虞盛儿,张冰钰
金银彩绣是指在丝质织物上用金线或银线,搭配各色彩线刺绣而成的手工艺品,其是宁波工艺美术历史上最悠久的“三金”工艺之一,现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本文将从非遗保护的角度,探讨宁波金银彩绣的发展历史、视觉元素以及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提出宁波金银彩绣在未来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发展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广宁波金银彩绣文化。
金银彩绣具体始于何时已无法证实,但据史料记载,金银彩绣在唐朝时期开始盛行,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了金银绣千手佛等手工艺品。到了明清时期,江南一带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大批制作金银彩绣的工厂,民间和官府所需的绣品均出自各大工厂之手,并且在此时也诞生了以金银彩绣为重点绣种的“许德来写花店”。根据金银彩绣老艺人的回忆,鸦片战争之后,国外的各种刺绣技法通过传教士传入宁波,被当地人称为“外国绷”,当时的宁波人将传承千年的传统金银彩绣技法与西洋刺绣技法相结合,丰富了宁波金银彩绣的地域性特征。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宁波二轻工业局干部结合宁波金银彩绣的技法,大胆吸收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和戏剧补子的图案,刻意采用灰暗色系的丝线,使得绣品看起来更加有历史文化感,宁波金银彩绣也因此被称为“仿古绣”,意为仿唐代的金银绣[2]。1960 年底,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领导赴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会议,因汇报交流的需要,将宁波最有代表性的金银绣、朱金木雕、泥金彩漆和骨木相嵌四项传统工艺美术合称为“三金一嵌”,而当时为了使金银绣与其他三者之名相匹配,结合金银绣工艺的配色特征,正式定名为“金银彩绣”[3]。1980 年,赵朴初先生在宁波绣品厂参观时,写下“斟古酌今,裁云剪月;奇花异草,妙笔神针”的赞叹。至此,金银彩绣在国内的声誉更加响亮,宁波金银彩绣的传承与发展开始为社会各界所重视。
20 世纪 60 年代初,宁波绣品厂承接上海某外贸单位的金银彩绣样品和订单之后,多次对外扩招绣工,至此,宁波金银彩绣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然而,随着电脑绣花技术的引入,机绣的效率比纯手工绣制要高得多,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纯手工绣制。因此,对需要纯手工绣制的宁波金银彩绣来说是一大冲击。并且,宁波金银彩绣所用的真丝布料和丝线都是高档材料,价格昂贵,致使制作宁波金银彩锈的成本变高、利润变薄。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的饱和又严重减缩了宁波金银彩绣的生存空间,加之民间刺绣艺人缺乏创新能力,最终导致宁波金银彩绣走向衰败。
直到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非遗保护,大批宁波金银彩绣技艺的传承人开始自发地承担起拯救这一手工技艺的责任,宁波金银彩绣才有了明显的起色。目前,已经有一批民间刺绣艺人在裘群珠女士创办的金银彩绣艺术馆参与宁波金银彩绣的传承工作。还有很多民间刺绣艺人早已不再刺绣,但是他们留下的民间绣品和刺绣精神为金银彩绣在新时代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金银彩绣在技艺、配色和纹样等视觉元素的创新,赋予了中国刺绣纹样全新的造型艺术形态和审美风格。宁波金银彩绣作为集装饰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宁波传统工艺美术,被广泛应用于时尚服饰、民间日用品以及艺术欣赏品中。本章将根据金银彩绣的技艺、配色和纹样,分析不同类型金银彩绣的审美特征,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宁波金银彩绣是民间彩绣与金银绣紧密结合的成果,其针法、技艺独具一格,自成一派。宁波金银彩绣常用的针法有盘金绣、包金绣和垫金绣。宁波金银彩绣是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形式相对丰富,表现手法不拘程式,大多依据手工艺人的性情和修养来运用针法和配色,形成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大面积使用金银色,使得任何颜色在同一画面上都能和谐共处,绣品整体表现出富丽堂皇又不失典雅的艺术效果。
1.盘金绣
宁波金银彩绣针法应用最多的当属盘金绣,将金线按照图案线条进行盘旋,用彩色丝线横向钉固。盘金绣一般用来勾勒图案的轮廓,并不填满,主要起美化和调和色彩的作用,明清时期的龙袍多用此法来绣制龙纹。2008 年第二届宁波工艺美术精品展获得金奖的工艺品《龙袍》正是运用了金银彩绣中的盘金绣针法。龙袍上的图案运用了龙纹和云纹,修边和下摆装饰有水纹和山纹,中间的龙头使用了胖绣针法,增加其立体感。《龙袍》整体突出了帝王之气,象征天子稳坐江山之意。
2.包金绣
包金绣是以一根或两根金线为一组,用彩色丝线绣好纹样的内部之后,再用金线绣纹样的外轮廓。包金以刺绣为主,然后沿图案边线进行钉制,使金线和彩线完美组合在一起,形成亮丽又饱满的效果。许谨伦的《蝴蝶》就巧妙地运用了包金绣的针法,用金线勾勒由彩线绣出的蝴蝶雏形,不仅丰富了图案整体的配色,而且在色彩上有了鲜明的对比,层次感非常明显。
3.垫金绣
垫金绣是在包金绣的基础上用内垫、外垫或内外垫结合的针法把图案纹样的空隙全部垫满[4]。但由于垫金绣用工较重,不宜在大规格绣品上应用,在设计上要考虑用工和用线量,因此,需要考虑其在实际应用方面的效果和价值。垫金绣目前制作对象主要为杯垫等小件物品,这样既表现了垫金绣的艺术特色,又有内虚外实的对比效果,既能省工省料,又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视觉艺术效果。
宁波金银彩绣最大的特点是在深色系的衬底上,通过金线和银线搭配彩色丝线进行织绣,使其呈现出富丽华贵的艺术面貌。金银彩绣的配色可以分为仿古色系和节庆色系两类,仿古色系的金银彩绣,多使用冷色作为配色,给人以古朴沉稳之感,主要用于宗教、寿庆、服饰以及生活用品等方面。节庆色系的金银彩绣则运用大红、橘黄等鲜亮色彩,并与绿色、紫色等对比色进行搭配,形成高纯度、强对比的艺术效果。
1.仿古色系
仿古色系是宁波金银彩绣的一大特色并发展至今。仿古色系多采用黑色、灰色、石青、赭黄、灰绿等色调,彩绣的衬底常用明度较低的颜色,与金、银等多彩丝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纹样的生动造型。
2.节庆色系
我国的民俗色彩体系中,红色、橙色等暖色系给人以鲜亮的视觉感受,因此被赋予吉祥喜庆的含义。暖色系绣线与金线、银线搭配使用形成的宁波金银彩绣,纹样美观、绣品绚丽,能很好地烘托出节庆气氛下的情感色彩,诠释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百鹤朝阳》立屏是 1989 年宁波绣品厂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 周年献礼的大型金银彩绣作品。立屏正面以旭日、群鹤和滚滚波浪为主体,绣于鲜艳的大红色绣面上,以中华大地的名胜古迹和松竹梅兰等花卉作点缀,下端饰以传统的金银绣万年青、寿桃和博古图案。金线、银线和彩色丝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着力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华夏大地欣欣向荣的意境。
除了重大节日之外,在有关人生重大仪式的庆典活动时,宁波当地百姓同样会使用金银彩绣作为装饰或者赠礼以烘托欢乐喜庆的氛围。比如结婚时,会赠予新人《百年好合》绣品,这类绣品以喜庆的大红色为基底,围绕着经典的双喜字绣有龙凤等吉祥纹样,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又或是老人的大寿之日,奉上在红绸面上用金线盘出的繁体“寿”字绣品,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使用汉字的谐音、造型和语义来象征和隐喻吉祥的含义,进而演绎为纹样、图像和文字“三位一体”的审美意象表达。宁波金银彩绣中运用了大量具有吉祥含义的纹样,再运用金银彩锈的针法对其进行织造,使其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学者陆丽君认为,祈福纳吉与伦理教化是民间刺绣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宁波金银彩绣在纹样题材上,用蝙蝠、鹿、喜鹊等祥瑞动物来代表福、禄、喜;用龙、凤、仙鹤、麒麟等神异瑞兽和梅花、牡丹、莲花等花卉表达吉祥如意的含义。
宁波金银彩绣吉祥纹样的运用与当地民俗传统密不可分。比如,宁波当地流行为小孩制作“周岁袄”,“周岁袄”的胸前绣有两个童子,一个手捧毛笔,另一个双手捧笙,“笔”与“笙”组成“必胜”的谐音,寓意小孩长大后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必胜”。衣领上则用“卍”字符组合成连续的装饰纹样,寓意岁岁平安。再比如,宁波的沿海区域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即在开渔的前一天,渔民们会举行祈求顺利平安的仪式,仪式上,渔船的主人必定穿着用金银彩绣装饰的“豪华龙裤”以示虔敬。
金银彩绣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表现形式,本质上表达了中国传统图像的意义建构和审美表征方式,是在一定时间与空间环境中,图像艺术理念和视觉文化的产物。宁波金银彩绣流传下来的绣品体现着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宁波人民的社会审美情趣,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宁波金银彩绣主要分为服饰、生活日用品和艺术欣赏品三大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宁波金银彩绣既体现着宁波人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也承载着根深叶茂的民俗文化,代表着民间艺术特有的审美情趣,具有非常浓厚的乡土情感。
婚服和戏服是宁波金银彩绣服饰类的典型代表。旧时宁波女子结婚都会穿戴霞帔,风光出嫁。相传宋高宗被金兵从临安追至明州(今宁波)地区,为躲避追杀而藏匿于一名女子的箩筐中,获救后,宋高宗向女子许下等其政权稳固之后,定以金银彩绣肚兜为信物,履行迎该女子入宫的承诺。但由于消息不小心走漏了风声,传遍了整个村庄,次年,宋高宗再次亲临此地发现家家户户都挂出了金银彩绣肚兜,根本无法确认哪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于是赐下圣旨“浙东女子尽封王”。因此,宁波地区新娘出嫁时使用宫廷御用的婚服并不会被判触犯皇权。新娘霞帔上象征吉祥纹样的龙凤、鸳鸯等图案正是运用了金银彩绣技艺,表现喜庆与辉煌共存,从而达到皇家宫廷霞帔的华丽效果。此外,新中国成立前,宁波咸塘街有一家名为“真善美”的龙凤戏服店,其传人孙翔云老先生用金银彩绣装饰美化了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凤戏服,并为多名戏剧大师制作了金银彩绣戏服,使其在舞台上得到了极佳的效果展示。
生活日用品类的宁波金银彩绣多用于室内装饰、饰品、佛教用品等方面,佛教用品是其中重要类别之一。古时候,寺院办佛事时都需要民间刺绣艺人用针线绣出上好的佛帐、经幡、跪垫等佛教用品,直至今日,宁波的天童寺、阿育王寺等多处寺院中,都保留着金银彩绣绣品,做装饰和宗教仪式之用。
艺术欣赏品是宁波金银彩绣最为重要的一类,传统的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品的民间性极强,民俗气息较为浓厚,地域特征相当明显。宁波金银彩绣的当代工艺品则侧重细腻的表达,显露出一定的时代文化气息。例如,宁波博物馆的馆藏作品《百鸟朝凤》是在整幅黑色软缎上,展现凤凰、仙鹤、孔雀以及其他形象生动、造型优美的鸟类。《百鸟朝凤》采用了大量的盘金绣、垫金绣、包金绣等宁波金银彩绣独特的刺绣针法,突出了画面中耀眼的金银线与五彩缤纷的彩线相结合的热烈气氛,光彩熠熠的金银线贯穿整个画面。鸟类的形象多采用包金绣的针法,造型小巧生动、姿态各异、色彩鲜亮,精致却不抢凤凰的风采。《百鸟朝凤》是宁波地方文化中难得一见的珍贵工艺品。
人生最重要的几件大事当属出生、结婚、死亡等,宁波金银彩绣在这些重要的仪式上也有一定的份量。在非常重视仪式感的宁波人眼中,婴儿满月之时,会为其送上金银彩绣制成的具有吉祥寓意的虎头鞋、虎头帽、长命锁等绣品,以期通过老虎的威风,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结婚时,新娘不仅可以享受穿戴霞帔的待遇,而且可以得到宾客送上的以喜庆大红色为基底,以金线为主,绣有龙凤等纹样的金银彩绣绣品。这些金银彩锈绣品表达了宾客对两位新人的祝福。金银彩绣绣品上的荷花、莲花等纹样也时常被用于丧事中,寄托了生者对亡者在阴间能拥有“美好生活”的祝福,也借此希望亡者可以庇佑家人,保护子孙身体健康平安。
宁波民俗文化中使用的金银彩绣绣品,不仅体现了绣品的精美,也显示了宁波民风民俗的古朴雅致。金银彩绣与宁波民俗文化一直相伴相存,民俗的一脉传承预示着金银彩绣具有一直延续的生命力,同样,对金银彩绣的传承,也是对宁波本土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由张世君、史翠珍、沙珍珠、陆亚菊等几位金银彩绣技艺传承人耗时 2 个月完成的《甬城元宵图》将宁波的地域文化特色描绘的淋漓尽致。《甬城元宵图》使用了数十种金银线、彩色丝线,结合鲜花绣、网绣、盘金绣、打籽绣等传统针法,展现了宁波府的“城隍庙”“缸鸭狗”“状元楼”“赵大有”“天一阁”“天封塔”等建筑的历史风情,以及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250 余名人物欢庆热闹的场面跃然于作品上。金银彩绣成为宁波民俗文化的载体,宁波民俗文化又为金银彩绣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题材和方向。
宁波金银彩绣历经千年,享誉海内外。但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从事金银彩绣的年轻人便日益减少,多数金银彩绣手艺人也已改行,金银彩绣传统技艺面临着新的困境,解决金银彩绣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迫在眉睫。新时代背景下,追溯历史,重新探求和理解宁波金银彩绣技艺的传承是其能否得以传承的关键。
1.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思想观念的转变让不少人认为靠技艺吃饭的职业是低下的职业。因此,金银彩绣手艺人纷纷转行。目前从事金银彩绣技艺的手艺人年龄都较大,愿意学习或能坚持学习金银彩绣技艺的年轻人并不多,很多有兴趣学习的年轻人都半途而废了。
2.设计创新问题
大部分老一辈的金银彩绣手艺人虽然掌握着不俗的制作技艺,却缺乏艺术创新的能力,而金银彩绣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需要的就是新文化内涵的支撑。
3. 失真问题
存放在各大博物馆中有关金银彩绣的视频资料,存在影片片段缺失、画面失真或播放错误等问题,导致珍贵的视频资料无法完整地保存和传承下去,这样便不能满足宁波金银彩绣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和传承的需求。
宁波金银彩绣所面临的传承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宁波金银彩绣自身存在局限性,跟不上社会变革的速度,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条艰难的传承之路上,裘群珠女士创办的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毅然走在了最前面,依靠史翠珍、张世君等骨干力量为宁波金银彩绣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组织制作的绣品已经多次获奖。目前,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正积极与宁波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宁波财经学院等多所院校合作,使金银彩绣成为学校的课外学习课程,培养年轻的金银彩绣爱好者。
宁波金银彩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每件工艺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将工艺品市场化是推广传统手工艺不可忽视的因素[5],裘群珠女士创建的宁波金银彩绣品牌“锦绣一生”,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结合起来,使宁波金银彩绣的价值开发和产业发展前景大好。因此,本章将从非遗保护的角度,探讨对金银彩绣工艺品进行现代化开发的适合路径。
1.技术创新开发
对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品的创新,并非通过流水线操作取代纯手工制作,也不是固守传统技艺,而是对传统金银彩绣的技艺、配色、纹样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融合与创新设计。在技艺上,可在盘金绣、包金绣和垫金绣等针法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苏绣的“套针”、蜀绣的“晕针”、广绣的“捆咬针”等其他传统刺绣技艺,也可像宁波金银彩绣的老艺人融合“外国绷”一样,以金银彩绣针法为主,融入更多的国外刺绣手法,使金银彩绣工艺品更加多元化。在纹样上,传统金银彩绣的纹样种类繁多,每种纹样都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传统金银彩绣纹样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各大地标建筑,设计出现代化的金银彩绣文化符号,赋予金银彩绣具有新时代文化内涵的纹样,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张世君设计制作的宁波金银彩绣作品《冷艳》,正是在熟练掌握了传统宁波金银彩绣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创新开发的一种尝试。在表现形式上,张世君一方面转变传统金银彩绣喜庆的主题,改用灰蓝的冷色调来突出主题;另一方面融汇中西,既运用中国画中的工笔技法描绘作品的色彩,又采用西洋的风格来装裱金银彩锈工艺品。合宜的配色加上精工细作,成就了画面的细腻感和立体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牡丹孤傲富贵的气质。在内容上,张世君将金线与彩色丝线捻在一起进行绣制,克服了传统丝线容易起球、发毛的弱点,延长了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品的保存时间,拓宽了宁波金银彩绣的应用范围。
总之,宁波金银彩绣工艺品的技术创新开发,应结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趋势,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金银彩绣工艺品,赋予其新时代的文化内涵,这是未来金银彩绣产业化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地方品牌化开发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产业以品牌化的模式发展,产品价值和品牌认知度都会随品牌形象的提升而提升。目前,真正在打造宁波金银彩绣品牌的公司还比较少,裘群珠女士创建的宁波金银彩绣品牌“锦绣一生”的知名度虽然很高,但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往往被标注为“小众”品牌。大部分金银彩绣公司还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这是宁波金银彩绣品牌形象不够突出的原因所在。
笔者认为,金银彩绣的地方品牌化开发,应注重培养宁波本地的金银彩绣设计品牌,通过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推出金银彩绣系列工艺品,带动宁波金银彩绣品牌文化的建设,提升宁波金银彩绣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在打造宁波金银彩绣个人品牌的同时,可以对“三金一嵌”进行品牌化联名宣传。“三金一嵌”本就是宁波传统手工艺的最大招牌,重点开发这四个非遗项目的联合企业形象,开展宁波“三金一嵌”的联合品牌形象宣传,形成四大非遗项目互利共赢、共同传承的模式。
3.金银彩绣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开发
宁波金银彩绣的创意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市场化开发。宁波金银彩绣的创意产品品种丰富,如眼镜袋、硬币袋、小镜子、婚庆筷子套等,这些创意产品应用性强、造型美观、色彩亮丽,内容与时俱进,适用于现代生活环境,深受广大金银彩绣爱好者的喜爱。
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宁波金银彩绣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光明的,关键还需要把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文化融入生活中。宁波金银彩绣内涵丰富,在信息时代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多种现代新媒体逐步实现可持续传播。通过现代传播渠道,依靠老艺人发挥独到的传统手工技艺魅力,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和传播金银彩绣技艺。宁波金银彩绣作为地域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火”起来,还需要“活”起来,更需要依托本地的历史文化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相对于苏绣,宁波金银彩绣追求更真实的构图和意境;相对于潮绣,宁波金银彩绣更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与饱满度。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宁波金银彩锈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金银彩绣是宁波人民世代相传的地方文化符号之一,精美的图案纹样体现了宁波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蕴含着宁波人民积累下来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充分展现了宁波地区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力,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非遗保护这一重大课题,近年来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的中国来说,保护与传承只是开始,其间遇到的瓶颈问题会很多,尤其是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6]。只有厘清金银彩绣发展演变的渊源和脉络,了解金银彩绣视觉元素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金银彩绣技艺,进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