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志
在小学阶段想要学好数学知识,就需要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数学学习素养。但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没有完全地培育出来,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慢慢地适应数学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新的感官学习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对数学问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1]
例如,在讲解《认识10 以内的数》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助教学。首先,教师可准备若干个苹果,先拿出其中一个苹果,让学生在讲台上摆几个苹果,并在讲台上逐一地增加苹果的数量,让学生依次地回答苹果数量的变化。以此类推,当讲台上的苹果达到10 个,如果学生可以完整地回答教师的问题的时候,说明学生初步地认识了10 以内数字的排序。
其次,教师再让学生认真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并依然利用苹果来作为数学学习道具,在讲台上用直尺作为分界线,在讲台的左边放四个苹果,右边放两个苹果,让学生比较左右两边苹果数量的不同,判断一下哪边的苹果数量多。学生要与教师展开课堂互动,学生对苹果数量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左边的苹果会更多,用数学概念表示就是4>2,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这让他们形成了较好的数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因此,教师通过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对知识点展开深度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研究,让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情境教学与互动课堂相连接,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能力。[2]
在开创情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个故事、一个视频或一个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快速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对相应的应用题展开知识点的迁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分发一些小卡片,卡片上有较为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通过班级座位的顺序,让学生展开轮流回答,看谁能够又好又快地回答出来,老师可以通过给予小红花表示鼓励。其次,在四则混合运算的讲解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表达一下自己对加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认知,并在黑板上举出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展开认真地学习。最后,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教师可以延伸到《有余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当中,让学生能够初步地了解到商不变的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改变不了余数的大小,让学生结合这一数学知识点,对数学内容展开深度的探究。
因此,教师需要开展互动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生动的数学小例子,带领学生融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当中,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具有层次,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融入互动教学体验,帮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起完成对图形的探索和认知。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平面上做出一个三角形,围绕三角形的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得到另外一个三角形,并问同学这两个三角形是否是相等的,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三角形虽然旋转了位置,但实际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时,师生互动共同在围绕旋转点作出一条平分线,使平分线左右两边折叠后能完全重合,这条线便是两个三角形的对称轴。其次,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直尺,画出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多边形的轴对称图形,并通过旋转的方式,探究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四边形和五边形的旋转有一定的规律,但多边形的旋转在探究过程当中有一定的难度系数。这时,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让他们对知识点展开深度的探究。
因此,在互动教学的过程当中,当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展开课堂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理特点都可以在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得到发挥,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探究当中。为使学生高质量完成课堂内容,教师需要有效地开展课堂合作,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数学难点和重点展开深度的分析,让学生获得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例如,在《倍数和因数》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互动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在班级里成立合作小组,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要求每组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以及互质数的概念。
在小组成员展开充分的预习之后,教师再展开课堂讲解,向学生展现:两个合数可能是互质数,也可能不是互质数,但不能够说两个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其次,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展开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拿出1 ~10 这10 个数字,向学生展示个位上是0、2、4、6、8 的数是2 的倍数,个位上是0 或5的数是5 的倍数,而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加起来是3 的倍数的数是3 的倍数,让学生可以根据2、3、5 的倍数特征,又快又准地掌握相关的数学题目,判断分数是否能够分成有限个小数,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从易到难列出相应的数字内容,比如,可以把“4、8、9、33、64、98、126、4357、6243”这几个数字进行罗列,让学生进行分类,看谁能够又快又准找出2、3、5 的倍数来。因此,从现有的教学形式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更好更快地开展合作探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
在互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导学情境,通过提出系列问题,把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让他们自主地对数学知识展开预习和复习,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问题导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个数学案例进行问题导入,让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展开思维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
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开展问题导学,通过多媒体,做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提出问题:这三种图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他们的内部有什么关系?请各个同学结合教材知识,展开预习,并找出相应的答案来。
这时,学生带着问题对知识点展开深度的探究,就会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四个边组成,拥有四个角,内角和为360 度。然后,教师再利用数学软件,以三角形为例,向学生展示等腰三角形是指三角形的两个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为60 度。
最后,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学,认真地听取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体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呈现一个多元化的课堂内容。
总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系数。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体验,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运用多种理论,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地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