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忽然》:读大地、读时代、读自己

2022-11-19 09:23韩少功
十几岁 2022年2期
关键词:韩少功文学时代

书名:人生忽然

作者:韩少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人生忽然》是作家韩少功的全新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读大地”,收录关于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的精彩叙事;第二辑“读时代”,收录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收录作者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最深情、最动人的体悟。

关注“十几岁”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新书漂流《人生忽然》”,即可轻松参与新书漂流。

试读章节

萤火虫的故事

在作家群体里混上这些年,不是我的本意。

我考中学时的语文成绩很烂,不过初一那年就自学到初三数学,翻破了好几本苏联版的趣味数学书。1976 年全国恢复大学招生考试前,我一天一本,砍瓜切菜一般,靠自学干掉了全部高中课程,而且进考场几乎拿了个满分(当时文理两科采用同一种数学试卷)——闲得无聊,又把仅有的一道理科生必答题也轻松拿下,大有一种逞能炫技的轻狂。

我毫不怀疑自己未来的科学生涯。就像一些朋友那样,一直怀抱工程师或发明家之梦,甚至曾为中国的卫星上天懊丧不已——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让别人抢在先?

黑板报、油印报、快板词、小演唱、地方戏……卷入这些底层语文活动,纯粹是因为全国大学统统关闭,数理化知识一无所用。这种情况下,文学是命运对我的抚慰,也是留给我意外的谋生手段——至少能在县文化馆培训班里混个三进两出,吃几顿油水稍多的饭。可惜我底子太差,成天挠头抓腮,好容易才在一位同学那里明白“论点”与“论据”是怎么回事,在一位乡村教师那里明白词组的“偏正”关系如何不同于“联合”关系。如果没有民间流传的那些“黑书”,我也不可能如梦初醒,知道世界上还有契诃夫和海明威,还有托尔斯泰和雨果,还有那些有趣的文学啊文学,可陪伴我度过油灯下的乡村长夜。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进入大学,在校园里连获全国奖项的成功来得猝不及防。现在看来,那些写作确属营养不良。在眼下写作新人中闭上双眼随便拎出一两个,大概都可比当年的我写得更松弛、更活泼、更圆熟。问题是当时很少有人去写,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文坛。那时节文学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才华。一个孩子只要冒失一点,指出皇帝没穿衣服,便可成为惊天动地的社会意见领袖。同情就是文学,诚实就是文学,勇敢就是文学。宋代陆放翁说“功夫在诗外”,其实文学在那时所获得的社会承认和历史定位,原因也肯定在文学之外——就像特定棋局可使一个小卒胜过车马炮。

文学还能做什么?文学还应该做什么?一位朋友告诉我,“诗人”眼下已成为骂人的字眼:“你全家都是诗人!”这说法不无夸张,玩笑中却也透出了几分冷冷的现实。在太多文字产品倾销中,诗性的光辉,灵魂的光辉,正日渐微弱黯淡甚至经常成为票房和点击率的毒药。

坦白地说,一个人生命有限,不一定遇上大时代。同样坦白地说,“大时代”也许从来都是从“小时代”里孕育而来,两者其实很难分割。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过是懒汉们最标准和最空洞的套话。文学并不是专为节日和盛典准备的,文学在很多时候更需要忍耐,需要持守,需要旁若无人,需要烦琐甚至乏味的一针一线。哪怕下一轮伟大节日还在远方,哪怕物质化和利益化的“小时代”闹腾正在现实中咄咄逼人,哪怕我一直抱以敬意的作家正沦为落伍的手艺人或孤独的守灵人……那又怎么样?

我想起多年前自己在乡村看到的一幕:当太阳还隐伏在地平线以下,萤火虫也能发光,划出一道道忽明忽暗的弧线,其微光正因为黑暗而分外明亮,引导人们温暖的回忆和向往。

当不了太阳的人,当一只萤火虫也许恰逢其时。

换句话说,本身发不出太多光和热的家伙,趁新一轮太阳还未东升的这个大好时机,做一些点点滴滴岂不是躬逢其幸?

这样也很好。

(原文有删减)

对话作者

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文/韩少功 彭美琳

问:您的新书为什么取名为《人生忽然》?

答:《人生忽然》中的“忽”字有三层含义,这里的“忽”,一是“快”,二是“恍惚”,三才是“忽然”。

我马上就七十岁了,现在回头一想,日子过得很快,忽然的这种感觉迎面扑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再回头看很多事情,会有一种不确定、不清晰,恍恍惚惚的感觉。“忽然”还有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写作的创新和内省之意,“忽然”不是“忽悠”,要每一篇作品都有感而发,不忽悠读者,不重复自己,真诚和读者交流;“忽然”也是“必然”,没有对文学的执着理想和孜孜以求,没有“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功夫,就不会有忽然而至的创作成绩。写作不能投机取巧,必须厚积薄发,才能达到“忽然即必然,必然即突然”的终极状态。

问:您怎样看待生命?

答:一次性的生命其实都至尊无价,都是不可重复的奇缘所在。让我们相互记住,哪怕记不了太久,哪怕一切往事都在鸿飞雪化。

问: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学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您如何看待?

答: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广有作为和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

问: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总是处在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中。写这本《人生忽然》,您最想对年轻人说些什么?

答:年轻人会感到迷茫,因为时代变换太快,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容易让人眼花缭乱。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一点慌乱,有一点迷茫,有一点杂无头绪。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去回避。既来之,则安之,那么我们最好是安于这个时代。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叫做“增强活力、保持定力”。一个人既要有活力,又要善于学习,善于行动,善于应变。但是呢,在这个千变万化之中,有一些东西,恐怕就是过了几千年、几万年,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面对这样的东西,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定力。

猜你喜欢
韩少功文学时代
我们需要文学
《探索与回望——论韩少功的“后知青”写作》文献研究综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主持人的话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请教韩少功
——《革命后记》初读
我与文学三十年
韩少功:“挑着粪桶”写作的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