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洁
深度学习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阐释是指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深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养的目的。然而就现行小学数学教学的状况而言,尽管深度学习理念摆脱了传统学习中吸收内容贫乏、挖掘度较低的弊端,但在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中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在贯彻深度学习理念的背景下,首先细致分析其教学意义,进而探讨问题实质,提出相应的一些科学举措,以促进深度学习理念的传播。
小学数学作为一个以基础教育为重点的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属于静态接受的模式,即在教师的课件指导下获取一些孤立分散、片段的基础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一般只针对那些套路相对固定、思路比较局限的简单问题,而在面对那些思维灵活、变化繁杂的问题时,就会显得难以下手。
相比而言,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深层理解,把所学与外部信息对接,通过自身的选择消化、处理分析,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在思维塑造上,深度学习一改传统学习的机械方式,不再单纯地依靠以背诵和照葫芦画瓢式的学习模仿,而是充分发挥深度学习的批判性,不断创新落后的固旧思维。
通过比较分析、实验创造、归纳总结等环节,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操作并加以验证,最后建立一套科学新颖的思维模式。总的来说,深度学习赋予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新、信息迁移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二次培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1]。
尽管很多教师认识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极佳,其在知识拓展和基础延伸方面都做了适当补充,但现实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能力应用普遍停留在课本的解题套路中。应该认识到的是,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主动获取、存储、应用有关信息,遇到一些数学习题也能轻松解决。然而一旦涉及到现实性的有关话题时,学生对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意识就表现得很薄弱。
比如在求解数学书本的体积时,很多同学还在因长宽高未知的泥潭中深深自扰,殊不知在学习完长度测量后灵活运用所学来解题。很多同学把学习认知局限在课本教学中,而从课堂上学的知识又悉数归还于课堂,造成不同类型的知识模块彼此孤立,缺乏现实联系[2]。从而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严重缺乏数学的实际运用意识,对于理论知识的迁移嫁接还远远不够。
贯彻深入学习理念毫无疑问,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深入探讨并加以理解运用。但由于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很难对那些平淡无奇、缺乏冒险与好奇心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再加上小学生正处在性格顽皮好动、不受约束的年龄段,自我控制能力通常较差等特点,就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配合教师开展更深入的知识探索。
如果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或者教学方案的设计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便逐渐对课堂对老师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探究的动力。事实上,过去的撒网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意志能力、个性追求、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诉求,致使学生听课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效果一般,完成新型教学理念上的实践突破变得难上加难。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深度学习的理念绝对不是一句无用的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总结。小学数学基础所学虽然比较浅显易懂,但各个知识板块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要想开展深度学习教学,就不得不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能让前后所学彼此呼应,让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搭建知识桥梁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知识桥梁衔接不同的知识体系,尽管不同板块的知识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通过桥梁的互通衔接则可以突出特点、寻求共同之处,谋求融合之地,最后实现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从而真正做到对基础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很多学生开始对公式由来一头雾水,由于受到传统背诵记忆式学习的束缚,在思维创造的能力上尤为欠缺,这也就难怪学生对其产生畏难心理。在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搭建知识桥梁,即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面积公式与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有何区别与联系,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经过一番探讨之后,老师给出合理的答案,并以此为契机讲述二者的推导实质[3]。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活学新知,还可以温固旧知。在思维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跳跃性开放思维,避免思维定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的目标不应该止步于教材内容的传授和优异考试成绩的实现,更为宝贵和值得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不仅是一项优秀的品质能力,更是教学培育中一门焕彩的艺术。只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数学逻辑的论证才会更严密、更真实,才能在思考中收获新知、纠正错误。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启发。譬如在习题课上展示一道鸡兔同笼的应用思考题时,老师不必追求学生可以用方程的思想给出解答,而是去鼓励、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问学生:“兔子的腿数和鸡的腿数能否不用枚举法解出?”“在该问题中哪些元素是变量?”通过设问的方法积极诱导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让学生将不同的思路记录下来。然后加以对比分析,在众多的可能中找到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
每一位同学在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都应投以肯定的回复,如微笑、点头等,帮助学生找到发言的自信,从而在班级内形成一股正向教导的风气。
另外,课堂的深度学习是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开展的,而独立思考的能力正与深度理解的要求不谋而合,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把独立思考始终围绕在深度理解的层次提升上,理解得越深刻、透彻,也就表明思考得越深入、细致,能力的培养也就越发牢固、有效[4]。
贯彻深度学习理念不是容易之举,关键还取决于学生的接受度,而学生的接受度又与教学方法的好坏息息相关。通常来说,小学生的头脑对新鲜事物的出现尤为敏感,而对那些僵化固执的事物兴趣平平。就现行教学现状而言,很多学生正是对课堂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因而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甚微。
鉴此,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首先认识到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最好的教学方法一定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厌倦了日复一日的板书、浩如烟海的习题讲解、千篇一律的课件讲诵等“老掉牙的套路”,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正视这一点,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老师可以增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比如剪辑一些趣味动漫的教学视频,适当插入一段新潮的流行音乐等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在教学三角形的不同种类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教育性强、直观性高的三角家族教学动漫,还可以播出一段影视剧中涉及三角形的经典台词以增添各式各样的趣味元素。
事实上,无论教师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那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理念在新课改教学推进的背景下,正得到越发广泛的传播和运用,其具有的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锻炼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等诸多优势,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体会该理念的深刻内涵,同时正视和警觉其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知识缺乏迁移、教学缺乏魅力等不足之处,以不懈的创新探索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使之贴合学生需求。在知识传授方面,格外重视不同知识模块间的内在联系并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学以致用成为现实的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