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辉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山东 东营 257091)
1.1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应用趣味教学法,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有效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理论和定理知识,真正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喜爱程度,为学生之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提升教学效果质量。将趣味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众所周知,在数学知识中,有许多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将趣味教学方应用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在讲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与应用能力,进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能在此基础上得以全面提升,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强大地促进作用。
1.3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处于最强烈的阶段,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向使性,会在无形中对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这一特性,在深入分析与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趣味教学法的应用来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进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2.1 注重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小学阶段的教学更不同于学生其他学习阶段的学习,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所以特殊化的属性就要有特殊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学工作来说,教学重点就要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位置,只有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学习魅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还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易会受到周围任何事物的影响,在学习中无法良好地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所以,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以趣导学”。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趣”绝不是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讲笑话那么简单,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趣味性地引导来帮助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利用各种新鲜而刺激的信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结构矛盾,并且及时抓住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由心理产生对知识的好奇,进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的状态。
2.2 做到循序渐进,培养思维意识。思维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的关键之处,无论哪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都应该围绕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来构建相应教学方法,以循环渐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小学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孩子们通过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质疑、猜测、结论等元素整理在积累本上,久而久之学生就能由思考产生独到的见解,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大有裨益。
例如,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一个“错题本”,让学生将自己在练习、作业中所做错的题目整理在本子上,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数学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当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的数学知识学完了,学生就能通过翻看自己的错题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这对巩固数学知识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还会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整理,制成一个“整理本”,在这个“整理本上”,教师会让学生将一些数学知识有分类地记录在里边,当学生再次翻看这个本子时,其实就不只是对知识的复习了,而是能够通过对这些数学知识的记录和整理,在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这样一来,这个整理本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同时学生还能在脑海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比较,形成一个科学的架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另一方面,整理本还能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知识规律,让学生在一目了然的数学知识中总结数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优秀的数学思想。
2.3 创新课后练习,深化学习感受。课后习题是为了加强巩固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头脑里留有对重点数学知识的印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格外重视“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种单调、重复的练习方式产生厌倦,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就有力回击了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题型入手,使题目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根本,创新课后习题题型,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解出创新题型后,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进而更迸发出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就通过对练习题的创新展开了教学活动,以此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学习。如这一道练习题:有一个油桶,油桶中放着30kg的食用油,厨师炒菜用去17kg,又往油桶中倒入38kg食用油,请问学生,现在油桶里有多少油?学生通过题干很容易就能够列出并计算出30-17+38=51(千克)。这种列式方式不是不对,而是学生通过题干就能顺势解答题目,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所以,我就将这道题目进行的创新:油桶中有一些油,厨师炒菜用去了17kg,后来又往油桶中倒入了38kg,此时桶里的油是51kg,那么这个桶中原来有多少油呢?这与学生平时所做的题目就有所不同,这样将题目进行改编之后,就会出现三个已知数之间的关系,我就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思路进行思考:现在是51千克,减去后来倒进的38千克,就是桶里原有的用去17千克之后的重量。那么再加上17不就是原来的重量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列出算式:51-38+17=30(千克),然后我带着学生进行验算,得出30-17+38=51(千克),答案完全正确。
2.4 构建趣味课堂,激发求知欲望。趣味性数学课堂以其独具特色的课堂氛围来引导着学生不断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接收程度。教师在课堂的构建中具有主导作用,所以作为学校层面,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收专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增加教师对教学学段学生心理的了解,并鼓励教师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课堂中进行运用,在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趣味性展开数学的教学,让学生在极具趣味性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构建趣味性课堂时也应该主意,要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充分的利用,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进行“认识钟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就通过构建趣味课堂的方式展开了教学活动。在教学之初,我对学生说:“有一天放学,天上下着小雨,老师把同学们护送到门口之后看着同学们远去,心理还是七上八下、惴惴不安的,于是就发生了下边插图中的一幕,请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朵朵是什么时间到家的?云云是什么时候到家的?张明和林林又是什么时候到家的?进而笔者引出课题‘认识钟表’,并且告诉学生们,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到家的,我们就要先学会认识钟表。”学生们为了探究每一名同学的到家时间,就会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笔者通过询问学生相关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准备好的插图上,以插图为切入点让学生的好奇点打到一个统一的高度,进而形成体重活跃、善于思考的课堂氛围。
2.5 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习效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意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这也与情境教学的理念相一致,所以,教师要想发挥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现实作用,就需要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课堂情境中以兴趣为引导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习的相同阶段的知识相比而言,其知识内容更为抽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就通过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实际购物经验,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购物情境,以购物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且将真实的人民币运用在其中,给学生提供逼真的商品和购物环境,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让学生在交易、买卖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而来完成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笔者所创设的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兴趣,并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在交易、买卖的过程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6 运用信息技术,简化知识难度。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在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使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可视化,还能使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的更为清晰,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进行“分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我就通过多媒体来展开了教学活动,以此来降低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乏味性。首先,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过生日切蛋糕唱生日歌的场景。然后,笔者通过切蛋糕的动画演示,给学生介绍了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并且借助多媒体中对动画内容进行移动、重叠、演示等功能,向学生介绍了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学生在笔者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中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7 借助小组合作,优化学习方法。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足问题,会对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结合这一问题,积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法,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展开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圆柱与圆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圆柱这种几何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圆柱体,例如蜡烛、灯笼、杯子,在图片展示之后,就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合作学习来讨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学生借助对图形的观察和讨论,就会发现教师所列举的几种圆柱形物体都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构成,两个底面的面积相同,侧面的高也相同的数学知识。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利用纸张制作一个圆柱形,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圆柱形的侧面其实就是─个长方形,由此就能不断强化学生对圆柱的认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对数学几何知识的探索学习,不仅能够使每一名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也能在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中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8 组织趣味游戏,突破学习定式。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数学知识与游戏进行融合,通过一些巧妙的数学游戏来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趣味性的游戏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还为学生创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把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引入课堂中,将其制作成游戏的道具,并在游戏中加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小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启发。与此同时,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数学知识的教学重点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趣味性的计算竞赛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乘法知识,所以在将这部分知识讲解完毕之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一场“闯关游戏”。游戏的大致内容是:第一关教师会为学生设计口算乘法题,如“14×20、24×35”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口语技巧,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不同的答案。在进行第二关游戏时,应以笔算乘法为主,教师让学生利用列竖式的手段来解答“134×225、248×127”等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其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对趣味性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为学生营造─个生动、丰富的趣味教学空间,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更愿意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更加主动,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落实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