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趣味课堂 提高教学实践

2022-11-19 11:43☉倪
小学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趣味游戏语文

☉倪 君

优质的教育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根据这一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系列科学而务实的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优良的课堂学习体验。在过去的传统语文课堂中,学生长期扮演着被动接受的“配角”,且常常只能通过“听老师讲”“抄板书”等方式接触知识内容,长此以往必将产生强烈的倦怠心理,并且会在客观上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游戏教学法则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获得趣味满足与行为参与条件的同时拥有更多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将游戏内容有机而适度地融合进课程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扩大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知识教学成果,使语文课堂同时表现出极强的趣味性和引导性。在笔者看来,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游戏教学法的开展主要应结合以下策略进行。

一、采取全面手段深入了解并满足学生的共性趣味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最终执行者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反映客体。在认识到这一事实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务必要通过丰富、自然而有效的手段来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趣味取向、性格特点和学习条件,同时根据学生们过往的应试成绩与课堂表现判断他们的语文知识基础,同时做到对学生共性趣味和内在条件的综合把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方式与评价标准的具体制定,以便游戏教学法的作用效果能够发挥到最大。就总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应保证下面四点基本原则。

第一,充分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取范围相当有限,且主要方式仍表现有较强的感性化特征,更容易理解、接受并追求符合自己生活经历和主观感知的信息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游戏环节选择或设计时应较多地表现出对学生真实生活经历的融合,既增强了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又能够使学生以较为熟悉的方式参与到游戏当中,同时借助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来降低其参与游戏过程、完成游戏任务的难度。

第二,充分表现出对课程教学要求的反映。教学要求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最终追求,也是评价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游戏教学时要摒弃“唯娱乐主义”的错误认知,不能单纯地“为了游戏而游戏”,要将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成果的手段和载体,使学生能够在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和道德层面的真正优化。

第三,充分表现出活动的趣味性。小学生普遍有着活泼、爱玩的天性,对更符合自己趣味取向的活动会抱有与生俱来的尝试欲,这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并利用这一特点,切实保证课堂游戏活动对学生保持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不经过多的动员工作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当中,不仅省去了教师大量的组织动员精力,同时还更有利于集中学生的优势智力和情绪资源来用于教学成果的持续优化。

第四,充分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课堂的教学秩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非常缺乏有效的行为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在游戏当中很容易“玩疯”“玩野”。小学语文教师的游戏教学一定要在“安全”二字上下足功夫,尽可能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为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做足安全预案,同时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以期让课堂教学能够平安、顺利地进行[1]。

二、利用课堂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习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能起到的是一种软性的影响,能够在学生不知不觉之间对其思维模式、认知理念和内在情感造成“润物细无声”的微变作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游戏活动来构建、完善高质量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身心愉悦、放松的良好体验状态之下。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课堂引导和行为安排,并在这种状态下自然而然地挖掘、表现出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灵感。要想达到这一理想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坚持“源于生活”的课堂设计理念,不要让学生接触过多脱离生活、脱离自我的陌生元素,避免使学生因较强的陌生感而感到局促、紧张;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游戏环节中来,一方面借用这种手段迅速消除师生之间的身份隔阂,另一方面则要为学生更好地展现出个人能力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双重提高。

例如,在进行《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一趣味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们将家中闲置的白色衣服、安全帽、玩具枪等带到学校来,并将学生们按照个人趣味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要围绕一种职业来设计一出简单的舞台剧,将本组所要表现的日常工作状态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并通过投票的形式让大家一起选出一到两个“最佳剧组”。借助这一活动,学生们对自己心仪的职业会有更多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学生实践合作的能力与自我表达的素养,并在更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劳动者的敬爱之情。

三、借助课堂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共赢”是当今社会的时代主流,也是学生们最应具备的高阶素养之一。真正成功的课堂游戏教学不仅要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价值,更要在执行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素质,其中便包括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借由学生之间的配合,学生们可以获得远比自己“单打独斗”要更丰富、更多样的信息资源,实现个体间智力成果、思维模式和价值情怀的多维度交流,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充足的锻炼自己语言表达和团队组织能力的契机。基于这些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游戏时要有意识地表现出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塑造,让学生能够通过组队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参与游戏、完成任务,在强化学生合作思维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对课堂氛围的良性调动,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亲密合作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

笔者在这里以《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做例子。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玩一场“结尾巴”的游戏:课堂刚一开始,教师可以出一个谜语给学生们猜——“名字叫虎不是虎,每天都在墙上住,看见虫子飞过来,舌头一伸吃进肚”。学生们结合这一篇课文的题目很容易就能猜出谜底是“壁虎”。之后,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展现壁虎外貌并介绍壁虎生物常识的视频影片,引导学生对这种动物形成更加具体而全面的认识。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进入到具体的游戏环节,首先将学生们按照“两人一组”的方式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中的一个人站在讲台、背对黑板扮演“壁虎”的角色,而另一人则面朝黑板充当“助手”的身份,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种常见动物的名字并由“助手”在不发出声音、不借助道具的情况下模仿这种动物的形态或行为特点,要是“壁虎”能够根据“助手”的演示而猜出动物的名字则算其成功“借到了尾巴”,本组可加一分,否则就要被扣掉一分。这个游戏的准备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的生动概括,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兴趣;而后续的游戏环节则是对前段工作成果的一种巩固和拓展,使学生在围绕课文题目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深化对既有认知成果的理解,从而实现综合学习效果的破壁式优化[2]。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游戏教学法对小学生思维和能力、意识的培养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且与小学生的普遍趣味取向与认知层级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根据学生的客观学情和课程的具体要求,融合日常生活元素和趣味成分来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完成对自身各方面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完善,以此来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为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趣味游戏语文
午睡的趣味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