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情境创设 探索有效教学
——浅谈双减下统编本教材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022-11-19 11:56黄碧云
读与写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课堂

黄碧云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塔庄镇茶口小学 福建 闽清 350800)

1.情境教学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重点指出“积极自主思考、读中有价提问、学中深入钻研。”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不同凡响。

情境,在我们的现代汉语字典中理解为“情景;境地”。在教学中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未知心理状态,并能有效参与对学习内容有意识地探究、发现和认知过程,以及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并能反应在那些课堂上老师创设的学习内容、探究方法、老师组织教学过程以及创造的学习气氛等。

国外的创设教学情境最早可以溯求到古希腊的罗马时期,但我国的教育家李吉林在七十年代也揭开了创设情境教学的神秘面纱。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中外教育家对情境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进取,“情境教学”的创设也进入了教师的课堂上。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需求,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课文故事的情节中,使学生有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感觉即“我在情境之中”。课文中故事描写的角色、场面可见其人、可闻其声、可观其景,可赏其物,美妙动人的情境将学生深深陶醉,产生激动的情绪,怀着愉快轻松心情地去体验、感受和学习领悟。

由于学生学业负担的沉重,“双减”工作应运而生。“双减”减什么?何谓“双减”?“双减”即全面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时间和总量。从2021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优化作业结构,提高作业质量,明确作业总量,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也对我们老师提出新的挑战,双减政策下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升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2.情境教学的作用

2.1 减负增效,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双减”指向的就是让课堂减负增效,“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减”的是什么?机械的重复练习要“减”,简单的低效练习也要“减”。那“加”的又是什么?练习的趣味程度要“加”,练习的思维含量要“加”。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到“减负增效”。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能力高低、认知知识的规律等特征,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集中焦点,不断有意识地创设有新意的、新鲜的问题情境,鼓励积极好学,领悟学习的乐趣。教师还需要创造学生最感兴趣的实际景物、手上可触摸的实物、身边发生的实事、最触人心的情感入手,采用学生喜欢的猜一猜、讲各种故事、开展辩论赛等形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有触动的、感兴趣的、新鲜感强的、巧妙别致的情境,促使学生能产生有疑有问,激发探索的兴趣欲望,善于去发现问题,爱上去学习,逐渐养成终身爱学习的意愿。例如一上语文期末复习的时候,生字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游玩福州闽清景点”情境的方法,串联生字知识点。在“闽清的三坊七巷”小迷宫中认读笔画,从“旅游车”中认读笔顺,到“熊猫世界”了解字的结构,去“摩天轮”上破解同音字和多音字的奥秘,让神奇的生字复习列车开启。有了教师这一系列情境的不断创设,必定能充分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日渐养成“有目的的学”,学的轻松,又把本学期的生字重点掌握,真正做到复习不枯燥,省时又高效。

2.2 为学生提供自学、钻探、切磋、建构性探究的环境。阶段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学生的智商、知识的储备、学习水平的高低、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差别,哪怕要面对相同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方法、使用的技巧方法等也是各有所长,教师知识传授的方式和提问的方法,同样也不能满足不同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但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正确想法得以表扬鼓励,让学生独出心裁地学,别开生面地提问,寻找解题问题的最佳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时间的保障。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创立了各种情境的思维发展空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性的学习方法。

五下语文《草船借箭》的教学,课堂上常常是这样提问: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假如我们在课堂上能跳出一般的思维,指导学生从“在设计这个草船借箭的过程中,诸葛亮可有什么不足之处吗?”这个角度去解读,效果可能会不一样。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人人钦佩,学生都争着当诸葛亮一样的人,而这时老师的教学却独出心裁,用以上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思考,独特的问题让所有学生愕然,对这么一个人人夸赞的历史奇才,怎么可能会存在什么不足之处的问题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真是一个头脑的风暴,所以学生饶有趣味地再次细品课文,细品课文语言、深入品味人物特点。如此一来,原本已经停息的思维火花,又再次被点燃,可见这样别开生面的课堂对于好奇心强的学生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啊!只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燃起,就能开动脑筋思考,有兴趣了就会真正爱上学习,爱上可爱的语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这样充满学习魅力的情境是多么重要啊!

2.3 以生为本,将理论转化实践。有效果的、有意义的学习必须要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备的获取新知识的各类学习资源,积极调动培养学生参加探究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经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展示成果、交流经验、评价收获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例如一下《语文园地八》中教学生学写贺卡,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贺卡,接着教学生写祝福语“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制作呢?你想把祝福赠送给谁呢?”最后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贺卡格式,课上学到后,课后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制作贺卡的材料、工具,激发制作贺卡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4 提供创设问题情境的延展性,增强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应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拓展延伸问题的机会,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的勇气、兴趣,激发对知识的渴望。每堂课上完后,要努力在学生的心理上、思想上留点回味;课后主动地探究、自觉地学习也是获得知识不可或缺的机会。例如二下《中国美食》一课结束后,告诉学生,“吃”是我们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课后请学生了解我国的八大菜系,每个人选择一个菜系研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品尝品尝,也可以动手学一学,做一做,班级可以定个时间供大家展示交流,学生实践和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制作个PPT,将这个菜系的特点和招牌菜分享给大家。可以和父母亲自走进饭店品尝,然后制作视频和大家分享。可以采访当地厨师,了解菜系甚至动手学一学做一做……在学生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搜集整理信息能力、小组合作配合能力、反馈交流能力在有趣的生活体验中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3.情境教学创设遵循三原则

有疑问才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想去学习,故名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关研究表明,在一定情境中思维就会产生,思维活动起来就会源源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如何让产生的疑问行之有效呢?可以遵循这三个行之有效的原则。

3.1 情境创设下的目的性原则。首先,提的问题必须要满足教学的日的性原则,也就是情境创设中所含的问题要为教学目标而设定。问题不可太多,不然就会失去问题的针对性,达不到关键处也就突破不了教学的重难点。

3.2 情境创设下的适宜性原则。情境创设中所包含的问题必须要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既不能太难可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连思考都不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就没有挑战性,反而会使学生疲惫与回答问题。可过难的问题也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老师整节课苦口婆心的讲,学生稀里糊涂地听,学生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所以我们不能过高地看待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能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教育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对知识的简单理解和应用,而应当走在前头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设情境教学最好就是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历才是正确的前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只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时进行稍稍点拨,通过学生思考并积极去解决问题,亦会达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3 情境创设下的启发性原则。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达到有效地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其特点创设情境进行适当引导,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所突破。首先,创设情境中导出的问题要建设在学生思维矛盾的地方。教师提出与学生原有认知相矛盾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去积极主动地寻找辨别问题的对错真伪,并且利用情境的创设深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查找搜集资料,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创设有用的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学生储备中的知识也只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还没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做题的时候如果换个描述、换个角度表达就无从下手了,因为学生还没使学到的知识“活”起来。因而,我们就应该将学生掌握的知识放进一个新的情境创设中,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

3.4 情境创设下的合作原则。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与人合作的情境。所以社会、时代都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与人通力合作的能力。

课堂上老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但要注重考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获取的信息、创意及收获的能力,欣赏陶醉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夸赞同伴获得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给他们创造用于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并充分有效利用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同学之间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交流、协作,并学会共同克服在学习中遇见的种种困难。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启发、彼此诱导,以达到师生、生生思想和谐共鸣。

4.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4.1 “集千水入江海”——情境开创,引入“佳境”。俗话说:“好的开头便成功了一半”。“凤头效应”用在这个阶段也是较好的情境创设,抓住“凤头”——导入课堂,达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就能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正逐渐发挥它的强大作用,教学中可以用影像、图画等多姿多彩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外部刺激,增强视觉感观,促进心灵感知,在点滴积累中收获。

例如:我在指导学习统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由于久远的时空、幼小的年龄、浅淡的生活阅历等各方面的限制,学生对这段近代史感到十分陌生,很难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较难感受屈辱的近代史,无法激发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情境创设尤为重要,我课前在网上搜集了圆明园复原的视频,用在课堂导入: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宫殿,玲珑剔透、造型各异的亭台楼阁,历史悠久的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这一幕幕传达的画外音: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水到渠成的使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喷涌而出。这时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很容易入境。接着播放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城,房倒屋毁、野蛮抢夺、肆意破坏……昔日的辉煌只剩残垣断壁。爱之深恨之切,这一系列情境的创设,孩子的感情迅速升华,此情此景,教室里立刻弥漫着浓浓的愤怒,孩子们仿佛穿越时间空间,再次来到了惨烈的现场,那一幕幕都在告诉他们落后是多么的可怕,落后就得受欺凌。接着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民族屈辱,有了之前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个个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禁感叹情境的创设之功有谁比及啊!在情感上,孩子们和文章达到了共鸣。

因此,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设贴切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弥补学生生活阅历地空白,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这样才堪称完美。

4.2 “细雨润物”——品味内容,深入“析境”。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是语文品读讲解更不同于其他学科,所以在这时候老师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做深入细致地讲解。这样教师不仅劳心劳力反而事倍功半,收效微乎其微。这时候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寓讲于“画”,寓讲于“演”,教师创设轻松自由的环境,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耕耘、去播种、去浇灌、去收获。例如《白鹭》:首先可以结合我们福州闽清的地理优势,录取梅溪河畔白鹭栖息的视频,这样就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接着运用多媒体技术化身画家“画”出白鹭:白鹭颜色→精巧的身段→飞行的韵味,让学生体验清新而又悠远的意韵。课后还可以布置学生走出教室,接触大自然,近距离去观察白鹭,感受白鹭外形美、意境美。教师可以相机让学生尝试着用学到的这种方法仿写一种自己所熟知的小动物,孩子们在脑海里就会呈现学习《白鹭》时所学到的方法,下起笔来自然能“如有神”啦!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再结合小学生的心里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深奥枯燥难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简单易懂,让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钻研,教师何乐而不为啊!

4.3 “觅寻高山流水之意”——品味内容,获得“建构”。“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现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唱成了主角,更能将学生的劳动成果更好的展示出来,从而创设积极主动学习的情境。《走月亮》、《花牛歌》、《蝴蝶的家》,指导学习这些课文时,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意境,积极地扩写或创造性地续写诗歌;成立合作小组,各尽所能,爱画画的可以给诗歌配上插图;爱表演的可以通过合作扮演的方式让课文情景再现,留下更深的印象。有了这样的情境创设,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倍增,语文素养不断提升。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展示也是情境创设的好平台,可以让学生把劳动成果上传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通过得到别人的评价、点赞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更有动力去积极学习,并留下自己学习时代成长的足迹。在这个优美有趣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就会变“我要学”为“我想学”的愿望。

4.4 “习得方法”——走向大自然,鼓励“拓展”。“授之以渔,习得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探究,打开知识大门,走出教室,去自然界获得课堂上、教科书以外的知识。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鼓励学生课外去积累关于小蝌蚪、小青蛙的其他更多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尝试用“演一演”“说一说”的方式交流你的收获作为课堂的延伸,给学生铺垫情境和提出建议,并提供相应的资源链接,引导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领略大千世界无穷奥秘的神奇,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小蝌蚪找妈妈》表演展示交流会,将自己的所得所想所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达到共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表达。

《棉花姑娘》一课的练习题: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学完课文后学生只会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来填,无法进行创新填空,就是因为眼界不够开阔。我们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课文知识,可以走出校门、走进琳琅满目的超市、走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和五光十色的货物映入眼帘,眼界大开,新颖的词语随之而来。可见,生活、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它会给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使贫瘠的语言充满生命的气息。所以,生活世界也是创设情境教学不二的选择吧!

总而言之,在“减负”的驱动下教学,我们更要入情入境用心研读文本,让文本的独特魅力发挥地更加淋漓尽致,情境的创设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觅寻高山流水之意”——深究内容,赢得“建构”的情境感染下“入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文章差异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从而摘到“细雨润物”的果实。教师的情境创设,学生的主动“建构”,“授之以渔,习得方法”,将课内拓展到课外,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从而构建灵动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