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琪
新课改教育理念指出课堂不单单是渗透基础知识的场所,也是反映社会问题、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的场所。因此,在带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单纯地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当为学生创建综合性的情境,让学生实现多种能力的成长。在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教师应当立足美术课程的教育特色,主动模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学生创建一个富有艺术、文学等多种气息的学习氛围,让美术学习变得更加鲜活,从而提升美术课程的教育实效。
音乐能够刺激人们的听觉,带给人们强烈的听觉体验,从而唤醒人的情绪。同时,音乐也是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许多音乐家都会根据当前的生活完成艺术创作,并在音乐中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引入相关音乐作品,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出发,进行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美术课程的内容。此外,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帮助学生获得灵感[1]。
例如,在小学美术《我们的现在和将来》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主动打破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音乐构建的情境中完成艺术创作。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些20世纪80年代的歌曲,让学生从怀旧歌曲中感受到当时的人文风貌。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流行歌曲,引导学生进行直接的比对,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并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探索的欲望。之后,教师让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出发,进行想象和联想,设想未来的生活方式。当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为学生创建自由创作的机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描绘未来的生活。在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播放一些对未来抱有美好憧憬的乐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地获取创作的灵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美好的未来。
显而易见,教师使用音乐丰富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能够变换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角度,并为学生提供更多新的创作灵感,以便学生更加享受美术创作的过程,释放自己的艺术思维。
艺术是相通的,文学与美术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是我国的古诗词,在简单的三言两语间就描绘了丰富的画面,能够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主动模糊文学与美术之间的界限,积极地利用诗词等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基于精简的文字进行绘画和艺术创作,以便学生在制作配图、插画中,实现想象思维的有效发展,提升艺术创作能力[2]。
例如,在小学美术《山水画》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古诗词,在模糊文学和美术的界限中,强化学生的想象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山水画,带领学生学习我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以及山水画中的几种常见表现手法。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技法,进行山水画的简单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山水画创作技能后,教师为学生引入古诗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让学生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围绕这一句诗进行山水画的创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绘制山水画的能力。
我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风景的语句,这些语句用简单的字词勾勒了一幅幅的美景,能够成为学生进行艺术联想的素材,有效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成长。
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余,也可以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以往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将教育的重点集中在基础美术知识的渗透上,致使学生很少感知美术世界中的德育元素。对此,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也应当主动打破思政课与美术课之间的隔阂,积极地挖掘美术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在发展美术素养之余,实现高尚道德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小学美术《创造绿色的生活》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低碳、环保等知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随后,教师设计“你知道哪些做法会为环境带来危害吗?”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紧接着,教师引入“绿色生活”的概念,并调动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思考绿色生活的细节,如“节约资源、能源”“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之后,教师为学生创建“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用画笔描述出自己心中的绿色生活”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美术创作活动,并在画作中渗透自己的想法,完成对低碳、环保等观念的内化。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教师对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品德素养,并渗透在教育细节中,能够促进思政课与美术课的整合,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期望学生能够利用美术来表现现实世界,而现实世界中处处存在科学的影子,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生活中的玩具、工具等,都能够成为学生艺术创作的原材料。所以,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主动为学生创建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工具、自然中的植物等进行观察,以便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更加逼真地表现事物。
例如,在小学美术《降落伞》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降落伞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中完成动手操作的任务。在实际组织学生学习时,教师先让学生透过视频的方式,欣赏降落伞在高空中翱翔的片段,并提出“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吗?”等问题,让学生对降落伞的结构产生好奇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降落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让学生对降落伞的结构进行拆解,使学生逐步明确降落伞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降落伞的制作,以便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完成降落伞的创意性设计,彰显自己的个性。
教师带领学生对降落伞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够让学生对降落伞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便学生基于自己对降落伞的了解,完成艺术创作的活动。这样,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科学素养和艺术创作素养的全面发展。
美术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灵动多变的,当教师直接采用口述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时,会削弱美术课程的独特性,以至于学生很难发现美术的魅力,认识美术的精彩世界。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对抽象元素进行直观处理的优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图片、视频等影音资源,将美术知识多层次、多样性地呈现给学生。
以小学美术《多彩的民间美术》这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建直观情境,化解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剪纸、年画、雕塑、刺绣等民间艺术,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随后,教师依次带领学生欣赏这些民间艺术品,如教师为学生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剪纸作品,并让学生透过直观的画面,认识剪纸艺术的分类,分析剪纸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懂得剪纸艺术中的吉祥寓意。而对于年画,教师则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透过热闹非凡的景象,回忆过年时的场景,深刻体会年画的作用等。
教师将现代教育资源贯穿在美术课堂上,能够打破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资源的应用优势,从而在体会美术世界的魅力中,认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新课改中强调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作为一线的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也应当主动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美术知识,并将美术知识应用在不同的层面,以便学生在发展美术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多重成长,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