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刘 斐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刘永利
宝鸡市凤翔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区年种植优质粮78万亩,平均粮食总产达到26万吨,粮食种植综合机械化水平89%。近年来,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动引领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凤翔区现有农民合作社831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30家,机械装备和经营能力日益增长,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装备能力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是新技术的推广者,更是新机具的示范者,高性能农机具均是由农机合作社率先购置并投入使用。如周超农机合作社,5年间先后引进无人机4架,久保田系列收割机12台(套),青贮机、打捆机、硬茬播种机(配套大型3吨加肥机)、大型除尘柔丝打包机、重型起药机等各类机械75台(套),年代耕服务土地25万余亩。金苹果合作社是凤翔苹果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典型代表,自有果园900亩,拥有高登尼牌拖拉机、割草机、开沟施肥一体机、N.BLOSI综合采摘平台、弥雾机、水溶施肥机等各类高质量农业机械50余台(套),注册有“亚当果园”和“凤香果色”两个苹果商标,是凤翔特色产业的排头兵。
2.服务范围不断延伸。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调整思路,由单一的农机田间作业向农资及农产品购销、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农机维修存放租赁、农机人员技术培训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由只面向粮食作物到苹果栽植、畜牧养殖、有机肥生产等特色产业延伸。例如,恒丰昌耕播专业合作社,既承担农资销售服务、机械化作业,又是宝鸡地区第一家由社会力量承办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已从成立之初单纯的向当地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逐步拓展到为周边农户农业生产提供耕、种、管收全环节机械作业服务及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机维修、农产品销售对接等综合服务。
3.服务方式多样性。为适应土地流转、发挥机具效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探索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方式。
一是订单式服务。根据农户的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订单作业服务,按作业量收取服务费。在今年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的情况下,合作社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订单式”作业服务,统防统治面积达40万亩以上。“三夏”期间组织300余台收割机赴河南、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开展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提高机具利用率,增加了合作社效益。
二是托管式服务。为企业、种粮大户或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合作社根据托管协议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全托”或“半托”式农机作业服务。目前,全区粮食由合作社托管的面积达7.5万亩以上。例如周超合作社今年托管玉米3.5万亩,其中陕果集团的12000亩、种粮大户的7000亩,实行全托,从种到收再到销售实行“一站式”服务。另一种是根据农户需求,针对种、管、收的某一环节进行托管,这种托管以“一喷三防”的田间管理为主。
三是承包式服务。合作社通过依法流转农民的土地,把分散地块连起来承包经营,按协议向农户支付土地流转金。如汇峰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0亩、广林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4000余亩,在成方连片土地上实行统一供种供肥、统一作业、统一管理服务,实行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多样的服务方式,满足了广大农户的生产需要和个性化需求,逐步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体系,实现了合作社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农机合作社通过提升机具装备水平、拓展服务领域,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提高了机具效能,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例如汇峰农机合作社利用流转的土地建成了10000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小麦5000余吨,优质籽粒玉米3000余吨,青贮玉米9000余吨,实现产值约2000万元。自深松项目实施以来,共有20家农机合作社参与实施,深松面积60余万亩,收入1900余万元。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投资融资能力有限。随着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的扩大,流动资金需求量增大且高效能机具价格昂贵,农民只能“望机兴叹”。目前银行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主要以小额贷款为主,不能满足合作社对购置大型机具的资金需求。大额贷款需要抵押,但农业设施、农业机械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授信担保困难,制约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2.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以“松散合作”为主,忙时合作,闲时单干,仅仅停留在生产环节和技术方面的简单合作。总体实力弱、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打独斗的农机户,缺门少类的机械装备,仅能提供耕、种、收单环节的服务,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及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对全程机械化服务的现实需求。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重盈利轻技术,农产品滞销或扎推,农机作业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3.经营管理不够规范。“重创建、轻规范”是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内部分工不明确,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还不够规范,社员间利益联结不紧密,大部分合作社对成员不进行利润二次分配,缺乏合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可持续发展能力差。一些龙头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生产工艺落后,主要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较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4.土地流转难度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必须以集中连片的土地供应为前提,但由于农户情况千差万别,造成土地集中流转推进难。同时,农村建设用地控制严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办公设施、加工仓储、机具放置等用地审批较困难。
1.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一是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等服务;二是加大项目支持,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壤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三要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服务,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问题。
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小农户变成规模化农业生产,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是搭建流转平台,加快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全覆盖。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制定粮食、蔬菜、畜牧等产业土地流转方面的扶持政策,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奖励政策,促进土地向农机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适度规模集中。三是完善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健全完善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保障其在化解土地承包纠纷、保护土地流转双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全面增强经营发展实力。一是壮大规模。凤翔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数量多、规模小、重复投资等问题,建立行业联合体,引导同一行业的经营者联合在一起,使同一行业之间形成更大的经营实体,搭建起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平台,进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运作,让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力量。二是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运行管理民主、利益分配合理、组织化程度高的农民合作社。三是培育人才。结合职业农民培育,依托西农大等科研院校及农业专家大院等平台,对合作社等主体经营骨干,开展新技术推广、经营管理、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系统培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四是依托智慧农机积极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安装作业监控终端,采集作业数据,利用平台查看作业进度和质量,调配机具,统筹安排作业计划,同时搭建农情监测,利用大数据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4.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一是鼓励合作社、农机大户形成联盟,共同开展农机专业、专业维修、农机租赁服务,共享机具资源和市场资源,促进各类主体扬长补短实现融合发展。二是围绕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 “一站式”配套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培训咨询及贮藏加工、产销对接、金融对接等服务。三是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利用自身装备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开拓思路,把服务领域向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环境整治等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全过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