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程 鹏
当前如何优化水稻生产各环节,进一步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及水稻产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水稻生产的育插秧、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等环节分析了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便于突破水稻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探索走出一条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新道路,促进水稻丰产丰收。
1.水稻育插秧环节人力投入较高。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目前稳产稳收的生产方式,然而近些年育秧环节的机械化相较于耕作、收获环节发展稍慢。水稻育插秧流程环节较多,包括有浸种催芽、播种、叠盘暗化催芽、育秧、运秧、机插等。在生产实践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特别是在秧盘清洗、摆放,起秧运秧等环节。在农村日渐空心化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人力成本越发成为水稻机械化栽植环节的瓶颈问题,限制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田间管理环节农机技术应用的精细化水平较低。水稻生长期多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虫草害易于繁殖,适时及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非常关键。传统模式中,田间管理多为依赖人力去发现病虫草害,往往会难以发现病虫草害的现象,初期采取措施晚,易造成病虫草害集中暴发。同时,部分水稻种植者仍然使用传统防治机具,防治效率低,无法满足及时防治的农艺要求,而且人力成本高,这显然会影响到水稻产量的稳定,可能会导致水稻的减产。特别是水稻直播的栽植模式,田间管理的精细化就更为重要。虽然该模式可以减少生产流程,提高机械化水平,但较容易形成减产。究其原因是水稻直播模式采取的是直接播种到田,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病虫草害更易生存及繁殖。
3.水稻机械化收获环节存在的问题。
(1)水稻机收环节精细化问题。减损就是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就收获环节而言,目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农机农艺不配套的问题。如果不能在机具保养、机收时机、作业收获参数的选定等方面实现最优,就容易造成损失的增加。
(2)现有再生稻机收农机与农艺不匹配。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再生稻生产可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一种两收能够显著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降低资源消耗。为保证第二季产量,再生稻头茬收割有低碾压、高留茬、湿泥脚田作业及排放秸秆不能覆盖残茬等农艺要求,但现有水稻收割机为减少接地比压,防止陷车并实现湿软田间浮式作业,多采用宽履带底盘,田间碾压率高达40%~50%,对再生稻第二季产量的影响较大。如何促进再生稻第二季产量增加是当前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1.结合各类经营组织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模式。
(1)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投入。通过增加床土自动供给装置、自动供叠盘机、码垛机器人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具设备,建设工厂化育秧流水线,以达到提高自动化水平的目的,从而降低劳动力的投入。
(2)选择适宜的水稻栽植模式。种粮大户及各类经营组织可应用机械化穴直播技术。机具配置方面,只需要另外购置穴直播专用播种机,也可考虑加装喷药除草装置,实现水稻播种与喷施封闭除草剂同步进行。该技术模式相较于机械化育插秧模式,生产效率高,可以省去播种、育秧、运秧等环节,直接播种到田;可在播种时同步开出种沟和排水沟,避免了淹种、烂种,既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也便于提高抗倒伏能力。除此之外,近些年兴起的无人机水稻飞播技术,每小时可播种80亩以上,播种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直播的农艺要求。该技术模式可极大地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但无人机购置、维护成本较高。
在2020年水稻栽植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中,所选取的水稻品种晶两优华占在穴直播的方式下,亩产可达到605.7kg;在无人机直播的方式下,可达到552.3kg,综合考虑成本投入等因素,基本可满足种植大户的收益要求。
2.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提高田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水稻产量与水稻倒伏情况、灌溉条件、病虫草害及自然灾害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良好的田间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水稻生产中要注意农机农艺的融合,及时严格落实农艺要求,推动田间管理精细化,提高精细化水平,降低损失,提高水稻产量。
农机技术人员应及时跟进智能化农机发展趋势,示范引导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应用自动化、信息化设备,比如通过土壤监测传感器,可及时获取土壤的营养成分、温度、湿度等;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实时观测作物长势,监测病虫草害情况。农艺专家或者智能化系统可以综合从智能化、信息化设备获取的土壤、作物长势、病虫草害、田间水位等情况及智能获取的气象等信息,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研判,提出方案。根据应对方案,应用农用航空器、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等高效率农机具,及时开展喷施肥料、除草剂、杀虫剂等工作以及通过应用水位传感器及控制设备,实现与水泵等设施设备的联动,监测、管理田间水位情况。智能化农机设备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是未来农机发展的重要方向,可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加以应用探索。
3.落实机械化收获技术要点,促水稻机收环节减损增收。机收开展前,根据水稻生长特征等农艺情况判断适宜的机械化收获时机。综合田块情况及水稻品种、生长高度等农艺参数,检查调整好机具状态,确定收割路线,采用适宜的收割速度、割茬高度等参数进行收割作业。作业过程中,随时查看收割作业情况。水稻联合收割作业的损失率应控制在2.8%以内,破损率控制在1.5%以内。在收割水稻时,出现损失等变多的情况,应停止收割作业,对收割机具进行检查,及时调整收割参数,保证收获作业低损、高效。有条件的农户及各类经营组织,可选装损失率、含杂率等在线监测装置,适时调整作业状态参数,以达到较好的收割作业状态。农机农艺技术人员要加强机手、农户的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宣传机收减损的重要性和减损技术要点。
4.降低再生稻收割碾压情况,促再生季增产增收。
1)结合再生季增产的农艺要求,应在第一季水稻收割前及时查看地块干湿情况,开展排水晒田,确保收割时地块相对干爽,以减少在机收过程中,履带碾压腋芽入泥,影响再生季腋芽萌发。
2)为保证合适的水稻留桩高度,再生稻第二季安全齐穗,应根据气候、地形地貌和农艺的情况,及时调整收割参数及割台的高度。
3)在收割过程中,要优化收割路线,尽量集中连片收割,并采用“回”或“川”字型收割路线,尽可能避免对稻桩的二次碾压。第一季收割后,应根据农艺要求,采用高效农机具积极开展灌水和施肥作业。
4)再生稻专用收割机方面。目前江苏沃得、星光、湖南龙舟、湖南农友等四家农机企业分别研发制造了再生稻收割机,其中江苏沃得的机具已在部分地区积极开展试用示范。农机部门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再生稻收割机购置或作业的补贴,适时建立再生稻机械化收割试验示范点,开展再生稻收割机的示范应用,辐射带动再生稻种植户在规模使用中,了解机具的适应性、可靠性、机收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争取总结形成成熟经验,发挥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促进再生稻机械化生产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