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先生制”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11-19 11:20李艳美
小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先生制随堂新知

☉李艳美

陶行知先生最初提出“小先生制”的目的在于解决当时师资短缺,教育困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即知即传人”的方式,促进教育的普及与推广。那么,为什么在教育发达的现代社会,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仍然备受推崇呢?是因为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人们发现,在利用“小先生制”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在“讲”中促“学”,在“学”中促“讲”,在“学讲”中促“交流”、促“合作”。可以说,现代教育中的“学讲计划”和“合作学习”都吸取了“小先生制”的精华,留有“小先生制”的印记。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尝试发挥“小先生制”在课前预习、新知探究、随堂讲练、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开辟数学教学的新发展道路,构建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一、“小先生制”在课前预习环节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他们要么不具备预习的习惯,要么不具备预习的能力,始终难以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发挥“小先生制”的作用,让一部分擅长预习的学生将预习的经验,甚至成果分享给不擅长预习的学生,久而久之,在班级里形成人人主动预习的学习风气和人人高效预习的学习效果[1]。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课《10 以内的数数》教学开始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幼儿园的学习经验和教材的图文提示,认读数字1 ~10,能够比较数字大小,并利用这十个数字,表达事物的数量。对于很多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预习任务。面对这样的任务,他们很可能感到茫然无措。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将自己的预习经过和成果录制下来,发送给教师。教师根据视频内容,筛选出预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推举他们为“小先生”,将他们的视频推送给预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他们的预习提供参考。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线上预习互助小组”,让每组的“小先生”通过网络,为预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与指导。这样一来,“小先生”的预习热情得到了激发,普通学生的预习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二、“小先生制”在新知探究环节的应用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已经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英会”。然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同一问题的反应速度与解决能力各有不同,如果全都“各自为政”,则教师难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容易造成教学的混乱。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从每个小组中选择一位“小先生”,代替教师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工作职责,则能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而促使新知探究活动的有序进行[2]。

比如,在《垂线段的性质》探究环节,当小组成员对不同线段的长度作出了对比,并初步得出“垂线段最短”的结论之后,“小先生”又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是无法用数学语言把全部线段的长短排序概括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遗漏了一些数量关系?于是,学生们在“小先生”的提示下,又从数量关系入手,对教师的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并最终发现了“角度的大小”和“线段的长短”的关系。这个案例充分向我们说明,“小先生”在新知探究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小先生制”,提高新知探究环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共同发展。

三、“小先生制”在随堂讲练环节的应用

讲练结合,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在传统的随堂讲练中,通常采取“学生做题、教师讲题”的刻板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惰性心理和思维定势,一方面,缺乏主动意识,无论遇到难题还是错题,都等着教师来讲解;另一方面,缺乏质疑精神,将自己的不同意见或创新观点都深埋心底,默默接受着教师的答案与思路。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可以考虑采用“小先生制”来开展随堂讲练活动,使整个教学流程能够从学生视角,而不是教师视角出发,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时候,在带领全体同学探究完算法和算理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五道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当学生完成习题之后,教师采用了“小先生制”,让“小先生”带领自己的“小学生”核对答案,分析错题原因并总结答题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摆脱了传统随堂讲练教学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与畏惧感,实现了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比如,在五道题中,378--(175--17×4)这道题的错误率最高。于是,“小先生”带领组内的“小学生”逐一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共同分析出错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解题规律及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宣布答案、评判对错和讲解思路,而是自主探寻答案的对错,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总结答题的思路与技巧。显然,这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利用“小先生制”优化随堂讲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小先生”的带动下实现创新思考与自主学习。

四、“小先生制”在教学评价环节的应用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的单一视角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然而,每个学生都是多面的,他们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的表现并不相同,他们面对老师与面对同学的表现并不相同,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参与不同的活动的时候表现也并不相同。

如果教师只是依据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来对学生做出评价,这显然是不客观、不全面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那么,教师如何转变这种局面呢?采取“小先生制”开展教学评价,借助“小先生”的“眼睛”来细致而全面地观察学生、深入而具体地了解学生,并由此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这是不错的选择。换言之,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小先生”,也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对同伴提出评价与建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使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将整个教学流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小组讲练、集体总结、课后实践五大模块。在每个模块中,都应用了“小先生制”来开展教学。那么,到了教学评价的环节,教师可以收集不同模块中“小先生”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意见,再结合教师自己的观察与判断,对学生做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先生”观察和评价组员的角度、依据、标准与方法可能都不尽相同。恰恰是因为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作出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同时,正是由于每个“小先生”与学生相处的模式、面对的问题、解决的思路可能都不尽相同,教师才能得出对学生更为动态和综合的评价。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要求组员对“小先生”的表现作出评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以教学评价为契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帮助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中加强自我反思与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角”。“小先生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突显了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发挥了学生在“教”中的独特价值,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我们应该对“小先生制”的小学数学展开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小先生制”在课前预习、新知探究、随堂讲练、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中的作用,从而推进教学的创新与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先生制随堂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
让儿童教儿童“小先生制”之混龄活动理念实施研究
以“小先生制”为载体建构校园自治文化
校园侦探队随堂测试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