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的火花在问题情境中闪光

2022-11-19 11:20沈莎莎
小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材情境思维

☉沈莎莎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思索和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1]。歌德说:“疑惑随着知识而增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刚开始是火花般的,渐渐地就会燃成熊熊的火焰。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把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最终燃成熊熊的火焰,在遥远的天际里闪闪发光。

一、发掘教材,让思维有章可循

小学生语文学科思维建立的基础是教材,教材中有学生思维培养的最主要元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问题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时候一定要立足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问题元素,为学生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找准方向、奠定基础[2]。

例如,教师在讲解《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其中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的答案,贯穿全文主线的问题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而接着这个问题的就是答案,是雷锋叔叔在“这里”的体现。为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文章内容,全面分析文章,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问题与答案的思维,明白做好事的意义,也能“寻找”到自己身边的“雷锋”,这样学生就能建立“做好事”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发掘教材中思维元素的时候,要立足学生的理解能力,既不能过深,避免学生因难度过大而不愿意继续思考,同时也不能过浅,避免造成学生思考的不积极。

二、创设情境,让思维灵光闪现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集中精力走进问题的情境中,去体会老师问题设置的意图。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而且也提升了自主解决问题的专注度。一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思维可以一直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老师就像战场上的将军,学生好像打仗的士兵,最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灵光闪现。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这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插图,问学生插图上描绘了什么场景?请同学们找出图片中的主人公——禹。学生迅速走进了教师创设的情境里,思维的火花在不停地打火。教师接着提问,课题中的“水”指的是什么水?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洪水”,教师继续发问,“洪水”是什么样的?它的危害性有多大呢?大禹是如何治水的?……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情境里不断思索,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教师用课件设置情境,变抽象为直观和形象,学生边听老师的问题,边思考着文章的内涵,思维得到了初步的提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文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然而,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积极思考,思维的构建和碰撞在课堂上初步体现出来。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灵光闪现,是思维提升的初级阶段,要想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思维完美呈现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才能实现。教师先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三、合理引导,让思维形成体系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引入质疑的环境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自觉形成思维的体系才是关键,学生要在这一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最终在快乐质疑中去研究问题[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少问,学生要多问。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学生的思维要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热情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积极与文本对话,在有效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索,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玩摘葫芦的游戏导入课文,让学生自由感悟第一段年轻人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学生在文中读出了对应的句子。教师接下来引导学生:“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长势那么好,最后长成大的葫芦了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呀?”学生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进行了观察和表达,思考领悟的积极性高涨,由表及里,体会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的思维像灵动的活水一般,教师要合理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体系。在课堂上,学生应该主动去思考,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之中,教师引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有一定的层次,由初步的感知到最终的彻底感悟和提升。

四、正确评价,让思维趋向成熟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学生的思维培养要由星星之火最终到燎原之势,处处体现了教师的水平,教师要能对学生的思维给予正确的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反之,就会打压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秉承“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理论,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苗,让学生的思维趋向成熟。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这课时,教师让学生分好角色、配合默契、积极思考,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了各自的感受:“我觉得这两只熊也太傻了,竟然会让一只狐狸分奶酪。”“我觉得狐狸很狡猾,其实它早就计划好了。”“我觉得这只狐狸分得很不公平,两只小熊挺可怜的,最后谁也没吃上奶酪。”……对于学生的思考,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思考的优点加以表扬鼓励,对学生思维有误区的地方,要给予纠正,教师给学生一个积极思考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趋向成熟。

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体验,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思考,教师一定要给他们积极的评价,激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学会评价、分析和创造,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五、开展实践,让思维联系实际

小学生的思维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在现实中进行积极的体现,让思维更好地指导实践,并且能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问题,进而实现思维内涵与外延的升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的需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究,联系教材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现思维的进一步升华,这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教师在开展问题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认知本领,要能被学生有效驾驭,避免学生实践热情的消退,同时实践活动要具有一定的问题引导性,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思考、多探究、多领悟,实现对语文知识更多的思考、对作品内涵更深的领悟,这也是对学生学科思维建立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找春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此作为学生学科核心思维培养的媒介,尤其是对学生利用文学作品来表达环保思维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实现更好的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开展“春天在哪里”实践活动。教师讲解教材作品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主要内容是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去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并且能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去领悟春天怡人的景色,体会花花草草对于美好生活的意义。上课的时候,学生都会积极举手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思,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作者的情感有更深的感悟。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无论是活动的主题、内容,还是实施的计划,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以生为本”的作用,突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价值,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在思考中构建自己的语文学科思维。

总而言之,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地闪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开端,以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为终点,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教材情境思维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