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 学会学习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究

2022-11-19 11:06王晓红
小学生 2022年15期
关键词:状态主体语文课堂

王晓红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与科学育人观的大力普及,教师开始关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认知状态、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将更多的人文关怀、生命启迪、潜能激发等良好诱导信息输送给学生。这样,教师应力图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小学生的主体视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彻底优化小学生的认知状态与主体能力,为语文教学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与能动支持。

一、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现状

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与处理者,因而他们的认知状态直接决定着知识信息的获取率与有效性。

(一)小学生没有动力,不愿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部分小学生没有任何认知积极性,也没有主动思考的良好愿望,而是懒懒散散地在语文课堂上对教师的语文教学进行随声附和,而大脑中却在思考着其他事情。学生在语文知识面前不愿意展开自己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大脑处于非常低迷的状态,没有进入积极主动的活跃期。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认知动力与学习激情,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表现出了生命惰性、应付心理以及怠工情绪。

(二)小学生不在状态,低效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部分小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大脑空空,两眼无神,主体情绪非常低落,心情特别沉闷,心理也较为消极低迷,整个人处于魂不守舍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都会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之中,主观能动性自然也没有被激活。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根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状态,而是处在一种迫于无奈、随便应付、随声附和的低迷状态之中,因而也就无法专注于课堂学习,无法收获令人满意的认知效果,语文认知也随即进入恶性循环之中,更加弱化了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认知效果。

(三)小学生不会学习,不会思考

在语文课堂上,部分小学生不仅缺乏生命活力与认知激情,还缺乏良好的认知状态与能动意识,更存在着不会学习、不会思考、不会想象的尴尬,在面对文本信息时虽然能够识读文本信息,却对文本信息内的抽象信息获取非常少。这种现象在男生群体中更为突出,不仅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任务大伤脑筋,更对课文阅读、文本理解、中心获取等抽象思维活动“闻之色变”。因此,小学生还不具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在抽象思维活动与文本信息处理中败下阵来,从而导致其学习兴趣的弱化与认知积极性的退化,加剧了学生语文认知的恶性循环。

二、小学生存在认知问题的分析

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状态与认知能力,还要探寻导致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以此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一)小学生缺乏兴趣驱动力

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严重缺乏认知动力与学习激情,而表现出非常突出的生命惰性、应付心理以及怠工情绪,说明其对语文认知毫无兴趣可言。学习兴趣的缺失,必然使学生缺乏充足的生命驱动力,而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出懒懒散散、无所事事的低迷认知状态,自然也会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小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弱化使语文认知成为索然无趣、百无聊赖的枯燥认知活动,使学生在味同嚼蜡之中慢慢失去对语文认知的探究兴趣、认知热情与求知欲望,自然就会出现小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课堂学习状态,处于“不愿意学”的状态中。

(二)小学生缺乏生命能动性

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精神状态欠佳,主体能力与心理情绪都处于低谷之中,这种情况足以说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没有被激活,生命认知潜能仍旧处于“休眠状态”之中。也就是说,小学生虽然身处语文课堂之中,需要跟随教师教学节奏进行语文学习,但是其主体状态与主体能力却“拖了后腿”,说明学生从思想深处就缺乏进行语文认知的积极性与进行信息交流、互助成长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心理态势、主体情绪等生命状态完全没有跟上教师预设的教学节奏,学生也因此而处于“不想学”的状态中。

(三)小学生缺乏主体发展力

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需要强大的主体活力支持,然而小学生低迷的主体状态与消极的主观意愿无疑“放大”了语文知识的固有“缺陷”,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乏味。这种尴尬局面也说明了小学生主体发展力的严重不足,学生没有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生命发展潜能去找到解决认知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导致个人的语文认知进入恶性循环发展之中。另外,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绪化倾向,也导致其在语文认知中的自暴自弃,从而使小学生处于“不会学”的状态中,随即又衍生出了诸多尴尬结果。

三、兴趣培养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人的巨大潜能需要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需要兴趣的激发,因而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解决上述问题,挖掘生命活力的发展潜能。

(一)兴趣是小学生的最强生命驱动力

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因而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科学激发,通过强烈的“外因刺激”必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猎奇心理、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这样,小学生的生命活力、认知潜能、生命状态都会处于“激活状态”,自然就会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生命力、驱动力与认知力,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主体状态与能力支持。因此,教师对学生开展的“外因刺激”能够有效促成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借助强大的生命驱动力去加速小学生的语文认知、合作探究与快乐成长[1]。

(二)兴趣是小学生的最强生命能动力

教师要依靠“外因刺激”去催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外因”去激发小学生“内因”的改善与提升。一旦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在“强大内因”的推动下而获得持续强劲的主体能力支持。而且,学生还会进入积极参与、自主思考、主动交流、自觉创新的良好主体状态之中,因而能够为学生的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与信息提取提供源源不断的能动力、创新力与发展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认知的浓厚兴趣与求知动机,以此催发出强大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认知潜能,加速小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兴趣是小学生的最强生命创造力

小学生对语文认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后,就会对语文认知与课堂活动产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求知主动性以及交流自觉性,从而为学生的知识积累、视野拓展、才干增长与素养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主体能力支持与智力保障。因此,教师还要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趣味横生的课堂活动、科学高效的智慧启迪为小学生燃起的“生命之火”提供方向导引与方法助力,指导学生将生命创造力与生命能动力在语文课堂上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2]。这样,教师提供的良好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持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启迪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也成为展示教师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的试金石,更成为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借助趣味教学提升体验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体喜好与认知能力创设一些趣味性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语文认知之旅。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与活泼爱动的本性,因而趣味教学能够投其所好地设置出人文诱导元素,有效催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与认知习惯,提升语文课堂的体验性,催发学习兴趣[3]。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2 课《雪地里的小画家》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内容是关于下雪后“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用自己的“脚印”进行绘画的趣味内容。因此,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先将窗户用湿毛巾擦一遍,让玻璃保持湿润状态,将面粉较为均匀地喷洒在玻璃上。学生可以在沾满面粉的玻璃上印上自己的手印,还可以将拳头的手掌侧面(小指一侧)印在面粉上,再在顶端用手指点上几个圆形图案,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类似于脚印图案。这样,学生不仅在快乐游戏中产生了参与语文认知的浓厚兴趣,还能更好地理解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画画的,而且还学会了如何用手掌侧面印制小脚印的趣味方法,因而提升了语文课堂吸引力。

(二)借助电化教学提升直观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要开展电化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开启虚拟世界的动画之美、想象之美与意境之美,以此展示课文内容的抽象性与深奥性,为学生提供一种直观亲切、放飞想象、自由思考的开放式认知方法。因此,电化教学适应了小学生乐于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获取的认知偏好,能够借助直观性、趣味性与新奇性较强的认知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 课《曹冲称象》的阅读教学中,课文为学生展示了一个表面上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奥的科学知识,因而学生在文本信息的主体阅读和抽象思维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因此,教师可以开展电化教学,让学生像观看实验视频一样进行形象、直观的认,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知“称象实验”的具体过程,利用尽可能翔实的直观信息去有效降低“称象实验”的理解难度。这样,学生就在动画版的“曹冲称象”中快快乐乐地进行视频欣赏,借助良好的感官刺激催发学生大脑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小船上相等重量的物体能够让小船下沉达到同一水位线的道理。

(三)借助主体教学提升参与性

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主体认知能力与个体成长素养,因而教师可以实施主体教学,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互帮互助中逐渐成为语文课堂上的认知主人。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能够将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有机结合,以此释放出强大的团队合力与能动效能,既能够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效果,也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4]。

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 课《太空生活趣事多》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认知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太空生活的趣味事情。失重是太空生活与陆地生活的最大区别,而且失重还会衍生出很多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就会将自己在电视上、新闻上、图书中获得的关于失重的事情说出来,开开心心地进行合作探究。趣味交流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速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因而教师可以趁机进行朗读活动,实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主动感知。朗读方法有集体齐读、轮流朗读、分组朗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悦纳信息。

教师是语文课堂上的“最高统帅”,因而需要创设出具有较高趣味性、新奇性、参与性与实效性的语文教学,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动机与学习兴趣,有效催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认知灵光以及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师就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了借助个人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去调控学生认知状态与认知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与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小学生主体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也实现了小学生的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状态主体语文课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论碳审计主体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智珠二则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