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2022-11-19 10:46林小燕
名师在线 2022年26期
关键词:群文文本课文

文/林小燕

引 言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理念都有了新的变化。以教材为例,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将同一主题、文体的素材归到一起,进行了归类性编排。语文教材的新变化,是新课程改革“关心学生素养”的体现,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回应。面对教材的新变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将一些结构性的文章汇聚起来,将单一、离散的语文课堂讲解转变为系统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此为背景,“1+X”群文阅读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1+X”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鉴赏能力、思维品质的重任。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了文本分析和精读训练上,多种阅读策略指导和探究性学习常常被忽视。学生在阅读课上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进行大量阅读、深度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语文阅读教学整体低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为学生创设理解教材的语境,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1]。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整合碎片化的阅读,培养学生抓住核心问题的能力,改变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状态。

群文阅读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一种阅读策略,而“1+X”群文阅读则是群文阅读的创新。“1+X”群文阅读中的“1”和“X”都是变量。其中,“1”可以是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也可以是课文的某一个方面、某个特征,或者是单元或课文所生发的议题;“X”是多篇与文章主题相匹配的文章,这个文章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素材。在“1+X”群文阅读中,“X”的加入既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又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2]。“1+X”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当的文本,同时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效探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1+X”群文阅读还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微课等辅助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还能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提升教学效率。所以,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借助“1+X”群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达到以文育人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视“1+X”中“1”和“X”的确定

在“1+X”群文阅读中,教与学双方都极具灵活性,而且教学也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在“1+X”群文阅读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精细分析、深度解读文本,也可以结合课文生发的议题进行自主阅读。“1+X”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基于“1+X”的群文阅读思维方式,将文本组合起来,从中提取、整合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解结构。“1+X”群文阅读教学要想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基于课文研读,发掘文本内涵,然后从主题、写作风格、表达方式、文体中找出一点,选择议题,整合多篇文章,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在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发现“回忆童年”是本文最基本的情感基调和重点。教师以这一点为主题,引导学生概括总结课文大意,再选择与之有着相似主题或者在结构、内容上相似的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凡卡》等带有回忆色彩的文章,以“童年回忆”为议题,让学生阅读这几篇文章,感受别样的童年,扩大阅读量,丰富语言积累,并感受文本的文字表达、思想情感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了让学生深入“1+X”群文阅读,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童年生活入手,通过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分析以下问题:《少年闰土》中的“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凡卡》一文中,凡卡凄苦、悲惨的童年生活是什么造成的?他为什么要离开爷爷去做学徒?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这几篇文章是如何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的?在学生通过阅读对人物形象、命运和情感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设计课堂小练笔,让学生与闰土、凡卡、《祖父的园子》中的“我”相对比,以写作的形式描述自己的童年。这样以“1”为基础,以议题为引领,带动“X”的出现,再以点带面、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发散思维

“1+X”群文阅读不是文章的简单积累和叠加,它需要将多篇文章融合到一起,构建动态阅读过程和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进行思考、辨析、互动和判断,直至学生达成共识。为了增进学生的互动,教师作为教学的总设计师,需要发挥主动性,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学生连接起来,让学生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问题是思考的开端。以问题为引领,让学生发散思维,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阅读教学的好方法。因此,在“1+X”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为引领,提高学生思考的层次,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以《景阳冈》的教学为例,我们知道,《景阳冈》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是一篇完整的描写类文章,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完整,而且叙述、描写得非常生动。关于《景阳冈》的群文阅读,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发掘主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并借助问题让学生在文学世界里尽情遨游。例如,教师可以“古典小说人物塑造手法”为主题,从《水浒传》中选取描写其他英雄“高光”时刻的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找出文中刻画人物性格的片段,看作者是如何塑造英雄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然后,让学生找出几篇文章的异同点,并提出疑问。如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的学生提出问题:鲁提辖为什么要刁难镇关西,而不直接“修理”他?他打死镇关西后,为什么边走边喊,说他装死?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伴结合上下文去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校教育虽然是以教师为主导,但是它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成长而服务的。小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先天智力不同,他们的阅读能力、兴趣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安排和开展教学。小学生的身心还比较稚嫩,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选择与学生阅读能力相符的阅读素材,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节奏感,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细节和有趣的东西,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军神》《丰碑》《最后一根火柴》等篇幅不太长的革命题材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文艺晚会”上的回忆党史、歌颂党和党员的伟大精神的节目,借助影像资料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再借助一些素材和信息,对文本背景、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为学生顺畅阅读提供助力。如关于长征,许多学生缺少了解,为此,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历史知识和图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缘由、时间、领导人、性质、目的和历史意义,并让学生听一些长征歌曲,读优秀的长征诗词,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冲破艰难险阻一路前进的战斗豪情,使学生了解文章背景,克服阅读障碍。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发挥积极性,借助朗读、默读、表演读等方式阅读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四)升华课本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1+X”群文阅读是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的相关联的多篇阅读,关注阅读的数量和速度,但是更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想让学生通过“1+X”群文阅读实现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不仅需要精心选取阅读材料,还需要深入分析、深刻领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升华课文内容,解释阅读主题,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完成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读会”向“会读”转变。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时,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提高对类似文章的关联掌控能力,教师可以将《除夕》《过年》与《北京的春节》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三个写除夕的片段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体会不同的成长环境,学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活动中,为了保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激趣导入,利用五颜六色的春节时期的图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然后,揭示主题“感受文本语言和传统节日的魅力”,让学生初读文本,找生字、生词。再读文本,将文本读得正确、流利、通畅,并品味、感悟文本特点,把握主要内容。接下来,以语言文字为主设计训练活动,让学生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不同,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中一些词句的意思。如关于过年,《北京的春节》中说“除夕真热闹”,丝毫不掩饰对春节的喜爱之情。但是,梁实秋在《过年》中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原因、中心句。在《除夕》中,作者写了闽南老家的春节习俗,南方的春节习俗与北方的有何不同呢?让学生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说说自己最喜爱的写法,总结有关节日习俗类文章的写作规律。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这样融阅读、整体感知、品味感悟于一体,可以提升阅读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以“1+X”引领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的课时虽然有一定的保证,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时间也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许多教师将注意力放在语文知识教学上,他们只是偶尔尝试群文阅读且群文阅读教学任务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圆满完成。因此,“1+X”群文阅读需要进行日常化实践,也需要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将“1+X”群文阅读教学常态化,同时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同样,群文阅读可以“1+X”为引领,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拓展阅读空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结合教学目标“结合时代背景,读懂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品质,学习借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短篇小说,如《舞会之后》《破罐子阿廖沙》,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写人的方法,构建理解图表。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本单元的文本,以人文为主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考该单元的人文内涵。如让学生运用求同型阅读法,找出不同文章的共同点,譬如情节安排、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共同点,目的是以学为主,形成聚合效应;运用比异型方法,找出文本的差异,尤其是事实差异、情感差异、观点差异和表达方法差异,促使学生通过对比品味经典的魅力,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运用整合法,通过碎片化的文章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态度,以增加阅读深度。最后,让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写读后感,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1+X”群文阅读是一种具有主题联结功能的阅读方式,将之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对教学起到促进和优化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发挥多文本优势,使阅读结构化,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群文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