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蔬菜产业多功能拓展路径研究

2022-11-19 06:33毛昭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值云南省蔬菜

李 梁,毛昭庆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昆明 650205)

农业本身就具备多功能性,其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多效用性,农业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性。从日本提出“稻米文化”到欧盟《2000 年议程》中着重强调农业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拓展日益被世界所发现和重视[1]。随着农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发展,农业除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以及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农用物资提供消费市场、为国家提供出口创汇收益等传统经济功能外,还具备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保护生态环境、休闲旅游、保护与传承农业文化等生态、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功能。

蔬菜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还可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收益、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随着《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中明确提出了强化“云菜”品牌创建,打造知名品牌,以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蔬菜为8 个优势产业之一。根据《2020 年云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 年,云南省蔬菜产量2 304.14 万t,产值826.8 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0.83%。可见,云南省的蔬菜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蔬菜产业原有的经济功能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拓展其生态、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对于实现云南省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拓展云南省蔬菜产业多功能的必要性

1.1 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必备因素

农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其功能一直处在不断的拓展和变化中,同时,农业多功能拓展中各种功能亦是相互转化的。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对农业功能的拓展与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一直以来传统农业更多地只注重农业最基本的经济功能,而发展现代农业却需要不断拓展农业的外延与功能。所以,只有通过拓展与挖掘农业的多重功能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可见,推动云南省蔬菜产业多功能拓展是实现云南省蔬菜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因为通过拓展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才能使得整个产业价值链向前延伸,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大幅提升整个产业的经济效益。

1.2 深化和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3]。该定理符合云南省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虽然农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云南省农业基础地位的减弱或动摇。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虽然发达国家农业产值在GDP 中的占比是在逐渐降低,但是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却是在不断提高。2019 年云南省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0.83%[4],足见蔬菜产业对于云南省农业的重要性。拓展蔬菜产业多功能性,有利于深化和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同时,在陆良、元谋、通海等蔬菜种植大县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积极拓展蔬菜产业的多种功能。

1.3 实现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拓展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将实现蔬菜产业的最优生产,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对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较为有利。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能够促进产业间、区域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协调,这对于解决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拓展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还有利于整个产业中一二三产的融合,促进蔬菜种植业与加工、旅游、生态、互联网、流通领域等的融合,从而优化整个产业的资源配置。所以,积极寻求云南省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拓展,是实现云南省蔬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2 云南省蔬菜产业多功能拓展具备的优势

2.1 地理环境优越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低纬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地形地貌形成了全省多样性的气候类型,拥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等7 种气候类型。丰富的气候类型造就出了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的优越自然环境,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集中的区域之一。同时,充沛的降雨量、优质的空气使得云南省种植出的蔬菜产品具备较高的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云南省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有利于拓展云南省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推进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

2.2 产业发展势态良好

2019 年云南省蔬菜产量2 304.14 万t,较上年增加98 万t,增长4.25%;产值826.8 亿元,较上年增加169.05 亿元,增长20.46%;种植面积116.5 万hm2,比上年增加33.1 万hm2,增长2.84%。实现产值826.18亿元,远远大于谷物(394.22 亿元),薯类(67.32 亿元),油料(31.04 亿元),豆类(53.83 亿元),糖料(66.71 亿元),烟草(238.36 亿元)、中药材(445.34 亿元),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555.86 亿元)等作物的产值。从2013—2019 年的6 年间,蔬菜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7.12%,谷物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9%,薯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62%,油料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79%,豆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0.47%,糖料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6.28%,烟草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79%,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0.68%,中药材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30.61%。从各产业6 年间的年均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出,蔬菜的年均增长值仅次于中药材[4]。可见,云南省蔬菜产业具备较大的经济效益,发展势头良好。

2.3 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保障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云南省将建成全国最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蔬菜作为文件中所列的8 个重点产业之一;《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明确了开展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政策措施;《云南省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实施方案》提出支持出口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拓展国内销售渠道;《云南出台新时代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成一批蔬菜交易集散地,实现就地检验出关,并降低损耗率;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中,元谋县等8 个县被列入蔬菜产业示范县或特色县名单。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对云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及扶持作用。

2.4 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云南省有25 个少数民族,其中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有15 个。各民族大多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社会组织模式、生活及生产习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各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全省有25 个边境县,16 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相近,居住地山水相连、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近,世代睦邻的民族之间在交往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影响,彼此都融入了相互之间的文化元素。这些因素都使得云南省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特色性、地域性,从而形成了云南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

3 云南省蔬菜产业多功能拓展路径

云南省蔬菜产业在规模化种植和生产上并不具备绝对优势,要充分发挥云南省自然地理气候差异化和物种多样化,以及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走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的道路。坚定依托现有的蔬菜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积极发展有机蔬菜、森林蔬菜,挖掘少数民族蔬菜文化等,因地制宜进一步强化蔬菜产业的经济功能、挖掘蔬菜产业的文化功能、发挥蔬菜产业的生态功能、运用蔬菜产业的社会功能,在着力解决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拓展云南省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实现云南省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云南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积极作用。

3.1 强化蔬菜产业的经济功能

3.1.1 建立三产融合的蔬菜生产示范园 在蔬菜生产大县建立三产融合的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发挥示范园对当地蔬菜产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建立三产融合的农业产业合作园区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延伸并促进蔬菜与各产业链的融合。探索推进蔬菜与林业融合、蔬菜与畜牧业融合、蔬菜与渔业融合、蔬菜与文旅产业融合、蔬菜与加工业融合,促进当地蔬菜产业与多种业态的融合发展,实现当地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推进蔬菜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促进蔬菜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推动规模经营的蔬菜产业现代化,着力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进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三是推进“互联网+”的运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园区的运行管理及销售中,形成“互联网+蔬菜”的模式,实现互联网与蔬菜产业的融合[5]。

3.1.2 提升外向型蔬菜产业的竞争力 按照《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报告》中提出的,面对新时代要进一步再造新优势,打响“世界一流绿色蔬菜牌”,顺应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的要求[6],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结合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的部署,逐步形成注重质量和品牌竞争的经营理念,使“云菜”产品的优质化、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等体系不断构建和成熟。二是要不断完善云南省发展外向型蔬菜产业的金融支撑体系。出台更多的能满足蔬菜企业和蔬菜贸易公司发展需求的金融支撑政策,创造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满足各种发展层级的蔬菜企业和蔬菜贸易公司的需要,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云南省提升外向型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三是继续加强云南省出口蔬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蔬菜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保鲜和销售等各环节之间相互通力配合,形成密切的互相衔接的一个有机整体,避免蔬菜的不必要损耗、腐坏,以及由此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升云南省蔬菜出口的竞争力。四是要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积极培养外向型蔬菜产业所需的各方面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转化,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范围。

3.2 挖掘蔬菜产业的文化功能

3.2.1 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蔬菜文化 云南省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集合本民族的特性,发现和积累了众多与蔬菜相关的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医疗保健文化、祭祀文化、用具文化、野菜文化等[7]。这些少数民族蔬菜文化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蔬菜文化要注重文化的原生态性,坚守原生味道,发掘其特殊的个性品质,以此作为吸引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同时,将民族文化特性转化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蔬菜文化资源的价值,使其所富含的民族文化特性转化为产业价值,成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主动融入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中,保护与开发利用整合成一条产业链,依托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其他农业景观,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特色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8]。

3.2.2 探索发展蔬菜创意产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创意农业这一新的理念被提出。每年举办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都会体现创意农业,并提出用创意农业推动农业观光游。在浙江、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区的一些地方都尝试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意农业。云南省可参照其他省市的经验,结合自身文化特性、文旅资源、自然景观以及产业发展的特点探索并发展云南省蔬菜创意产业。实现云南省蔬菜产业从单一的供给功能逐渐向科普教育、休闲康养、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多功能拓展,进而实现从出售蔬菜的单一价值到出售多种附加值的蜕变[9]。

3.3 发挥蔬菜产业的生态功能

3.3.1 践行“两山”理论发展森林蔬菜 云南省森林蔬菜资源丰富,常见的有香椿、树头菜、青花椒等,森林蔬菜因其具有口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极具开发价值。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与保障农户增收的关键问题上,云南省可充分发挥森林蔬菜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蔬菜产业。例如,位于无量山、哀牢山结合部的大理南涧县秉承“生态立县”的原则,明确提出巩固提升无量山森林蔬菜,建立示范基地的方略。发展森林蔬菜不仅发挥蔬菜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作用,收获了生态效益,还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收获了经济效益。森林蔬菜产业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充分体现了蔬菜产业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也是对“两山”理论的实践和运用。同时,森林蔬菜又大多与少数民族蔬菜文化相互包含,发展森林蔬菜产业可与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蔬菜文化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3.3.2 秉承生态理念发展有机蔬菜 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不断重视,有机蔬菜因其具有严格的有机生产规程,禁止使用一切化学类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技术。而是依照自然规律及生态性原则,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为导向,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并获得认证机构鉴定认证等优势[10],其具备价格竞争上的绝对优势,备受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也因对生态的影响轻微而具有环境友好型的特性。秉承生态理念发展有机蔬菜符合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的部署要求。

3.4 运用蔬菜产业的社会功能

3.4.1 助力脱贫地区实现乡村振兴 拓展云南省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性必然使整个产业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实现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产业振兴,尤其是在蔬菜种植的大县、强县的脱贫攻坚中,蔬菜产业可谓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实现当地蔬菜产业的多功能拓展势必带来产业的振兴,与此同时当地的文化、生态、人才、组织也会随之实现振兴,这样就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3.4.2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随着云南省蔬菜产业的拓展带来众多蔬菜大县的产业、文化、生态的繁荣与发展,而云南省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只有实现产业多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进而带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形成就业岗位充裕、精神文明丰富、生态和谐的良好局面,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产值云南省蔬菜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奇怪的蔬菜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蔬菜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