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概念表象建立的教学策略

2022-11-18 09:01:18沈燕锋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尺子表象长度

长度单位概念表象的建立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长度单位概念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初步感知、体验概念、建立表象”三方面,通过操作感知、沟通对比、实践应用三步骤,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让学生依据表象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并应用到生活中去。本文以“认识厘米”一课为例,探讨长度单位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

第一,操作体验,初步感知。

“1厘米”是一个抽象的长度概念,为了让学生建立关于“1厘米”的清晰表象,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亲身经历和体验,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积累和丰富感性经验。

首先,引导观察,建立标准。

观察是学生得到概念第一标准表象的前提,根据先入为主的心理规律,观察是建立鲜明、标准、科学的表象的基础条件。

教师可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1厘米,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其次,借助实物,巩固记忆。

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更清晰的表象,教师可设计“找一找”的学习环节,让学生用头脑中的“1厘米”尺子去找找生活中长度接近1厘米的物体。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能够感受到1厘米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关于“1厘米”的表象。最后,以画助学,完善认知。

检验学生是否已经较好地建立了关于厘米的表象,画出一段几厘米的线段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在动手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回忆出1厘米的长度概念,而且要通过绘制线段对自己已有的1厘米的表象进行验证,再次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概念。

第二,沟通比较,体验概念。在学生直观感知1厘米后,教师可设计“闭目想象”的环节:让学生对照尺子上的1厘米,先用手比画一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让1厘米的长度深深地印在腦中,最后比画给小伙伴看。借助想象,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他们形成概念。

为了使学生头脑中的厘米表象更清晰,教师还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调整、比较中巩固“1厘米”的概念。在学生正确建立1厘米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如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请说说这条丝带长是几厘米?(出示丝带)。通过观察、比较、争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建立“几厘米”的长度概念,把握“几厘米”就是几个1厘米的本质。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学生进一步建立长度单位的空间表象,教师可以巧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在比较、沟通中强化正确的表象。

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10厘米、比画10厘米、画出10厘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0厘米的表象,引导学生粘贴10个10厘米长的纸条,具象认识100厘米。通过10厘米、100厘米与1厘米的理解和比较,学生可以深化关于厘米的表象。

第三,实践应用,建立表象。在学生

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测量活动,深化学生对单位长度的表象认知,这种实践性测量活动有两种:一是让学生通过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在学生建立统一的标准后,让学生选用标准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是表象建立的重要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二是让学生通过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到无法借助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时,可以借助身上的“尺”——“一拃”“一庹”“一脚”“一步”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经历用“身体尺”进行估测的过程。估测可以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提高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合作,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与观念。

(沈燕锋,海盐县城西小学,浙江 嘉兴 314300)

责任编辑:刘 源

猜你喜欢
尺子表象长度
“性”是判断男性是否健康的一把尺子
1米的长度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把握四个『三』『尺子』也简单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尺子变身记
透过表象看公式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