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文化主题园的成功实践
——广州文化公园文明苑营造手法和特色

2022-11-18 13:55毛伟才孙幸阳
广东园林 2022年5期
关键词:岭南园林价值观

毛伟才 孙幸阳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不仅起到美化生态环境、彰显城市文化的作用,而且发挥着重要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市民、游客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的提升[1]。而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主导的城市园林类型主要包括纪念性园林、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及城市公园中的主题园圃。此类园林的核心理念是宣扬并倡导思政文化,如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寓教于“景”、寓教于“境”的设计手法,将主题理念充分融入到园林的整体风格定位、功能划分、景点构思、游线组织、植物配置、小品设施营建等方面[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2015年,广东省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植入现有的城市公园与城市广场当中,融教育、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因地制宜地打造百个特色鲜明的主题景观[5]。如广东惠东县的南湖公园、西枝江公园、飞鹅岭公园以雕刻、塑像、墙绘、字画、匾额、楹联等载体表达爱国、法制、廉政、和谐、敬业等思政文化;广东清远市的客家文化公园则以“家训”为切入点,营建出一批体现爱国爱乡、修身齐家、明德向善、励志劝学等主题的文化长廊;广州文化公园以“文明”作为创作元素,建成了兼具广府地域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文明苑。

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研究者关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研究内容基本侧重于其建设情况介绍,且多集中在党建、思政等领域。如王晓平、吴芸等对内蒙古乌海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的创建进行了纪实介绍。曲宁、闫威、赵琳慧、虞冬青、孟力、张丽恒等对天津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的现状措施、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6~7]。尚未有研究者从园林视角对此类主题园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从园林营造特色、设计策略等方面入手,总结相关营造经验以供参考。

1 文明苑概况

1.1 建设背景

广州文化公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面积为8.3 hm2,是国内最早以“文化”命名的城市公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51年的华南土特产交流大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交流会结束后遗留下来的十余座场馆,经过转型改组建成一处文化展览园地,并于1956年正式更名为“广州文化公园”[8]。

文明苑的旧址为广州文化公园海洋馆,现位于公园北门附近,文荟馆东侧。该展馆于2007年拆除,改建成一处休闲绿地。后期公园结合社会时政热点,将其改建成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文化主题园——文明苑(图1),并于2017年建成,面积约200 m2。

图1 文明苑总平面图

1.2 设计理念

文明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一词。汉语的“文明”一词,最早出自《周易》。《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有“光明”之意。在其他典籍中,文明一词更多意指人的教养和开化。《尚书·舜典》称赞舜“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唐人孔颖达注解“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意涵王者修德、民风淳朴。《礼记》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这里的文明,是个人内在德行和文化素养外显的结果,不仅个人神采奕奕,而且能让他人如沐春风。正是在文明的教化之下,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物质文明昌盛,而且博得礼仪之邦的美誉[9]。“苑”,本义指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如汉代的上林苑。后泛指园林,花园。“文明苑”的命名,既有开门见山释义的意思,更有把文明与园林巧妙结合之意。

文明苑的造园主题立意,以“点”“线”“面”3个层次进行表达。其中“点”是指园内节点的构思,以丰富多元的载体形式呈现“文明”的内涵;“线”是通过园景空间序列的营造,诠释“文明四境”的起承转合和层层空间变化;“面”的层次主要指将山水意境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相交融,并以地形、水体、园林建筑组合而成的最佳观赏面。

2 文明苑的空间序列与核心景观

文明苑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叙事性空间序列的营造手法,在叙事主题方面打造“文明修身”“文明齐家”“文明处世”和“文明复兴”四重境界的分区,并利用园路与广场使之串联,同时形成一定的空间开合变化(图2)。整体的空间序列体现为(图3):起——线性的连廊空间(文明修身),空间小而狭长,明度上较暗,廊柱排列整齐富有韵律,烘托出平静的气氛;承——围合的庭院空间(文明齐家),空间变得大而周正,明亮而轻快,景观元素也变得丰富,呈现出较活跃的气氛;转——曲折的植物空间(文明处世),得益于多种造景手法的灵活运用,植物空间大小衔接、光影明暗交替,过渡自然,给人以丰富的游览体验;合——开阔的广场空间(文明复兴),敞开式的空间豁然而开朗,舒展而明亮,呈现出壮阔豪迈的气势。

由于许多人失去了他们的经济价值,他们也可能会失去政治权力。同样的技术,可能使数十亿人在经济上边缘化,也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受到监测和控制。

图2 文明苑的空间序列与核心景观

图3 空间序列:文明修身(a)—文明齐家(b)—文明处世(c)—文明复兴(d)

2.1 文明修身

文明苑的空间序列以西南侧的入口广场作为叙事开端。入口广场的主景月洞门刻有一首《中华文明赋》,叙述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并以“框景”的手法引导游人进入文明之境,与门后的线性空间相衔接。进入文明苑,一条狭长的连廊与园路两旁的植物构成“夹景”,将游人的观景视野收窄,形成“欲扬先抑”的空间效果。连廊不仅为游人提供了庇荫和休憩的空间,而且结合展览起到了文化宣传与教育的功能。展览的内容既涵盖了广州文化公园的建设历程、文明苑的营造特色,也有文明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科普介绍。

2.2 文明齐家

连廊的末端连接着一个具有广州西关特色的庭院空间。三面围合的青砖镬耳墙上悬挂着海棠纹漏窗、彩色满洲窗、西关趟栊门等岭南建筑装饰,还刻着蕴含教育意义的“文明家训”,与庭院中反映“文明家风”的雕塑小品形成主题上的呼应。从狭长的连廊过渡到庭院平台,观景视野随之变得宽敞,在主题理念上表达的是从“个人”到“家庭”的递进关系。从建筑庭院的空间类型到门、窗、墙等建筑构造,再到家训、雕塑小品及植物的衬托,将无形的概念转化为园林与建筑的艺术表征,深深植入到游人的心中。

2.3 文明处世

庭院中的趟栊门再次以“框景”的手法,引导游人进入下一个叙事空间——文明处世。该空间的特征为多次利用转折平台进行景观节点的串联,同时运用借景、障景、对景、漏景等手法引导游人的视线变化,以形成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观景体验。以其中的核心景观节点——“文亭”为例,亭前的花基与盆景互为对景,花基上饰有竹子、莲花、墨兰等植物元素的石雕图案;文亭周边的植物群落丰富,相互借景而形成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又结合地形的抬高和高大乔木的障景处理,使游人看不见文亭背面的水景,却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使得生机盎然、错落有致的植物空间增添了些许只可意会的奇趣。若从主题表达的层面去感受空间的营造,曲折多变的交通组织和视线引导,隐喻着世间道路的变幻莫测,也暗喻着为人处世要懂得深谙世事、三思而行和灵活变通,更要具备如“竹”般正直、“莲”般清廉、“兰”般高雅的道德人格。

2.4 文明复兴

文明苑的叙事性空间序列以一个开阔的广场作为结束。广场的文化景墙上刻有一幅名为“西关风华”的国画长卷,由岭南知名画家陈永锵、朱永成、沈文江、李欣欣等共同创作,描绘出广州西关地区的水秀花香与文明繁盛,以此象征着城市文明的复兴,同时也寓意着通过个人的修身、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发展,最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5 核心水体景观

文明苑通过堆山挖池、理水筑岛、营造建筑、配置植物的造园手法塑造出层次井然、富有诗意的核心水体景观。计成在《园冶》相地中有云:立基先究源头,梳园之去由,察水之来历[10]。文明苑理水之源头为全园制高点“文亭”下的两个泉眼,泉水流出形成溪涧,经过三级跌水层层流淌,最终汇入一面大池,整体自上而下,水面高差约1.2 m。游人驻足于文明苑南侧的观景平台,能够欣赏到由水体、园亭、植物、景石所构成的景深效果(表1),其中前景层次为以“梦湖”为名的大面积水池、黄蜡石砌筑的人工岛屿、岛上刻有“明溪”的景石及其周边的滨水植物;中景层次为三级跌水及其两侧的复层生态式植物景观;背景层次为临水而建的园亭、泉眼及其一侧刻有“双泉”的景石。

表1 文明苑理水的景深层次及主要植物

3 文明苑造园特色探索与启示

3.1 布局精巧,兼具游憩和教育功能

文明苑作为一处思政文化主题“园中园”,具有园林游憩和主题展示的双重定位。文明苑通过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营造将园内各处主题节点进行串联,构成入园游览的路径,从而呈现出半围合状的总体空间布局形态。园内占地面积不大,但布局灵活、设计精巧,其中主题节点的构思别出心裁,空间开合有致、收放有序,为游人带来“移步换景”的空间体验(图4)。与此同时,文明苑的造园过程是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庭院的创新探索,其创新体现在系统性地借助地形、园路、建筑、植物、小品等造园要素进行价值观主题的有机结合与展示。这种系统性的设计策略既有别于以拉横幅、刻字命名等广告形式将价值观强行植入园林景观,也有别于纯粹以园林小品作为价值观的主要载体进行散点式、碎片式的呈现,而是将主题理念的表达始终贯穿于园林的总体空间布局,通过“点”“线”“面”不同造景层次的叠加,更加自然地实现“景”“情”“境”的有机融合。

图4 文明苑景观视线分析图

3.2 立意深远,园景构设与文明传承相互交融

“造园之始,意在笔先”,强调的是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文明苑结合社会热点与时代需求,以“文明”作为主题切入点,将园林景观的构设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相交融,形成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圃,其中在理水、小品设计以及景墙、连廊等园林建筑的营造方面最具特色。

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反映了传统儒家思想把观照天地的自然过程看成是主体道德观念寻求客体再现的过程,把自然山水幻化为人格的象征,因而常以水比君子之德[11]。文明苑的“理水”也体现出这种象征的幻化(图5),如“双泉”作为其水体的源头,让游人不禁联想到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同时也暗喻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重境界;“明溪”象征着文明之泉流淌的路径,所到之处皆成风景;最终泉水汇聚于“梦湖”,象征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经过无数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最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明苑理水的施工中因地制宜把中心水池设计为上中下三层,利用自然落差形成跌水瀑布,充分体现岭南园林艺术中善变的手法。巧妙运用自动涌泉系统、超声波雾化系统等技术,大大地丰富了水景形态,凸显了岭南园林创新的一面。

图5 文明苑理水层次

3.2.2 园林小品

文明苑中园林小品的主题构思与点景手法同样别出心裁。位于文明苑西北侧庭院的雕塑——“见缝插针,”是由著名雕塑家万兆泉创作,讲述了慈母严父对孩子日常的关爱与悉心教育。雕塑的内容选材于岭南民俗生活之点滴,却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为人父母天下至善”的和谐大爱和淳厚朴实的文明家风。雕塑以低矮乔、灌木作为背景衬托,同时与庭院东侧的西关趟栊门景墙互为对景,形成视线与主题上的呼应关系。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创作构思,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勇于创新的特点[12]。此外,入口一侧的灌木丛中还巍然屹立着一座刻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样的黄蜡石,石头背面刻有摘自《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点景的手法丰富了植物景观的竖向层次,同时还柔化了园圃与外界道路的界限。

3.2.3 景墙与连廊

景墙与连廊是岭南传统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具有空间围合、视线引导、交通组织以及营造园林小气候等功能,而且还可以结合楹联、画作、图案纹理等文化载体进行园林意境构筑和科普教育宣传。文明苑利用其入口月洞门(图6)、文化连廊、景墙的展示空间,宣扬“中华文明赋”“文明公约”“文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内容,营造出深厚的“文明观园”氛围。

图6 入口月洞门

3.3 建筑装饰、叠石技艺与植物造景特色

3.3.1 岭南建筑装饰

地域文化符号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根植于当地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历史烙印,具有城市形象传播、增加文化认同的功能[13]。文明苑在造园的过程中,融入了青砖镬耳墙、海棠纹漏窗、彩色满洲窗、西关趟栊门等重要的地域文化符号,尽显岭南西关建筑的古朴精致。除此之外,文明苑中“月洞门”的设计,同样蕴含着浓郁的岭南地域文化特色。洞门两侧挂着一对由著名书法家连登书写的楹联——“文化传承观雅苑,明光焕彩耀公园”,由此赋予了文明苑传承岭南文化、增添公园活力的价值愿景。楹联的装饰设计运用了芭蕉叶和荔枝等岭南元素,使游人在入园之时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富有南国情趣的传统民间乐曲——“雨打芭蕉”,以及“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风俗乐趣。

3.3.2 叠石技艺

园石的选材采用具有岭南传统地域特色的黄蜡石,其造景运用主要体现在点景石的布置和水体驳岸的叠石景观。叠石造型不仅体现了岭南园林赏石文化的审美情趣,还呈现出岭南石匠工人的精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在施工之前,项目组人员连同几位经验丰富的石匠工人前往粤北山区,在接近零度的低温环境下悉心挑选每一块石材,并在造园过程中充分展现出石头的造型特点,结合水体驳岸的受力点分析,通过“叠、接、盖、错、撑、卡”等技艺流程堆叠出姿态各异的叠石造型。

3.3.3 植物造景

岭南地区的夏季漫长而炎热,人们对林下荫凉空间的需求尤为强烈,林下活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文明苑的植物造景,继承了岭南园林求实的风格基本保留了场内原有的大树,例如榕树Ficus microcarpa、菩提树Ficus religiosa、木棉、小叶榄仁、秋枫等,这些高大乔木以冠大荫浓、冠下空间高敞通风为主要特征,布置得当的服务设施形成了适体宜人的林下空间,为游客开展散步、聊天、唱歌、跳舞、下棋等休闲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文明苑对大树浓荫空间的保留和塑造,较好体现了对本地气候和文化的尊重,也展现了特有的岭南人文关怀。

文明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岭南园林园艺植物,配植了各类植物共计100多种(品种)4500多株(盆),除运用大量的乡土特色植物如木棉、鸡蛋花、芭蕉、苏铁 、龙船花Ixora chinensis等,同时大胆运用多种色叶植物如花叶艳山姜、花叶假连翘Duranta erecta‘Variegata’、 雪花木Breynia nivosa、红花檵木、红桑Acalypha wilkesiana、蚌花Tradescantia spathacea、朱蕉(红铁)Cordyline fruticosa、紫竹梅Tradescantia pallida、冷水花Pilea cadierei、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等。营造了乡土浓郁、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

此外文明苑的植物造景还体现了岭南园林精雕细琢的风格,如在驳岸旁精心种植了一株姿态优美、斜飘出水的鸡蛋花,营造出飘逸清雅的岸景;在文亭入口两侧巧植了两株造型罗汉松,其一侧枝条伸展微微指向亭子,一方面衬托了亭子,另一方面展示了迎客之意,体现别具一格的岭南盆景艺术风格。

4 结语与展望

发挥城市园林景观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园林意境的构筑与时代需求、地方文化相融合,是未来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使命。“文明苑”的建设,是广州文化公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园林营造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其借助公园发展“文化”传承的优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使思政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园林艺术共生共栖。

总的来说“文明苑”的设计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一是勇于创新,打破了一般思政文化主题园的营造模式。“文明苑”采用传统山水园林的格局进行了全新的设计,确立系统造园的思想,思政文化与传统园林得以深度融合,兼顾了园林游憩与主题展示;二是立意深远,充分挖掘和提炼思政文化点的内涵,将园林意境与中华文明的传承相交融,并巧妙通过园林的“语言”进行充分表达;三是布局精巧,通过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营造,主题理念的表达始终贯穿于园林的总体空间布局中,结合丰富的造园元素,给人以丰富的游览体验;四是地域特色鲜明。轻盈畅朗的园林建筑,色彩丰富的植物配置无不彰显着岭南园林的风格。镬耳墙、满洲窗、趟栊门、雕塑等经典元素展现了浓浓的岭南西关风情。

回顾其营造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刻画岭南园林建筑还不够精细,一些优秀的建筑元素如砖雕等未采用。又如植物的季相变化不够明显,这与岭南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关。最后是外部环境的契合度不足,主题园坐落于广州文化公园内,周边道路、建筑相对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感。希望在日后的维护管理中能完善不足之处,把文明苑建设成为符合时代主流文明文化审美价值观和富有岭南园林特色的主题园。新时代下,风景园林师更应勇担社会责任、彰显园林担当,让城市园林景观成为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注:图1、3、5~6 来源于广州文化公园;图2、4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岭南园林价值观
忆岭南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雨岭南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不辞长作岭南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