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辅助免疫疗法对早期结肠癌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

2022-11-18 03:11许小敏
甘肃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结肠癌生存率辅助

许小敏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体力劳动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结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通过大量研究表明,早期结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及粪便性质的变化,部分患者大便次数增加,有的出现便血,有的会出现腹泻,早期也会出现腹痛症状,但这种腹痛不是剧烈的,而是隐痛,且位置不能确定,随着病程的进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乏力、消瘦、贫血、发热等症状[1]。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发展较慢,出现严重症状多为中晚期,若早期确诊后接受治疗,可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复发风险,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结肠癌的治疗,医学领域不断深入展开,但依然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结肠癌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远期疗效欠佳,且有一定的复发率[2]。新辅助免疫疗法是国内较为新颖的治疗手段,如果免疫疗法对肿瘤晚期有效,那么对肿瘤的早期应该可以提高疾病缓解率[3]。本文就新辅助免疫疗法对早期结肠癌患者远期疗效进行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采用奇数偶数分组法其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2.31±2.43)岁;病程时间:6个月~2.5年,平均病程时间(1.85±0.20)年;TNM分期:Ⅰ期5例、ⅡA期25例、ⅡB期10例;病理类型:腺癌37例、未分化癌3例。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2.49±2.57)岁;病程时间:6个月~3年,平均病程时间(1.94±0.21)年;TNM分期:Ⅰ期7例、ⅡA期22例、ⅡB期11例;病理类型:腺癌35例、未分化癌5例。两组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均满足可比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结肠癌;(2)TNM分期为I-II期;(3)无新辅助免疫疗法禁忌证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预测生存周期低于3年者;(3)继发性结肠癌;(4)对本研究药物有禁忌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于腹部正中作1切口,探查肿瘤位置、大小、浸润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将结肠回盲游离并固定在回盲区左侧,并于腹膜侧和肠壁上切开,切口范围为升结肠中部至回肠末端。筋膜、腹膜下的融合可使回盲部向上抬起,使融合筋膜在一定张力状态下变钝,观察并确定十二指肠切除范围,沿着血管边界切除回盲肠系膜,切开腹膜,结扎回盲根部并离断,结扎系膜动脉,沿垂直方向用电刀割断并保留直肠动脉,当结肠与盲肠之间的切口、吻合口两次时,行端侧吻合术,采用GIA闭合装置将结肠末端闭合,切割结肠条,同口径的回肠吻合,在基层处进行升结肠端侧和回肠吻合。对照组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免疫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术前进行新辅助免疫疗法治疗,将3 mg/kg的单剂量伊匹单抗静脉滴注,1次/3周;360 mg纳武单抗静脉治疗,1次/3周,治疗3个周期后,进行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疾病缓解率;(2)生存质量评分;(3)3年随访结果。

1.4 评价标准

采用肿瘤科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治疗后疾病缓解率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病变消失且维持≥4周;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径依据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幅度>50%,且维持≥4周;好转(MR):肿瘤病灶2直径乘积减少25%以上,<50%,无新发病灶,维持4周以上;病变进展(PD):中路病灶2径乘积增大>25%,出现新病灶,总缓解率:CR+PR[4]。采用肿瘤病人生产质量评分量表(KPS)的对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半年、治疗1年的生存质量功能状态进行评分,生活自理:KPS评分达80以上,术后状态佳、存活期长;生活半自理:50~79分;生活需要别人帮助:评分<50分。评分越高提示健康状况越好[5]。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疾病缓解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缓解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表1 2组疾病缓解率对比表[n(%)]

2.2 KP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KPS评分(,分)

表2 治疗前后KPS评分(,分)

2.3 CD44v6、p27蛋白指标水平

治疗前,2组CD44v6、P27蛋白指标水平比较,P>0.05;经治疗,观察组的CD44v6低于对周周,而P27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CD44v6、p27蛋白指标水平比较()

表3 2组CD44v6、p27蛋白指标水平比较()

2.4 2组3年随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较高,而复发率较低,见表4。

表4 2组生存率与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多发且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占肠道癌症的60%,此癌好发于青中年男性,早期症状不显著,中晚期可引起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肿瘤溃烂等,当失血过多,毒素吸收后,可引起患者低热、贫血、消瘦、下肢水肿和乏力等症状[6]。结肠癌早中期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有研究指出,若在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前,进行新辅助免疫治疗,可缩小肿瘤,防止肿瘤转移或复发,该疗法可在切除肿瘤之前,使免疫系统熟悉肿瘤癌变,使之可以更好地适应,降低术后复发风险[7]。

新辅助免疫治疗在晚期肿瘤治疗中取得不错的效果,成为了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热点[8]。CD44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分布在细胞表面跨膜上,参与细胞-细胞间及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其V6外显子的CD44v变异性表达与肿瘤的转移非常引人注目。研究发现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提示CD44v6对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促进的作用,它是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主要粘附剂,可促进癌细胞的扩散,其水平越高,说明癌基因水平越高[9]。P27是一种判断肿瘤发展的常见指标,此蛋白可阻滞肿瘤细胞由G1期步入S期,可抑制细胞增生,从而抑制肿瘤进展,该蛋白在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但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转低,此指标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27高,则具有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免疫疗法是抗癌药物的突破,当前从中受益最大的是晚期癌症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长期生存。目前,很多研究开始将免疫疗法应用在更早期的肿瘤,如3期、2期,诊治1期,尝试不同的免疫治疗效果。相较于术后进行免疫疗法,若术前就应用,就有较大优势,这是因为肿瘤还在机体内,该疗法可以训练免疫细胞需要的靶子,有效杀灭残留癌细胞。新辅助免疫细胞在治疗肾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中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与单纯的手术治疗相比,安全性更好[10]。临床上,关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周期多设计2~4个周期,但并没有标准。本研究,观察组经3周期治疗后疾病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CD44v6、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27蛋白则高于对照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新辅助疗法可以消除和减少残留肿瘤细胞和远处转移的风险,达到根除微小病变,减少复发的效果,可为患者提供更为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在早期结肠癌的治疗中,采用新辅助免疫疗法,为根治结肠癌手术带来了新的希望,此疗法可显著提升疗效,特别是对于远期疗效,降低术后复发,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结肠癌生存率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