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凤(甘肃省通渭县义岗川镇畜牧兽医站 甘肃 定西 743300)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甘肃省养殖重点县,畜牧养殖业一直是该县的支柱产业,牛、猪、羊等大型牲畜的养殖蓬勃发展。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肉牛养殖中一些疫病的发生也逐渐加重,特别是传染性很强的疫病如口蹄疫、病毒性腹泻、布鲁氏菌病以及一些寄生虫病等,给肉牛养殖造成极大危害,限制了牛肉养殖的健康发展。本文调查分析了通渭地区肉牛常发疫病的种类及发生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为肉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肉牛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传染性极强的疫病如口蹄疫、病毒性腹泻、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发病加重,这些疾病都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防治困难的特点,一旦发生,特别容易在养殖场中暴发流行,造成肉牛大面积感染甚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
1.1.1 牛口蹄疫牛口蹄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规模化养牛场发生较严重的一种疫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牛口、舌、鼻、蹄等部位出现水泡,然后水泡破裂,创面发红糜烂,随着病情发展,病牛开始出现一些全身症状,包括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采食量减少甚至绝食,犊牛死亡率较高,成牛可带病生存,但生产力下降[2]。该病可通过接触、饮水传播,冬春季节发病较多。
1.1.2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又称为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二类传染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该病没有特效药,所以造成的损失也较为严重。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恶臭并带有黏液,另外,由于黏膜发炎,也会出现发烧症状,该病对犊牛的危害较重,可引起死亡。
1.1.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是导致母牛流产的主要疾病之一,对养牛业的影响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生一直比较严重,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1.1.4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菌侵入牛体后,受害部位因个体有所差异,有的病牛是在肺部出现结核,有的在肠内淋巴结部位出现结核,还有的在乳房部位出现结核。肺部出现结核后,病牛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逐渐消瘦,生产性能降低。乳房出现结核后,母牛泌乳量会急剧减少,甚至停止泌乳,乳房淋巴结肿硬,但没有热痛反应。肠内淋巴结部位出现结核后,往往会出现腹泻的症状。犊牛发病较多。
由于一些养殖户饲养方法不科学,经验不足,管理不当,导致肉牛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升高,如牛真胃积食、牛瘤胃胀气等,导致肉牛生长速度减慢,影响经济效益。管理不当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圈舍的保温工作做得不好。冬季温度低,特别是寒流出现时容易导致肉牛出现感冒等症状,从而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二是更换饲料时没有过渡,犊牛的消化系统不健全,突然更换饲料,其胃肠道不适应,容易引起积食、胀气等情况的发生。三是粗饲料、精饲料的配比不合理,导致营养不均衡,不能提供肉牛生长所需营养,导致肉牛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
寄生虫病也是影响肉牛养殖的一类重要疾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由于养殖密度较大、饲养管理不到位、驱虫工作不重视等原因,一些养殖场寄生虫病发生严重,给肉牛养殖造成一定的损失。肉牛常见寄生虫有球虫、疥螨、弓形虫等。
1.3.1 球虫病犊牛发病较多,因该病也称为犊牛球虫病。发病初期犊牛精神萎靡,腹泻,粪便呈黏液状且混杂少量血液,随着病情加重,犊牛出现发烧症状,取食量明显下降且运动量急剧减少,粪便有恶臭味,严重时犊牛出现脱水,身体极度瘦弱。
1.3.2 疥螨病是由体表寄生的疥螨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犊牛和身体瘦弱的牛发病严重。病牛身体上会出现红色丘疹,奇痒无比,皮肤逐渐出现水泡和结节,破裂后形成溃疡面,最后结痂。病牛由于患部瘙痒而食欲减退,逐渐变得瘦弱,生产能力降低,牛皮也失去了商品价值。
1.3.3 弓形虫主要危害犊牛,发病突然,犊牛体温急剧升高,呼吸困难且急促,拒绝进食,后腿不能正常站立,倒地不起,发病犊牛的死亡率可达50%左右。
免疫接种对于预防传染性疫病非常重要,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方式,一定要高度重视免疫接种工作。应制定规范的疫苗接种规章,按照程序按时接种疫苗。目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炭疽病都可进行免疫接种[3]。口蹄疫疫苗在犊牛60~70日龄时进行首次免疫,110~12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以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免疫接种。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接种可以选用S2疫苗,进行全群口服接种,初次免疫后1~2个月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病情的发展情况每年进行一次接种。炭疽病的免疫接种每半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在免疫接种时有一些注意事项,一是在接种的过程当中要根据疫苗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进行接种,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剂量,确保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二是要注意在免疫接种不同疫苗的过程当中,两种疫苗接种时间应间隔30 d以上。
养牛场在保持通风、干燥、冬暖、夏凉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要制定合理的卫生消毒制度,并在生产实际中严格遵照执行。一般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牛舍的清扫工作。每天按时清理牛粪,每2~3 d对养殖场的水泥地面进行一次清水冲洗。二是环境消毒工作。每10~15 d对养殖场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清扫,并用2%氢氧化钠、漂白粉或百毒杀2000倍液等对墙面、地面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牛场应在消毒通道上设置紫外线灯消毒,在入口设置消毒池,宽度与入口等宽,长度达到3 m以上,深度不小于15 cm,池内放置4%氢氧化钠或3%过氧乙酸消毒液,注意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要根据肉牛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特点,选择合适的饲料进行喂养,市场上销售的饲料质量参差不齐,要选择正规大厂家生产的饲料,不要轻易更换饲料。要注意保证肉牛的营养均衡,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一些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提高肉牛抵抗力。肉牛养殖人员需每天对肉牛健康情况进行观察,如出现精神萎靡、卧地不起、流鼻涕等症状,需及时诊治[4],一旦发现疑似流行性疾病,要第一时间联系防疫部门,争取时间,尽快消灭疫情,减少损失。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一定做好日常驱虫工作,在药剂选用上可以选择广谱驱虫药如左旋咪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驱虫药,如防治弓形虫可选用磺胺类药物,驱线虫可以选择敌百虫、阿苯达唑等,注意药物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驱虫一般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由于驱虫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年龄太小的犊牛不能进行驱虫,2月龄以后才可驱虫,妊娠期间的母牛也不能驱虫,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生产中发现病牛后,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尽快确诊,如不能确诊可以联系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检测,对症治疗。
对于口蹄疫的治疗,可以选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3%醋酸溶液洗涤口腔,然后用10%~20%碘甘油涂抹溃烂面,促进患病处尽快愈合,解决病牛因口腔溃烂疼痛而不能进食的时间,促进病牛尽快恢复。
布鲁氏菌病主要危害母牛,容易导致母牛流产、恶露不尽等情况的发生,造成其失去繁殖价值,生产上可以选用抗生素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另外,也可给予病牛中药治疗,可选用的中药材有益母草、黄芪、当归、连翘、白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