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倩
(平山县林业工作总站 河北 平山 050400)
1.1 森林树种单一。现阶段保护自然成为了国家重点推动的工作之一,更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因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然而种植的不合理性又促进了单一树木的形成,林区抵御能力相对减弱,病虫害因为生物链的断裂而大范围发展,最终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1.2 防护工作不科学。某些地区关于天然生态方面的相关政策普及较为缓慢,阻碍了生态保护工作的实施与执行。森林防护的工作量较大,需要专业人员配合专业技术手段进行管护,而发展滞后地区缺少这些重要因素,导致生态林环境逐步恶化。
1.3 自然环境恶化。如今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且变化异常,病虫害在这种温度异常的自然条件下易集中爆发,严重影响林业经济的发展。另外空气中氮、硫元素的增加也会增加酸雨的发生几率,酸化树木直至死亡。
2.1 病虫害的基础防治技术。病虫害的基础防治,是指树苗在栽种的过程中,通过把控树苗质量进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栽种树苗的土壤,树苗的质量,都会影响到林木后期是否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确认种植树苗的土壤是否消毒。在进行树苗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对树苗的质量进行把控,特别是树苗根部周围的腐木、杂草等,需要及时剔除[1]。同时,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关注苗木的生长情况,确保在苗木生长期间不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对苗木进行合理的主伐与间伐,通过控制苗木间距的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2 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采用生物手段进行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是当前较为先进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手段。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生物链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进而达到保护林木的目的。通过生物链的连锁反应原理,利用生物自身的特性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可以在相对绿色与环保的基础上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抑制害虫的繁殖,可以在减少人为干预的基础上达到减少害虫的目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该防治手段将会不断更新与发展,并得到普及。
2.3 病虫害化学药物防治技术。化学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当前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相对普遍。通过喷洒、滴注化学药剂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林木出现病虫害的几率。甚至,在发生病虫害后,通过化学防治手段还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大规模发展。在化学药剂的使用中,一般需要运用到多种化学药剂,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进行防治与管理[2]。但是,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进步的趋势下,化学药剂的天然性在不断加强,化学防治在朝着绿色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利用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一般需要采用人工涂抹、喷洒、滴注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化学药剂防治。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化学药剂防治在大规模的林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减少,该方式更多的被应用到小范围的林木病虫害防治中。另外,害虫在长期的进化与基因变异作用下,对化学药剂还会产生抗药、耐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
2.4 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病虫害物理防治技术,就是采用非化学、非生物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一般情况下,在物理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会使用光、电、声波等物理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该技术不仅在成木阶段可用于病虫害防治,在一定程度上,树木的育种阶段同样可以使用,以降低后期病虫害出现的几率。
2.5 病虫害高科技防治方法。高科技病虫害防治手段,是在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上出现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手段。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效果明显优越于上述几种病虫害防治手段。目前阶段下,林木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广,并且种植环境复杂,单纯依靠人力进行病虫害防治很难达到预期效果[3]。而应用高科技病虫害防治技术,就能够相对便捷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利用监控系统对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控,如果发现哪些林木出现病虫害情况,则可以根据监控内容与定位技术进行专项林木病虫害防治。该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在减少人力、财力支出的基础上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可以有效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