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辉陈亮王民曦汪军张瑜
(1.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2.四川省内江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四川 内江 641000)
农业大数据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对开展农业生产的相关地域气候特征、生产周期、作物种类等数据经过收集、整理、分析而产生的一种数据集合,互联网和科技社会是实现农业大数据收集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大数据,能够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将成为新的时代代名词。此外,农业大数据的运用能够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生产,与农业相关的科研、管理、加工、销售等将集中体现在互联网这一统一的大平台之上。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种植户获得新技术、新品种变得更加便捷,农产品销售市场变得更加开阔,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产品市场调控水平明显增强,农业发展将更好地实现转型升级,取得长足进步。
相较于大数据而言,农业大数据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使得农业大数据既具有大数据的“5V”特征,也具备农业产业的广泛性、周期性、地域性、交叉性、多变性等特征。广泛性涉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大数据,既包含农业生产到销售,也包含了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周期性是指由于受农林牧渔等自然生产周期的影响,农业大数据也会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地域性是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不同的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光照、土壤、水分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地域之间的动植物生长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交叉性是指现代化农业不再是单一存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还与其他许多行业息息相关,彼此之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共同发展;多变性是指现代农业受自然环境、市场需求、农业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大数据在不同时间节点会存在较大差异。
相较于传统农业而言,现代化农业是一个整合多种资源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一个重要的枢纽来实现对各相关部门和产业的有效连接,进而实现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农业大数据正好能搭建一个这样的平台来实现对现代化农业涉及的部门和生产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性农业大数据生态系统,进而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就我国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数量众多的农业经营主体,但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农业综合水平而言,我国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较低,拥有的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综合竞争力较弱,再加上受地域和基础设施限制,城乡数字化建设差距较大,产销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这就导致我国农业即使丰收也面临着难以销售的困境,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尤其是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受供大于求的影响,导致农产品销售价格低迷,农产品严重滞销,这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而农业大数据的广泛运用,能将农业生产端、供应端和销售端连接在一起,组建一个全新的农业价值体系,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避免出现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现代化农业除了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生产除了使用土地、土壤、水等自然资源外,还使用了工业时代生产的化肥、农药等,这些工业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实现农业增产,也能因为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环境污染,导致传统农业资源遭受破坏,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现代化农业要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来加速传统农业转变,科学配比各项农业的资源,以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2]。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涉农企业、科研院校(所)能够结合采集到的各项数据来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改善农药、化肥成分,并提供科学的使用方法,帮助农业实现科学生产。同时,通过农业大数据,政府能够更好地调控农业资源,确保农业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种质资源,加上人口基数大,我国农业相关领域的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庞大,因此,我国一开始就必须设计更加庞大的大数据源,并且要在运营时不断完善。但就目前我国农业大数据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与国外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据对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大数据的总存储量仅为北美国家的7%,日本的60%[3]。究其原因主要包含几个方面:农业生产是一个比较庞大的领域,而我国现阶段建立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主要收集的是农业生产环节的各项数据,对于农业产后环节的数据采集较少,并没有收集到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数据;由于各种自然条件限制,我国能够用于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大数据的采集;我国对农业大数据的收集主要以各地农业农村局和相关单位的调查和普查数据为主,智能的农业大数据收集设备普及效率较低,在收集农业大数据的过程中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这就导致农业大数据源不准确。
农业大数据要想实现健康发展必须要依靠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但就这些建设成果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是解决了农村的通网问题,一些运用农业大数据收集的设备设施并没有真正铺设到位;此外,由于受相关技术限制,我国自主创新的设施设备相对较少,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度较高。就现阶段我国农业大数据设备的整体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城乡二元化的存在,城乡之间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发展水平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在收集和搜索相关农业数据时容易产生数据传输障碍;在农业数据规范化建设方面,由于全国各地皆按照地方开展农业大数据建设,并未建立统一的农业大数据源标准,最终造成各地农业数据共享性差,农业大数据的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此外,农业大数据的相关设施设备投入较大,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和企业难以承担相关建设费用,这也对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
人才是农业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虽然高度重视大数据建设,这也为农业大数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大数据开始高速发展,相关数据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2025年,我国大数据人才需求预计将达到180万人[4],而现阶段我国从事大数据工作的人员不足50万,专业技术人才相当匮乏。此外,由于农业大数据在大数据的总体占比不到10%,因此农业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机制更加落后,面临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农业大数据选人用人标准也在时刻发生改变,这更增加了农业大数据从业人才的培养难度,制约着农业大数据发展。
农业大数据作为一个农业综合平台,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才能顺利完成。实施农业大数据建设项目可以考虑以国家农业农村部为牵头单位,以各省市的农业农村厅、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为依托,搭建一个现代化农业数据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充实相关数据资源。在实施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之初,负责项目建设的职责部门要立足全国农业发展实际,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制定科学的农业大数据实施建设规划,有序推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多维度思考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目标和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农业主体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农业数据库,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而导致资料浪费。农业大数据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面广、技术要求高,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因此要在参照我国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并适当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农业大数据发展实际的法律体系,以便为我国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农业大数据的立法除了要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控农业大数据建设外,还要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样才能推进农业大数据发展。而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部门,要从财政资金上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保障,采取直接补贴、减免税收、无息金融贷款等方式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以确保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资金充足。
高质量的创新技术人才是推动农业大数据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对农业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可考虑以国家为牵头单位,联合高等院校、社会教育机构、大数据企业等来建立我国的农业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方式为我国农业大数据发展培养素质高、创新强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可以考虑在部分大专院校先行试点,待农业大数据学科建设相对成熟以后再进行大范围推广,进而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相对而言,农业大数据作为新兴的复合型产业,除了需要借助当前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持外,还需要众多企业参与,这些企业既包含新兴的大数据企业,也包含传统的农业企业,因此,可以考虑以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农业行业、高等教育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依托,共同成立农业大数据专业技术协会,并结合各自领域的农业大数据特征,加快制定农业大数据行业标准,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大数据共享机制[5]。以建立农业大数据现代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进一步开展与农业大数据相关联的各项技术攻关与创新工作,并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的情况,创新探索能够加快推进农业大数据普及的新型推广模式。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可以考虑在农业大数据技术相对发达的省市进行试点,这样可以借助相对成熟的农业大数据相关技术和人才优势来开发农业大数据技术、试验先进的技术成果、探索新的创收模式,并及时的向大众展示取得的成果效益,在保障降低农业大数据现代农业园区初期建设的投入成本的同时,起到更好的技术推广效果。待现代农业大数据科技示范园区模式相对成熟以后,可结合各省市农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大数据现代科技示范园。
以宣传为引导,不断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推广力度,充分借助村村响、及时通讯、报纸电视、告示栏等媒介,结合农户各阶段的农事生产需要和各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及时宣传有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由于受传统思维影响,农民对农业大数据这种新时代的产物接受相对较慢,可考虑以各乡镇为单位,以村委会为宣传节点,并选派专职负责人及时向农户宣传普及农业大数据的作用及取得的最新发展成果,并通过示范引领让农户切身体会农业大数据带来的便捷,感受农业大数据创造的价值,进而帮助农户转变相关理念,引导其主动参与我国的农业大数据建设和现代化农业信息建设[6]。以农民技术培训为抓手,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开展传统技能培训外,还应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农业机械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进而增长农民的见识,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技能人才,加快农业大数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