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国德
(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2021 年菏泽市玉米种植面积840.1 万亩,比去年多15.9万亩,其中春玉米3.5 万亩。玉米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为2.53级,略重于去年;病虫害综合发生面积2777.73 万亩次,比去年多322.44 万亩。防治面积2624.07 万亩次,通过防治挽回玉米损失316788.67 吨,实际损失72834.26 吨。其中,虫害发生程度2.27 级,发生面积1692.02 万亩次,比去年少113.81 万亩;防治面积1622.33 万亩次,挽回损失176071.91 吨,实际损失23479.36 吨。病害发生程度 2.939 级,发生面积1085.71 万亩次,较去年多436.24 万亩;防治面积1001.74 万亩次,挽回损失140716.76 吨,实际损失49354.89 吨。
(1)发生特点
玉米圆斑病主要危害玉米果穗,也会危害苞叶、叶片、叶鞘等。果穗染病后会腐烂,病菌可深达果穗。圆斑病病变部位呈黑色凹陷状,造成果穗弯曲变形,籽粒变黑变干。苞叶染病后会出现褐色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变成同心轮纹的圆形大斑点,表面有密集黑色霉层[1]。
(2)发生规律
圆斑病多发生在玉米穗部,种子带菌概率较大。部分带菌种子不能发芽,部分发芽后会造成幼苗发病。过冬的圆斑病病菌在第2 年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就会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入侵。病斑产生的分子孢子可以借助风雨传播,造成再次侵染。
(3)防治措施
加强玉米籽粒检疫,不要从病区调种,应选用抗病玉米品种。玉米吐丝盛期进行药剂防治,重点喷洒玉米果穗,一般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 g,兑水50~75 kg 喷雾,连喷2 次,间隔7~10 天。
(1)发生特点
玉米褐斑病病菌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叶鞘、茎秆。其中,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密集呈条形。褐斑病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发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2)发生规律
褐斑病病菌主要以孢子囊在土壤或者病残体籽粒中休眠过冬,第2 年靠气流传播到玉米种子上,遇到适宜环境条件时,孢子慢慢复苏萌发。每年7~8 月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玉米褐斑病发生,种植密度较大时发病较重。
(3)防治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残留组织,对种植土壤进行深翻,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有效降低田间湿度。施足底肥,及时追肥,清除田间杂草,确保玉米生长良好,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病后可用25%戊唑醇水乳剂、或30%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兑水30 kg 均匀喷雾。
(1)发生特点
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最开始为水浸状,呈淡褐色,病斑中部为淡黄色或枯草白色,病变四周呈褐色。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丰富菌丝体,然后逐渐形成白色小绒球,并逐渐变成褐色菌核。
(2)发生规律
纹枯病病原物在土壤中过冬,第2 年种植后侵染。一般先侵染叶鞘,然后逐渐向上发展。纹枯病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始发病,抽雄期发展较快,吐丝灌浆期受害较严重。连作时纹枯病严重发生;田间肥水充足、种植密度与湿度较大、田间通风透光性不佳时,发病较严重[2]。
(3)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品种,要求叶片大小适中,向上倾斜生长;同时,种植密度不要过大,确保田间通风透光性较好,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合理施肥、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时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 mL 或农抗120 水剂150~200 mL,兑水50~60 kg 茎叶喷雾。
(1)发生特点
黑粉病在玉米整个生长发育期都可能发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都可能遭受侵害。染病后组织会呈肿瘤状,病瘤表面呈白色或淡红色,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后变成褐色薄膜,最后薄膜外层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一般叶片和叶鞘上的病瘤较小,不会产生黑粉。茎节和穗上的病瘤较大;雄穗病部多会长出囊状或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在上半部,仅个别会长出病瘤;果穗染病可长成大病瘤。
(2)发生规律
黑粉病病原在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过冬,第2 年开春时温度适宜时萌发出病菌孢子,随着气流传播,孢子发生适温在25~30℃。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植株表面有明显伤口时病菌易侵染。种植地病菌源较多、降水量大、田间湿度大时,黑粉病发病严重。
(3)防治措施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的品种。收获后,及时消除田间地头的病残体,有效减少过冬病原体。实行轮作倒茬模式,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1)发生特点
玉米茎腐病主要由细菌和真菌混合或单独感染发生,成熟期到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染病后植株呈青绿色,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出现不规则棕色斑点,病茎内部组织腐烂,逐渐呈靑枯状。连续阴雨天气后病害发展迅速,叶片萎蔫明显。
(2)发生规律
病株残体、带菌土壤、带病种子为初代感染源,过冬后的病原体在第2 年玉米长至吐丝期时由根部入侵,然后植株体内逐渐扩散,灌浆至成熟期发病严重。
(3)防治措施
轮作不同农作物,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降低玉米发病率。合理施肥,控制种植密度,有效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种植地深翻,彻底清除病残体。发生初期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害蔓延。
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或22.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阿立卡)10 mL,兑水喷雾防治[3]。
主要包括玉米螟、棉铃虫和黏虫。可在玉米授粉后,剪去雌穗顶部1~2 cm 及花丝。药剂防治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1000 倍液、15%BT 乳剂1000 倍液或5%氟啶脲(抑太保)乳油1500 倍液,对准花丝喷雾防治。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玉米是山东菏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需根据病虫害产生情况进行有效防治,优先采取农业防治法,科学化学防治,为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