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萌,温纪平,卞 科,关二旗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产业。我国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加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当今的小麦加工业继续向生产规模化、技术高新化、经营集约化、资源利用精深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小麦加工工艺不断更新,新型的加工设备不断涌现。随着小麦加工工艺的飞速发展,加工企业对于技术和人才需求日趋激烈。因此,掌握小麦加工相关的工艺和设备等理论知识是粮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备毕业要求。作为粮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多年来一直坚持其鲜明的课程目标和特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手段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教育部在2018 年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粮食工程专业“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也要跟随改革的潮流,吸收现代化信息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和策略,打造粮食工程专业一流“金课”。
河南工业大学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行业精英。粮食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和一流专业,在河南及部分省市按一本招生。“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是粮食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其课程目标如下:①知识目标:理解熟知小麦加工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分析和总结小麦加工各环节关键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构建较为完整的小麦加工知识体系。②能力目标:应用小麦加工基本理论,设计小麦加工和产品研发方案,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持续关注小麦加工领域的热点动态,具有分析、评价、预测和创新的思维能力。③素养目标:紧跟国家粮食安全、行业发展需求,熟知作为粮食专业人才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坚定为国效力的决心。
结合培养目标和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构建了“生产实习—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工程实训—综合设计”的“五步闭环”式教学模式[1],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采用质疑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互动翻转[2]、实践操作、创新设计的“六法协同”式教学方法,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上游平台构建的二维码植入课程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观看小麦加工相关设备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同时,借助超星泛雅、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自主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此外,该课程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30 多家小麦加工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以产业和技术发展最新需求推进专业人才培养。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是粮食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从河南工业大学建校伊始(1959 年) 即被列为专业必修课,课程名称经历了“制粉工艺与设备”“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到“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的沿革。课程先后经历了传统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具辅助教学、实训中心建设、小麦加工厂前沿及特色案例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信息化教学、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课程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以下两大问题:①解决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粮食工程专业通过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延续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重构实践能力体系。②解决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革新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板书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因此,课程注重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注重思维达成度、学习参与度、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开放性等。通过“翻转课堂”“深度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教学方法,构建以产出为导向、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新模式[3]。
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成员从课程内容、思政建设及课程配套资源等方面建设课程。
首先,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在优化小麦及理化特性、小麦加工前处理、小麦制粉和小麦粉后处理等内容基础上,增设学科前沿技术和案例分析,增加知识深度和广度;融入新工科建设理念,体现小麦育种与品质、现代小麦加工、新型食品加工、产业智能发展的多学科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注重课程思政建设[4]。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强调小麦加工在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最后,优化课程配套资源。基于课程对工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配套小麦加工中试生产线、小麦加工实训车间、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多个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教材中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工程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实训中心、设备工作过程动画视频、课程组教师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家粮食安全相关政策等资源,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研讨式教学等教学策略,采用“课前”环节的“学情分析”“预习测评”与“教学设计”“课中”环节的“问题导入”“释难解惑”与“现场实训”,“课后”环节的“课后作业”“答疑辅导”与“反思改进”等教学流程,合理安排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的顺序和学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课程建设成效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期望通过5 年的课程持续建设,完成对教材的更新换代,完善实训车间的工艺设备,提高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需结合河南工业大学教学平台建设和先进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同时,继续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做好“传帮带”工作;此外,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包括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课程建设规划,首先要进行教材的更新换代,由于该课程目前仍采用2011 年版本。根据新时代小麦加工行业的需要,结合行业热点动态和前沿技术,配合专业及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和技能性。继续强化现场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行业服务意识;将注入式教学改为引导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调整总成绩构成,强化过程性评价,完善考核方式及评价细则[5]。加强年轻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逐步形成开放性课程团队,吸引行业、企业人才进入课堂或实训教学。完善课程组集中备课、听课反馈制度,建立由学生、用人单位对课程评价机制,对反馈意见及时总结、持续改进。
“小麦加工工艺与设备”是粮食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对粮食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学科竞赛、行业深造等都至关重要。通过课程改革,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以金课的“两性一度”为目标,逐步提升教学效果,使粮食工程专业本科生充分利用粮食加工行业及课程的重要性,在小麦加工厂设计、操作、管理、产品开发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小麦加工理论知识,为企业节约资源、增加效益,逐步成长为小麦加工的行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