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课堂”协同的“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11-18 13:29谢中国王芙蓉杨祺福王穗萍
农产品加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机械设备机械食品

谢中国,王芙蓉,贺 江,杨祺福,王穗萍

(湖南文理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渠道[1-2]。第一课堂是贯彻教学大纲、学习教材、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场所,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起主导作用,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理论基础知识;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实践与应用,教学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起主导作用,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知识应用能力;第三课堂是师生进一步学习、探讨、交流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主导作用,相互促进、深度互动、协同配合,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3-4]。新形势下,传统的第一、第二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而第三课堂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师生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建设好“三课堂”要遵循“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开发第三课堂”的原则,只有把“三课堂”有机融合,构建形成立体化、全方位教学的新局面,促进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增强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1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概况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是“食品工艺学”与“食品工厂设计”的桥梁性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工程背景的应用型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求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5]。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工业常用机械与设备的类型、原理、结构和特点,指导生产实践和设备研发,认识设备(种类、类型)、解剖设备(结构)、了解设备(原理)、选择设备(应用)、设计设备(设计、研究)。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典型食品加工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懂得如何使用和维护机械设备,学会在不同生产线上选择和搭配合适型号的生产设备。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内容包括食品分选机械,食品原料的清理与清洗机械,食品输送机械与设备,食品粉碎、搅拌、混合及均质机械,蒸发浓缩设备,干燥及热处理机械与设备,食品杀菌设备等。“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基础课程有“机械学基础”“工程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等。“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理论教学32 学时,依据专业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设实践及课程实习2 周。

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体现食品加工或与食品加工密切相关的、常用的通用机械。教师教学要与时俱进,熟悉食品行业采用的主流机械与设备,适时补充国内外先进的机械与设备,部分过时且目前很少采用的设备简要介绍或不介绍。由于部分教师未深入食品行业的生产一线,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列举不出贴近生产实际的案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教学方式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先进、也不够灵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难以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果教学仅停留在第一课堂,而不去创新利用第二、第三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提高。

2.3 实训平台建设滞后,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食品机械设备种类繁多,高校购置的机械设备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部分“高精尖”的机械设备更为稀缺。针对“食品机械设备”第二课堂,部分高校相应的实习实训场所缺乏、实习经费预算不充足,导致未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专业知识,难以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对第三课堂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2.4 考核方式不科学合理,不能激发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以笔试形式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在实践中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收获及在实践中获得的提升则未考核,导致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学习理论知识,而对实践应用等方面无暇顾及,参加实践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2.5 教学效果未达预期,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亟待改革

“食品机械设备”着重强调的是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内容较为枯燥,且难以理解、记忆,学生学了就忘的现象尤为突出。按照教育部工程认证专业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出导向的教育体系、持续改进的质量观。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上述要求,这就需要从学生培养目标着眼课程体系设置,最好在每一章内容能有相应的工程应用案例,或者突出对某种工程能力的培养支撑,建议适当增加一定设计或者选型方面的教学内容。

3 打造精彩的第一课堂

3.1 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应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求知欲望,为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通过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例如,在讲述分选机械设备时,可以介绍农村用到的风车、簸箕、筛子等导入分选机械与设备的教学,并让学生解析其中的原理;从超市的胡萝卜为什么很干净、智能洗碗机引入到清洗机械与设备的讲授;从如何判别受精鸡蛋引出食品光学分选设备的概念。课程导入既能让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又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2 引进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通讯网络、信息技术与管理等的快速发展,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智能化也正席卷食品机械行业,这就要求教师的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涉及到智能化的食品机械,进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与产业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6]。

在讲述食品成型机械时,将食品3D 打印技术等行业的前沿成型技术引进课堂;讲授色选机时既可以介绍工业物联网的内容,又可以插入智能色选机的内容:物联网色选机通过路由器与中心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并且中心服务器的管理平台能对色选机进行远程监测操控[7]。智能色选机配备了“超脑识别技术”和“实时大数据”2 项“黑科技”,可进行深度无监督自学习,主动快速还原客户对物料分选的心理原形,通过迭代寻优和数学建模,帮助客户选出需要的产品。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更新教学内容,用科研促进教学。

3.3 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地呈现设备结构、原理与操作、维护技巧等。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加知识信息量,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将机械动画演示与机械生产视频相结合,让形象和现实的事例结合,学生能够增加印象,增强记忆程度。动画形象逼真,适合讲述机械设备的原理和结构,简明易懂,加深学生的理解;视频则用于讲述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要点,两者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有机结合。例如,讲授成型机械与设备,可将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辊切成型的动画先讲解,然后播放饼干生产的视频,展现冲印成型、辊印成型设备的实际运行场景,使得学生加深对设备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掌握设备的原理。

3.4 结合典型的食品加工生产线,提高学生对机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整体认识

通过对整条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的介绍,有助于对单个加工机械的作用、用途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讲述砻谷机时,借机向学生介绍大米的生产线,大米精加工机械包括去杂清理机械、砻谷机、碾米机、抛光机、色选机、计量包装、输送机械设备等一系列机械设备,这样增加了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3.5 做好教学反思,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授课后及时记录每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误,从教法选择、教师备课、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达成度等方面加以分析,对教学效果跟踪与评估,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机制,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4.1 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工厂,提高感性认识

广泛联系校外食品工厂,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参观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食品工厂的发展理念,参观工厂的现代化机械设备,进一步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湖南文理学院地处常德,常德市正把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作为四大千亿支柱产业之一,以粮食、油料、茶叶、果蔬、畜禽、水产、酒业、休闲食品、米粉等九大主导品类为引领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已基本形成,规模以上健康食品类企业200 余家。组织学生参观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精米车间、鲜湿米粉、乳制品加工生产线,请企业技术负责人向学生介绍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各种机械设备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学生就工艺、设备等问题与企业技术负责人深入互动,并布置学生撰写食品工厂参观报告、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食品行业和相应机械设备的理解。

4.2 开展实训操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去工厂实训常受时间、空间、安全等因素限制,且大型企业机械自动化程度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操作需求[8]。湖南文理学院现已拥有啤酒加工、饮料加工、鱼糜制品加工、烘焙制品加工等生产线,实训操作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亲自动手实验和拆装设备等环节,深入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掌握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使用喷雾干燥机,这样学生对喷雾干燥的操作流程、工作参数设置、机械结构、旋风分离器的原理等均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4.3 食品机械模型应用于教学,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更具体

学校已购置了双螺杆挤压机、板框压滤机、转鼓真空过滤机等食品机械模型30 余种,适时向学生展示这些机械模型,既能让学生增强对食品机械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机械设备的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5 开辟时空开放的第三课堂

5.1 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提高实践育人水平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有30 余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实验,结合行业和区域特色及学生发展的需要,从中遴选出鱼糜及其制品工业生产全流程仿真、橙汁浓缩及其饮料生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粮油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试验项目,与第二课堂虚实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际操作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9]。

5.2 提高课后作业难度,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按照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与“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一流课建设标准布置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作业难度系数,课后作业可将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等列为主题,如怎样才能实现电饭锅蒸煮米饭的品质好?以夏威夷果去壳为对象,说明去壳机械设计的原理;试述纳米级粉碎机械的工作原理,如何设计纳米级的超微粉碎机等。这些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教材中很难有现成答案,使得学生课后能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5.3 创建网络空间,延伸与拓展课后学习

由于“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课时有限,动画、视频的播放时间也极为有限,很难在课堂内对包罗万象的机械设备均有涉猎。将课件、动画、视频、图片等资料放在QQ 群,利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网络更加详细地了解这些设备的原理和动画。将其他的教学资源如中央电视台的《我爱发明》栏目中有关的食品、农产品加工的机械与设备的视频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三课堂”融合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既要加大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又要加强第二、第三课堂建设,第三课堂的建设对传统的教学课堂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实现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三课堂”协同鼓励多维学习,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实践的主动性。将“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的“三课堂”有机融合,既能够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又能够结合第二、第三课堂的实践活动辅助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构建了基于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的多元化评价方式[10]。课程总成绩由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构成,其中线上考核主要包括虚拟仿真练习、线上考试、课后拓展、在线签到等,线下考核由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验及课程设计组成。

7 结语

“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理论性强,食品机械设备的种类较多、原理性强,通过“三课堂”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行业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教学相长,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猜你喜欢
机械设备机械食品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基础探讨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按摩机械臂
危险食品
浅析建筑安装企业中机械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