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乐亮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1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因为建筑工程是有系统地进行的,因此事故时有发生。建筑墙体裂缝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施工问题,对建筑质量和建筑安全有很大影响。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修补建筑墙体裂缝一直是建筑施工过程的首要任务。
事实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房屋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引起周围居民的极大困扰。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改进墙体的施工方法,完善对墙体裂缝的防治。一旦房子出现裂缝,我们经常在晚上听到滴水的声音,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同时,卫生间和厨房也不能正常使用,裂缝问题也会改变我们房间的天花板,影响美观同时会显著减少房屋的寿命,甚至引起水电之间短路,最终危及人们生命。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裂缝问题得不到解决,人们的生活条件就会变得非常潮湿,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逆损害。如果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人们很有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如关节炎或风湿病。
墙体裂缝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或有效消除墙体裂缝,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若是在施工过程出现墙体裂缝但是并没有及时解决被业主发现后,业主会要求建设单位赔偿损失或重新建设,这将给业主和建设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双方发生冲突。如果在施工阶段未发现墙体裂缝,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会参数质量隐患,这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未来维护和维修建筑物的成本将非常高[1]。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筑墙体建设也是建筑的关键。当墙体出现裂缝时,将导致墙体变形或结构不稳定。墙体变形和结构稳定性下降会导致后续工程质量问题或无法按时交付工程。尤其是高层建筑,对墙体的形状和结构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墙体裂缝得不到有效处理,后续施工项目就无法按计划正常进行。即使是强制施工,建筑质量也会不符合施工要求,对施工安全和建筑管理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承包单位和建筑单位也会失去声誉。
建筑设计是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建筑质量。近年来,建筑业出现了巨大的行业需求,大量资金和员工都专注于建筑业的发展。基于我国城市化的步伐,由于我国设计和施工质量体系不完善,市场上许多施工单位缺乏承接大规模建筑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如果这些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较差,无法有效选择建筑的地质或建筑结构,或者建筑设计未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则可能会由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地质和气候差异而产生问题。由于这些建筑不符合当地地质和气候条件或建筑本身存在问题,那么投入施工时则容易受地面沉陷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设计不合理,墙体开裂,从而影响质量并延长施工时间[2]。
近年来,我国建材市场受到重创。由于建材市场管理不善,许多建材制造商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出滥竽充数。如果业主和施工单位在购买建材时不考虑质量和质量,很容易买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建材。这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对水分、温度、主体结构收缩等因素敏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墙体材料问题出现裂缝,无法采取措施解决。只能对有问题部分进行返修,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延长了施工时间,给客户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结构形式更加复杂,结构形式多样,传统施工方式和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结构形式,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设技术和建设工程质量还有差距。同时,我国从事土木工程的第一线工人基本上由特殊的农工集团组成。土木工程的一些原则和问题往往会根据经验和本能来执行各种任务,造成施工质量非常差。施工单位中,施工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有些施工工序不规范,都会造成工程的经济损失,甚至安全问题[3]。此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制,制定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如果机构不完善,会造成人力、财力大量流失,影响工程进展,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地基质量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施工人员不事先研究地基的地质条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地质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施工问题。由于地基的强度不足以承受整个建筑的质量,地基会出现沉降导致建筑结构错层,使得建筑墙体出现裂缝。由此,工程建筑的完整性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造成安全问题甚至返工。此外,如果出现严重问题,可能会导致施工时间显著延长,效率低下。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温度的不均匀变化,可能会导致墙体出现一些裂缝,使建筑的质量不稳定。众所周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混凝土来提高混凝土墙体的稳定性和强度。但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往往受到环境气温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和墙体的裂缝相互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混凝土材料的不同,它们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墙体中的裂缝产生也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现场气候变化,根据建筑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墙体裂缝处理措施,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完整性。
在实际建筑施工开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防止墙体裂缝问题的出现,在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就需要结合国家的要求规范,对施工技术、施工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规划,这样可以更好地确保在源头解决墙体裂缝问题。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墙体建造的过程中可以在施工材料中加入纤维来提高灰砂浆的性能,更好地保障墙体抗裂缝能力。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墙体,使其具有稳固性。在外墙设置钢丝网这能够让整个墙体变得更为牢固,防止裂缝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在对窗户、阳台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混凝土来保障其质量,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给后续墙体带来不良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种材料,防止不同材料的结合不合理导致墙体出现裂缝问题,或混合不均匀导致墙皮脱落,表层不均现象的出现。最后,在对砂浆进行涂抹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灰砂浆、砌块等,保障墙体的吸收、吸水功能良好,确保不出现墙体裂缝。与此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应当重视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确保墙体设计的质量才能够更好地为墙体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保障墙体质量。
要想实现建筑施工中墙体裂缝的合理预防,首先要优化建筑的墙体工程设计。在建筑外墙工程设计中,对裂缝形成有影响的主要项目有墙体混凝土比例的配合比设计和构造筋设置等。在设计建筑墙体混凝土比例时,首先要确保墙体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和强度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还需要经过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综合检验。要根据"一高、二掺、三低"的比例,设计出高强度的混凝土。墙体的构造设计是提高墙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重要手段,在实施混凝土墙体的构造筋设计时,要掌握好建筑物墙体的结构特点和荷载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设置构造筋的接合点,以提高锚固质量,从而改善墙体的耐久性和抗拉特性,提高建筑物墙体整体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软弱层。
影响建筑物墙体裂缝的建筑材料包括骨料、水泥和外加剂等。在开展建材采购及招标时,必须要选用有资质的建筑材料提供商,要根据工程设计特点慎重选用混凝土批号和类型。选定好水泥的供应商、批次和种类后,首先要对混凝土的特性进行真实有效的实测认证,以确保所选择的混凝土品质合格并满足墙体设计需要。在进行骨料选择工作时,也要做好对骨料的品质管理。由于砂石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品质优劣对墙体的混凝土强度与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用骨料时,相关人员除应考虑价格因素外,还应充分考虑天然或人工骨料的品质。遵循就地取材原理,选用级配较高,有害杂物极少、不与混凝土产生化学反应的天然或人工骨料。在选用外加剂和掺合物时必须要按照施工工艺、天气要求、水泥适应性和混凝土性能等因素合理地选用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剂。在应用之前做好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剂的运送与储存,以提高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剂的产品质量,同时防止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剂在应用之前受到污染,危害其性能。
在实际工程管理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一定的制度保障,这样才可以让建设单位在建设管理开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效果,确保整个管理活动能够得以规范性开展。因此,单位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当全面了解施工情况,把握施工目标,结合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来更好地开展施工管理。与此同时,对于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应当落实好责任,亲自深入现场做好施工指导,这样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此保证科学、合理、公正。同时,在企业内部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公示,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达到制度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其在施工过程中得以合理的运用。现代建筑中也会使用到大量的新型墙体材料,而这种墙体材料对施工技术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在实施建筑外墙施工之前,就必须要进行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要提高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效率,要在建筑施工中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并根据各种项目的砌筑方法与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实施程序,以确保建筑外墙施工过程技术达到的一定要求,防止建筑墙体发生裂缝。除此以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的墙体质量保障体系,推行墙体建筑施工质量负责制。把建筑墙面的建筑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以确保工作人员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进行建筑墙面施工管理,从而减少建筑墙面发生裂缝的可能性。最后,为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应在开工之前对参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熟悉建筑外墙的施工技能要领,使得他们的技术能够满足建筑需求,提高建筑墙体的施工效率。
对建筑环境中的气候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此基础上注意进行对建筑墙体的维修与养护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建筑墙面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在生产水凝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作业标准与实践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水凝土在生产最稳定的阶段始终在其工作温度的要求范围之内。第二,由于装修材质的选择性不同,导致在受到日光辐射后墙面出现的高温程度也不相同。为了达到对墙面高温的合理调控,需要采取对墙面的喷水措施以减少墙面高温。第三,需要做好墙面的后期维护工作,避免水泥在固化过程中产生墙面开裂的现象。
在地基施工中需要注意一些方面:第一对施工区域地基土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并根据土质强度做出合理的固化处理,最大限度提高地基的稳固程度,充分保证地面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避免地面倾斜的情形。另外,在地基建设与支护过程中必须预留出相应空间的沉降间隙,这么做才能防止施工时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最后应该选用优质的混凝土,注意对建材的有效把控与管理,确保建筑的施工品质,降低墙面裂缝的发生概率。
作为建筑施工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和人才竞争意识,提高专业素质,确保较高的建筑工程质量。对此,企业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首先,在选择施工人员时,要充分考虑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两个因素,选择建设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人才完成工程建设。在对建筑项目进行施工前就应该事先掌握好一个详细的施工作业过程和一个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这就能够保证对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效实施。另外,还要做好对建筑施工的监督管理与制约管理工作,把建筑施工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员。只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即使在工地发生了意外状况时,施工人员也不会惊慌、混乱,而且还可以非常从容地进行好手头的作业。因为不同的施工人员都具备了不同程度的专业施工技术能力与素养,所以要做好对建筑工程中管理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使相关人员可以成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与较高等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以增进各个施工部门间的凝聚力,保证整个建筑施工工序有效完成。另外,还应该做好对建筑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和调控,严格规范审批建筑材料的产品质量,并做好对建筑材料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中不偷工减料,以便于积极有效地防治墙体裂缝。
在现阶段对建筑墙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对产生的裂缝进行合理的处理,防止裂缝问题蔓延。一旦出现裂缝问题,那么就可以使用细石、混凝土喷土或者环氧树脂压抹、钢锚栓缝合等各项处理措施来对裂缝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若是在裂缝处理的过程中不适宜选择灌进浆材的方式处理,那么也可以使用表面涂抹法和表面贴补法对墙体裂缝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与此同时,针对于不确定位置的漏水缝和变形缝以及大面积漏水裂缝也可以使用表面贴补法进行合理的处理,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墙体裂缝进行修复。
在实际对墙体裂缝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电化学保护技术,将电化学作为基础来更好地防止墙体裂缝,推动钢筋混凝土环境的变化,使钢筋出现钝化反应,更好地提高其防腐性能。一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阴极防护法,这三种防护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以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是,在这一技术使用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能够让钢筋混凝土实现长期防腐。利用电化学保护方法进行对新建结构和已裂结构进行高效的防护。
在对裂缝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局部修复法也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可以使用填充法,预应力法将混凝土裂开的部分去除之后进行重新浇筑。对于混凝土所产生的普通裂缝,只需要利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而对于较宽的裂缝则需要使用局部修复处理法。对于宽度在范围内且深度较浅的裂缝,如果使用灌浆法则不能够很好的处理裂缝,那么就可以使用局部修复方法,先在裂缝处开V 槽,然后进行填充处理,提高裂缝防治效率。
在实际对墙体裂缝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外包钢、粘贴钢板、增加钢筋来不断提高整个结构的预应力。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载荷过大而导致裂缝的出现,那么若是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裂缝的增大,其耐久性也会降低。出现这些裂缝是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导致的,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结构补强技术来进行合适科学的处理,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断面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和预应力法。
若是墙体出现了裂缝就需要进行合适的裂缝处理。混凝土置换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主要是将坏掉的混凝土去除掉,将其他混凝土或新的材料替换坏掉混凝土,以此实现裂缝的防治。一般来说,替换的材料主要包括普通水泥砂浆、聚合物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等。
在实际对裂缝防治的过程中,仿生自愈合也是一种高效的裂缝处理技术。仿生自愈合这一技术主要是基于生物组织在受创伤之后会分泌物质来促进创伤部位的愈合。这样一种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墙体裂缝防治的过程中,加入黏合剂的胶囊或纤维。若是混凝土出现裂缝就可以在内部形成自愈合神经网系统分泌出液芯纤维来促进裂缝的愈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提高防治裂缝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开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建筑物墙体裂缝问题,这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关心的重点。一旦发生裂缝问题,那么容易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性能。对此,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裂缝防治技术对影响墙体稳定的各个因素分析,以此提高墙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