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云(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河西分校,淮安 223200)
日常教学中,我常用喜报奖励学生在校的突出表现,也向家长报喜。
下午第三节课快下课时,我先给获得进步奖的同学颁发喜报,接着给获得优胜奖的同学颁发喜报,最后合影留念,下课铃也响起,我走出教室。
刚走进办公室,后面就传来一阵吵吵嚷嚷的打闹声。我下意识地回头一望,只见最活跃的小虎子已经敬着标准的队礼站在办公室门口,连喊两声:“报告!报告!”我叫他进来。
“张老师,小伟把您刚才发给他的喜报撕了!真的!那么多同学都看见了!不信你问他们!”小虎子边说边往外张望,似乎在寻找目击证人。
我笑着说:“不会吧!哪有同学不喜欢喜报的!”“这样吧,你叫他到我办公室来,说我有事找他。”
不一会儿,小伟在许多同学的护送下不情愿地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我请他在我办公桌前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并让其他同学都回班级。小伟开始很紧张,把头低得很深,一言不发地摆弄着胸前的红领巾。
“听说刚才你把喜报撕了,有这回事吗?”我带着点疑惑的口吻问他。
他没有正面回答,小声嘀咕:“我不想要喜报!”
“哪有学生不喜欢喜报的?我想听听你不喜欢的理由!”我反问他。
“反正我不想要,同学们都笑话我!说我错了那么多知识点,才得了个C级,拿了,回家也少不了一顿‘皮带烧肉’!”
我有点理解他撕喜报的原因了,但还是疑惑,小伟前一次过关考核得了D级,这次得了C级,有进步,应该拿进步奖的喜报。在与小伟的深入交谈中得知:原来,小伟认为得不到A或B级,就意味着是失败者。他父母也认为,如果孩子达不到班级前列的学习水平,就是不认真学习,就该挨打。大部分同学认为,成绩没及格,也不能拿喜报。正因为家长、学生有这些看法,学习进步的小伟更加相信这张喜报拿错了,也便有了撕毁喜报行为。
我没有批评小伟,也没有批评笑话他的学生,我想用特别的方式告诉学生,要看见别人的努力,更要鼓励他人的进步。
下午的数学活动课上,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白纸,并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接着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
我故作惊讶地问:“只有一个黑点吗?黑点之外的大白纸没有看到吗?”学生们整齐划一地摇摇头。
我接着说,这个黑点很小,但大家还是特别关注到了,但黑点之外的大白纸大家都忽略了。其实,这个黑点代表每个人的缺点,大白纸表示每个人的优点。平时,我们大都习惯关注他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与优点比起来,缺点算不了什么。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自然少。我希望大家多看到别人的优点,不提或少提他人的缺点,给别人改正的机会。
学生们听了都下意识地点点头。我见时机成熟,随即组织一次“谁能拿喜报”的讨论会,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小伟没有发言,当我提到小伟这次过关测试能不能拿喜报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能!”
在大家的掌声中,小伟自信地从我手中又一次接过补发给他的第二张喜报。
小伟撕喜报不是偶然之举,是在我们不正确的期待和评价环境中长不大的青苹果。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都需要形成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但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学会正确评价自我。
愿每张喜报都成为孩子向上的阶梯。毕竟,志存高远,也需一步步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