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究

2022-11-18 10:36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成果攻坚建设

李 明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肥 230601)

进入“十四五”时期之后,乡村地区发展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位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预期落实5 年过渡期政策,为乡村整体发展与建设提供助力。但是在实际拓展与衔接的过程中,部分乡村地区仍然存在返贫风险,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成果拓展力度,为后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要深入发掘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潜力,兼顾产业经济、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衔接的内动力,打造和谐宜居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组织的振兴与发展,为乡村地区的持续、长久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 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内涵

脱贫攻坚成果,指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各地区乡村发展所取得的脱贫成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文件中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成为了“十四五”时期加强乡村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内容。具体措施为:保持现有政策与力量,落实责任制度、帮扶措施与监管机制;加强对返贫致贫的监测与评估,对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进行常态化监测,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持续开展后续扶持工作,落实产业扶持、配套设施扶持与就业扶持等[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会议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针对现阶段贫困地区、乡村区域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产业兴旺、治理有序、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2020 年,乡村振兴已经初步取得进展,基本形成了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力争到2035 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 乡村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其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初期成效分析

2.1 乡村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现如今,乡村脱贫攻坚已经初步取得成果,以金寨县关庙乡为例,成果主要表现为:①4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 113 户4 082 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7.68%下降为0。②原本贫困村农户纯收入增长11.32%,达到13 524 元;部分在册贫困户按期脱贫、退出;部分贫困村实现了全乡集体脱贫,且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③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加大“四送一服”工作力度,精耕细作优化营商环境,实现10 余家企业入驻现代产业园区,累计到位资金4.5 亿元。④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新发展仙桃山核桃6 000 余亩(1 亩约等于667 m2)、银山茶2 000 亩和中药材4 000 亩,建成大埠口蔬菜和秀珍菇生产基地。⑤易地扶贫的移民搬迁,实现全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9 个,以分散安置方法落实,完成多余人员的宅基地腾退,腾退率达到了100%。此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包括农村人口的低保、医保扶持;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与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农村乡村道路、公厕和照明设施的完善等。

2.2 乡村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初期成效

第一,乡村产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建设“大别山山核桃之乡”作为第一工程,获批“大别山山核桃发展”项目。在“产业强乡”实施过程中,陆续实现了“一村一品”“长短结合”的产业布局,大力开展关庙乡大别山山核桃产业,对“万亩核桃”产业计划加强推动,获得了产业振兴成效。经过对山核桃产业的管理与建设,形成山核桃全乡覆盖种植示范区;关庙乡大别山山核桃种植涉及农户425 户,年产干果500 t,年产值3 200 万元,其中年收入50 万元以上的有3 户,20 万元以上的有32 户,10~20 万元的有45 户。山核桃也成为群众名符其实的“致富树”。

第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经过2020—2021 年近2 年的整治与管理,关庙乡落实了“六清一拆一化”,对垃圾、沟渠、路肩和房前屋后“四维”和乱贴乱画等进行清除;对废弃建筑物进行拆除,对环境进行美化。现如今,围绕打造滨水、生态、绿色、宜居和养心的集镇建成区总目标,建成跨河大桥,配套沿河大道、路网、管网和电网等设施,集镇新区已初具雏形,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更美,关庙“颜值”更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

第三,乡村文明风尚初步形成。根据“党建引领文化,文化凝聚人心”的工作战略思想,关庙乡党委政府组织编写了《关庙乡志》,以本地区出名的革命先烈、劳动模范、创业成功的农户和产业大户的个人经历为主,加强对革命精神、劳模精神和乡村振兴精神的传递力度。定期组织乡村文化文艺活动,比如胭脂村晚、农闲时期的文艺汇演等。

2.3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存在的问题

第一,衔接环节绿色经济效益不足。根据上一个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来看,关庙乡本身生态环境处于脆弱状态,其本身就存在经济基础差、生态底子薄的情况,加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很容易引起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失衡。虽然在衔接的过程中,主张开展乡村饮用水改革、公厕改革,以及垃圾堆放与回收改革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本的乡村生态环境,但是仍然存在绿色经济效益较低的问题,比如农业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农业与林业的生产经营过度消耗地区资源等[2]。

第二,衔接环节中存在乡村文化供给不均衡的情况。文明乡风建设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需对乡村进行文化资源的投入,而各村镇的基础情况不同、发展目标与主体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文化资源供给的失衡。文化资源供给失衡既可以体现于对不同村镇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投入的不同;也可以体现为对不同村镇的教育资源投入、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存在的偏差。

第三,村民缺乏自主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更是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拓展的主体。在实际过程中,村民作为主体,可以积极参与到成果巩固与拓展中,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同村人员的返贫风险;可以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产业开发与建设、基层自治与环境管理等。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各村虽然成立了村民会议,但是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程度较低,很多村民都是“走过场”,缺乏主人公意识。

关庙乡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其原因包括:①在衔接的过程中忽视了脱贫攻坚成果拓展的持续性需求。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拓展、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过程中,部分村乡人员仅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的实现,一味地加强乡村经济功能的建设,开展大规模的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这样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乡村环境整肃目标、获取短期效益,但是却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加大了乡村环境的垃圾代谢。②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乡村产业发展是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其原理是将脱贫攻坚成果中的脱贫人口引流,进入地区农业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的从业人员,解决就业与收入问题的同时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员保证,增加产业发展的经济收入。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部分领导人员缺乏对乡村长期的规划、对产业的合理规划,大力发展某一种产业,导致乡村产业结构失衡,或者出现产业饱和的情况。③文化供给缺乏丰富性。在脱贫攻坚成果拓展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过程中,对乡村区域进行文化资源供给,是提升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产业、基础设施与治理发展提供力量的主要措施。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全国各区域的乡村文化供给基础条件偏差较大、供给方式大致相同,主要是为地区产业提供技术人员、为地区教育提供教师资源和为地区农民提供技术与文化素养的培养等。

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

3.1 加大脱贫成果拓展力度,为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要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现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与拓展力度,充分发挥“十三五”时期获取的成果影响力,为之后引入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①要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质量。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在乡村建设与发展中,脱贫攻坚成果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计划方向,也影响着乡村振兴衔接的效率。因此,要着重关注脱贫攻坚的脱贫成果,重点关注乡村内的贫困人员后续发展情况,持续为其提供就业扶持、技术扶持,加大扶贫扶志的落实[3]。②搭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拓展的长效机制。进入“十四五”时期之后,“十三五”时期面临的贫困村情况已经得到改善,此时工作重心是延长“改善成果”的有效时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乡村致贫因素、成果情况,制定统一的量化标准,定期采集乡村各项数据信息,以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评估乡村的发展指数,这样既可以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可以为衔接乡村振兴做好充足准备。

3.2 立足地区产业特长,提升有效衔接内驱力

产业兴旺是进一步衔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前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的绿色经济效益不足的问题,建议要立足乡村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自有生态资源情况,确定乡村生态的薄弱之处、优越所在;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比如本乡村的生态薄弱是水系,那么在产业规划中要重点保护水系,弱化渔业生产力度;着重发展湿地林业、农业经济,以此起到凝聚水源、改善水系水质的目的。

3.3 加大乡村文化资源供给,激发乡村振兴与脱贫成果衔接动力

文化资源供给的偏差问题,是打造乡风文明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衔接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地区乡村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析乡村自身对文化资源的需求,比如教师资源需求、地区文化建设需求等;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文化供给方案,从而应对各地区存在的差异,改善文化供给偏差。乡村文化供给,不仅可以加强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深入发掘乡村本土的文化资源等。

3.4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与发展

考虑乡村区域中村民群众对自主治理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参与不积极、主体作用不明显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以更强地组织引领脱贫村民群众,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肯定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成果拓展、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一方面,组织乡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明确学习方向,倡导基层党组织成员为农民群众办事、主动关注农民群众的需求,促使农民群众在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反映出来,切实解决问题、有效落实衔接目标[4]。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民主治理机制的管控,严格开展换届选举管控工作,听取群众意见,选拔出想干事、干实事的干部,进一步增强乡村村民基层自治能力,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

拓展脱贫攻坚实施成果,是进一步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发挥脱贫攻坚成果效用、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方法之一。在今后的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乡村地区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本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拓展方向,以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依据,有方向、有计划地落实衔接工作,全方位整合乡村发展资源,兼顾乡村产业、文化与生态建设,在党的领导之下不断前进与发展。

猜你喜欢
成果攻坚建设
验收成果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