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华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终身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对终身教育的研究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大型城市终身学习研究基地(以下大型城市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简称为“终身学习研究基地”,不再说明)。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是为终身教育的研究而“生”的,因此,建立最基本的“研究团队”来承担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由此诞生。本文拟就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团队”建设问题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同行。
对于“研究”一词的含义,《辞海》是这样表述的:钻研,推究。《世说新语·文学四》:“殷仲堪精核玄车论,人谓莫不研究。”谢庄《奏改定刑狱》:“督邮贱吏,非能异于官长,有案验之名,而无研究之实。”今谓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辞海》《现代汉语小词典》中都没有对“团队”的解释,百度百科将“团队”解释为,是由基层和管理层的相关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并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之所长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成共同的目标。“研究团队”虽说是众多团队形式中的一种,但“研究团队”区别于其他团队的本质是:团队成员一般具有共同的愿景、工作性质、类似的工作环境,要求团队成员能够在研究方向、信息拥有、学术特长、知识储备等方面通过资源的共享、团结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在团队内部形成积极向上、互动互助互补的研究氛围,使团队成员的研究能力和工作水平都能通过个体的协作,形成整体效益大于个体效益之和,使“研究团队”“实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团队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1]。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其“研究团队”有其自身的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团队队伍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必须先经历“职业化”的发展,走上“正规”之路,然后才能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目前,大型城市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刚刚建立,有的甚至还处于筹划阶段。对于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问题,目前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必须加快进程,使之成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
笔者认为,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团队的建设,不应只考虑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的专业化问题,不能片面地强调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中个体的专家化,而应是整个城市层面的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团队整体的全能化、专家化。故此,笔者提出“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团队’建设”这一观点,即不再强求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中个体的全能化,当然这也不太现实。基于整个城市终身教育事业发展视角,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中的个体作为参与者,以共同愿景为引领,资源共享、共建、优势互补为准则,组建若干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团队”。在每个团队内部开展研修与交流活动,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中个体更快的专业成长。通过在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队伍中实施“研究团队”建设,使“研究团队”这个整体成为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能型、专家型”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团队。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与一般教育有所不同,人员的构成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兼职人员一般都分布在全市各地、各相关单位,一般采用“松散型”管理这些人员。而基地的“研究团队”是根据工作任务,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组成的,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研究任务。任务完成后,团队解散;如有新的任务再组建新的团队。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人员都是由各级各类学校的现任领导和教师组成的,这部分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对于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工作有一个认识、适应、转变的过程,学校最为核心要素是“教学”,而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最为核心的要素是“研究”。研究团队可以帮助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成员迅速转变工作观念,摒弃原有的工作模式,通过不断研究提升工作水平,增强研究能力。通过加入研究团队,强化基地人员的研究意识,鼓励他们从研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查找问题、总结规律、科学规划、提高效率。研究能力是一个团队是否成熟的重要指标,研究能力的增强不仅能为基地人员自身获得更多的认同感,更能为提升工作水平提供充足的原动力[3]。
一旦结成关系紧密的工作研究团队,基地人员之间除了单纯的工作联系以外,他们还可在团队内跨区、跨街道、跨校、跨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增强对基地岗位职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组建“研究团队”可弥补因人员配备不足、事务工作繁杂等问题带来的不足,进一步发挥基地的团队优势,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组建“研究团队”有利于加快基地人员专业化、专家化进程,促进基地队伍的科学发展。“研究团队”一般都会有相对稳定的成员,且团队组建之初充分考虑了志同道合、专业相近、专家领衔、优势互补等因素。因此,团队成员之间可以更好地开展交流、学习,通过参加某一专题的研究团队,基地可以把工作同所学专业、研究兴趣、性格特点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有侧重地加强学习研究,在互动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受益,从而提高个体的专业素养,有助于基地人员完善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逐步提高专业水平,向专家型方向发展[4]。
“研究团队”一般都是因某个具体问题需要研究或某个规划课题需要合力攻关等情况而组建,而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建立是为整个大型城市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所遇到的研究问题难度相对较大,而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刚刚组建,研究实力也是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团队”的整体力量来集中攻关是现阶段最为有效,也最为可行的方法。“研究团队”可以经常开展成员间的互动研讨,运用团队的智慧共同探讨城市终身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从而在研讨中发现更好的解决问题办法,提高问题研究的有效性[5]。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岗位设置之初就决定了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既不同于普通学校的教科室(教研室)又不同于单纯的高校内设的研究所的定位,但这种既为城市终身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服务又为城市终身教育发展决策制定政策服务的属性,给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带来了很多困惑。在现实中,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由于刚刚建立或还在筹划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发展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而“研究团队”是为“研究问题”“而生”,团队成员之间有共同的愿景,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困惑与迷茫,可以在研讨中或平时的工作中敞开心扉,深入地交流,让委屈、压力等负面情绪有不同程度的释放,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让团队成员能够找到团队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加“研究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6]。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是通过“研究团队”的工作来达成基地工作任务。因此,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团队”的建设是关乎终身学习研究基地能否正常运行、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基地“研究团队”的建设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整个城市终身教育发展大局出发,确立研究方向和工作目标,来规划“研究团队”的建设,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与一般高校的科研所、社会上的研究所的区别在于,人员的组成不是以专职为主,而是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人员也不是集中在一起上班,而是分布在整个城市的各个区县的相关单位,管理也不可能像高校的科研所、社会上的研究所实施“精细化管理”,“松散型管理”是其呈现出的显著特征。这种管理模式下如何实现大型城市赋予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采用一般高校的科研所、社会上的研究所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依照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发展规划,精心谋划,制定实施方案,其关键是如何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通过有效的管理加以落实。从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实施“松散型管理”的要求出发,可以将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6到8大类,最多不要超过10类;按类别组建“研究集团”,每个集团由1至2名专家、学者或名师领衔负责,按照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发展规划细化各自工作任务,可以按年度(也可以几年)将每大类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每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由一个“研究团队”来完成。“研究团队”的组建、人员确定,均交由各个“研究集团”负责。按照这一思路,将“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集团”“研究团队”的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顶层设计,形成终身学习研究基地自成一体的管理新模式[7]。
“研究团队”既是终身学习研究基地人员构成的一个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也是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开展工作赖以依赖的“主力军”。通过“研究团队”将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工作在城市“落地生根”。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团队”的建设要打破过去固有的高校科研所、社会上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隶属于某一高校或某一研究所的模式,试行在整个大型城市层面提出的“大和广”“研究团队”建设的理念;“研究团队”人员的构成可以在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统一协调下,在全市范围内选择组成,打破传统的在较小范围内特别是在一个单位建立“研究团队”的弊端。由于“研究团队”成员来自全市各区相关单位,“研究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不断交流沟通、协作互助,有意无意间将各“家”的“看家本领”在工作中互通有无,促进工作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将区一级的人员吸收到市一级的“研究团队”工作,也是一个培训进修提升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区一级终身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一举多得[8]。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团队”成员由于来自全市范围内的各相关单位,平时不可能在一起上班工作,因此,终身学习研究基地还需要指导构建“研究团队”成员间畅通的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利用先进的通信手段,构建一个畅通的“研究团队”成员之间及时沟通交流的平台,并将团队成员间的距离通过现代手段拉近,提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从而缩小交流、研讨的时差,争取能够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能够尽量放大每一名“研究团队”成员在完成团队交办的研究任务方面所发挥的效应,真正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状态,体现出团队的力量。由于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拥有若干个“研究团队”,每一个“研究团队”通过聚合团队的力量来“攻关”,每一个“研究团队”的“实力”在工作中已经超过了单个个体的“专家”,也就是说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通过“研究团队”的工作,拥有若干个“专家”,基地也会在工作过程中拥有“全能化”的专家团队,每一个“研究团队”都是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智囊团”的“一员”[9]。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团队”需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研究工作,一手抓团队队伍建设,才能促进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可持续发展。由于研究工作是“研究团队”的“主业”,研究工作往往得到“研究团队”的重视,被放在“第一位”,对于“研究团队”的自身建设问题容易被忽视。因此,建立“研究团队”的培训机制是加强团队自身建设的保证。“研究团队”必须紧密贴合城市的实际和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吸纳终身教育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拓展业务领域。定期为“研究团队”成员“充电”,建立起立体、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强化对“研究团队”成员的学习培训。一是开展专题业务培训。聘请省内外终身教育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骨干担任培训教师,分专题对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所有“研究团队”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研究团队”成员的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组织科研论文撰写培训。请有关专家为“研究团队”成员讲授文献资料查阅、论文写作、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成果奖项申报等方法与技巧,为“研究团队”成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提供帮助。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项培训。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需要建立团队成员间定期沟通、交流、培训的制度。对于每个“研究团队”包括每位成员,应要求他们定期总结各自主攻其研究领域内遇到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团队”或成员提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团队及成员的充分沟通交流,才能让团队成员彼此间相互促进、启发,才能取长补短,真正向“团队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建设则要持之以恒,要制度化、长期化。终身学习研究基地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研究团队”开展考察、专题调研、互访等活动,为“研究团队”成员开阔视野、增加阅历、提高工作能力和研究水平创造良好条件。每年还可从基地各“研究团队”中选派若干名代表参加省内外各类高水平的业务培训进修[10]。
“研究团队”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其关键和核心是有一个有一定的学术建树或学术成就,同时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且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的带头人。因此,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团队”的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对于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终身学习研究基地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一是创造“研究团队”带头人成长的条件。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应创设有利于其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如通过政策倾斜来创造机会,让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学者、骨干不断提高学术层次,支持他们开展学术研究,和国内外相关单位合作,提高其学术成就。对在学术上和培养团队成员上有一定成就的带头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研究团队”带头人向更高层次迈进。最好能给终身学习研究基地选拔“研究团队”带头人一定的人事权,根据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团队”科研项目的需求,自主引进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给予一定的专职科研编制支持。对于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团队”的青年科研骨干力量,应给予适当的经费,鼓励和支持他们带头组建“研究团队”。二是强化“研究团队”带头人素质的提升。“研究团队”带头人不仅仅是某一终身教育领域的专家,能够立足终身教育发展前沿,用战略性眼光选定“研究团队”发展目标,获取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科研项目。从团队培养的视角来看,带头人既是项目的主持者,同时也是管理者,这就要求“研究团队”带头人具有较强的领导素质,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解决冲突,善于识人用人。他要凝聚团队核心成员有一种完成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把个人潜力和智慧奉献出来,创建具有“研究团队”成员独特的文化认同,既认可彼此的优势,也包容彼此的缺点,形成积极向上的内聚力。“研究团队”带头人管理能力的提升,往往容易被忽视。要通过健全“研究团队”领导体制,建立适合“研究团队”成长的、便于带头人操作的内部管理规范。对于带头人个人,应要求其不断地完善自身,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以业务能力赢得外部资源,以人格魅力管理“研究团队”成员。“研究团队”带头人还需要与成员一起建立“研究团队”的共同愿景,确立“研究团队”共同的目标和定位,并能够把“研究团队”的整体目标转化为成员个人的需求,并为其个人目标实现提供路径,使“研究团队”整体与个人共同进步、共同提高[11]。
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团队”会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终身教育领域方面的研究经化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数量会不断丰富,质量也会逐步提高。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工作如何能更好地为城市的终身教育发展服务、为城市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广是关键。一方面,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研究工作要加大与终身教育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力度。另一方面,需在研究成果推广上做足文章,积极探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终身教育发展改革实践的方法、途径、措施,形成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推广的机制。在推广研究成果过程中,“研究团队”要切实担当起重任,使研究者与管理者、实施者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建立成果推广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科学设定分步骤推广的目标和任务,一方面,“研究团队”要加强指导,帮助解决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传递失真、衰减等问题。另一方面,“研究团队”要将研究延伸到推广过程中,并探索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合力,真正实现终身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持续推进城市终身教育发展的内涵提升[12]。
“研究团队”的建设是终身学习研究基地开展工作的基础,通过“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研究团队’建设”进程的推进,“研究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一定都能够发挥自主性,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成长为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专长,在为基层终身教育发展指导和服务方面有专攻的“土专家”。“研究团队”的工作也会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为终身学习研究基地的工作做出贡献。
注释:
①大型城市指二线中等以上城市。2018年,中国城市等级划分,一线城市5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二线发达城市8个:杭州、南京、济南、重庆、青岛、大连、宁波、厦门。二线中等城市15个:成都、武汉、哈尔滨、沈阳、西安、长春、长沙、福州、郑州、石家庄、苏州、佛山、东莞、无锡、烟台、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