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怎么和父母“过招”

2022-11-18 06:26岳俊清北京市平谷区第八小学北京1012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过招心理作业

◎ 岳俊清(北京市平谷区第八小学,北京 101200)

“在家里太没有意思了,我想去学校。”

“妈妈总是唠叨我,烦死啦。”

“郁闷,我和爸爸闹翻了。”

……

这是在2022年5月6日,我打开“烦恼箱”看到的学生们的留言。为了及时和学生沟通,解决孩子们那些在成人看来也许不值一提,对孩子却是天大的事的问题,我开通了专属邮箱——“烦恼箱”。目的是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让他们敞开心扉,我给予有效的心理帮助,进而打开孩子的心结,慰藉幼小的心灵,解决他们难以说出口的问题,让“烦恼箱”在无形中成为孩子们的心灵树洞。

在仔细梳理孩子们“烦恼”的类别时,我发现,刚刚线上学习第一天,“亲子关系”成为孩子们最“烦心”的事。于是我单独联系了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小Y(他留言表示,“郁闷,我和爸爸闹翻了”),我们进行了线上辅导。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Y 的父亲看到他第一天上网课始终不在状态,一天对他唠叨了6 次,最后他想躲避一下爸爸的唠叨,把门一关进了自己的房间,结果“砰”的关门声引起了爸爸强烈的愤怒。“小Y,你到自己的房间,肯定是不想和爸爸发生冲突。”“嗯。”“可是爸爸却理解你是在发泄不良情绪,其实出现“砰”的关门声,是因为那天起风没关窗户,爸爸冤枉了你。”“老师,的确是这样。”“小Y,以后再遇到父母或者别人冤枉了你,你要学会解释和沟通,明天的心理课上,老师会和你们分享此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老师想让你完成一份作业,你看好吗?今天利用休息的时间问问同学们,他们的父母这两天唠叨他们了吗?”“好吧,老师。”

小Y 开始完成我留的作业,我开始准备明天的线上心理课。针对学生们因为“唠叨”而产生的“亲子关系”紧张,我将课的主题定为“我们如何面对‘爱的唠叨’”。在准备上课的素材资料时,小Y 向我交上了作业,“老师,我问了好多同学,大家都说自己的父母也唠叨,只不过次数不同。”“谢谢小Y,你的反馈对我明天的课很有帮助。当你听到同学们或多或少也被父母唠叨时,你有什么感受呢?”“老师,我现在心理舒服了些,原来父母都这样……”看到小Y 的回复,我留的作业第一个目的达到了。对这个结果我是早有预期的,因为孩子们最近的烦恼就是父母的“唠叨”,我是故意让小Y 去调查的,就是让他感受到:他遇到的心理困惑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同学们感受的程度不同,这样能够缓解一下孩子的情绪。“原来父母都这样……”的回答也引起了我的沉思,看来小Y 还需要在“我们如何面对‘爱的唠叨’”课堂上得到帮助,我继续准备线上授课资料。

在“我们如何面对‘爱的唠叨’”课堂上,我通过两幅内涵截然不同的绘本导入课堂(放假时亲子关系和谐,线上学习时亲子关系紧张),“同学们,你们和父母的关系现在是融洽的、一般的,还是紧张的?”我发现这个问题一抛出,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共鸣,“互动消息”对话窗中孩子们纷纷留言“一般、紧张、融洽……”在“弦外之音”环节中,我让学生们猜一猜父母“唠叨”背后的真心话是什么。“上完课,你怎么还拿着手机不放下,是不是又在玩游戏?”“孩子,妈妈担心你的眼睛总是看手机会得近视,要注意劳逸结合。”“弦外之音”环节,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唠叨”其实是“爱”的另外一种表达。我顺势引导:我们不仅要听到家长的“唠叨”,更要体会到父母的“关心”。

课堂上我重点和同学们分享了如何进行合理表达,总结出爱的语言模式“理解父母+表达感受+提出需求+共同商量”。为了加深孩子们的感受,我与他们连麦互动互换角色体验。“小Y,你当父母,我当孩子,咱们感受一下好吗?”“好的,老师。”小Y:“你怎么又在看手机,作业不写吗?”我:“妈妈,我知道您担心我的学习(理解父母),可是我学习真的很累了(表达感受),我想休息10 分钟,然后就去写作业(提出需求),您看好吗(共同商量)?”然后我和小Y 互换角色后,让他谈谈感受。小Y 连着麦隔着屏幕不做声,我想此时的沉默比语言更为深刻。我打破沉默,语重心长地说:“大家一定感受到了‘爱的语言’的力量,请同学们在面对父母‘爱的唠叨’时,尝试将‘爱的语言’沟通方式运用到和父母的冲突事件中。”

课后,我联系了小Y 的家长。“小Y 爸爸,您方便准备一张白纸吗?将白纸一分为二,在左面写出孩子的优点,右面写上孩子的不足。”屏幕中我看到小Y 爸爸立刻拿起笔在右面写,在我暗示下,在左面准备写出孩子优点时,却迟迟不能动笔。我和小Y 爸爸交流,要给予孩子强大的心理与情感支持,给予孩子高品质的陪伴,用心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和孩子一起居家学习时,父母要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如:练习正念,带着善意不去评判孩子的好坏;下定决心不发脾气或者回击孩子,不要因为孩子让你心烦意乱而责怪他……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态、情绪、语言和行为,为孩子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积极情感联结,进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心安和充满积极能量。

“小Y,最近几天你的心情如何?”我在“烦恼箱”给小Y 留言。

“老师,谢谢您!我学会怎么和父母‘过招’了!”

猜你喜欢
过招心理作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过招
作业
棋盘掀战事,高手齐过招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与办公室“女金刚”过招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