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刍议

2022-11-18 06:32柳兰芳
教育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谱系党史思政

●柳兰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党的奋斗历史的精神结晶、党的百年历程的经典标志、党的成功胜利的强大动力,是百年党史更深刻、生动、直观的彰显,学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就是深入学习百年党史,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打牢思想根基极为重要,要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汲取奋斗力量,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2]中国共产党已建党百年,将百年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大众化的形式、语言和方法彰显百年党史,进一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改革、打造思政金课,充分发挥其在思政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阐释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4]同样,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开始。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基因,来源于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伟大实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灵魂,是以精神承载、人物呈现、事件彰显、地点凸显、物象表征等形式对百年党史的生动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动体现;同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都根植于党的宗旨,有着共同的本质,即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精神。[5]所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整体性视角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物质和精神的有机统一、个体和整体的有机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

从理论视角来看,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拓宽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增强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意义。高校思政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受众,而精神谱系主体内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联,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也使党史学习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可以丰富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和价值性,促进“八个统一”基础上的思政课改革。精神谱系和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在统一,既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政治导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思政课“八个统一”的内在要求;又能使大学生从精神谱系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从实践视角来看,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转变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呈现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高校思政课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精神谱系的有机融入,可以改变传统思政课带给人们的政治性、说教性思维定势,使学生在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事件呈现中立体地感悟百年党史,从而在增强思政课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同时,增强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以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引。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施原则

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二者具有相同的政治导向功能、精神传承特质,其融入符合思政课教学需要。从高校思政课功能定位来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承担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能,引领青年学生铸牢信仰之魂、精神之魂、时代之魂、情怀之魂[6];将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政治说教和价值导入的灌输性、生硬性,以生动活泼形象的人物、事件、物象等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二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其融入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入,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原则。“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7]因此,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将精神放置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阐释,通过对一定时空内具体人物或事件所彰显的精神品质来阐释历史,进而使学生认知社会历史本质,把握社会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同时教师要注重对重要精神所引发历史结论的讲授,并以翔实的史料和严密的分析作为理论支撑;更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精神谱系进行研究,将精神谱系与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整体原则前提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一方面,理论来源于实践。要将精神谱系的阐释与精神谱系形成的背景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用融入精神谱系的思政课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

第二,坚持整体性原则。在坚持整体性原则前提下实现个体与集体、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辩证统一。首先,在讲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要将精神谱系的精髓要义、本质内涵与多种多样的形式有机结合,精神谱系所呈现的人物、事件、历史地点、物象等内在都包含了共同本质,同时精神谱系整体形成于个体精神,个体精神是精神谱系的彰显和体现,要注重个体精神与整体精神谱系之间的内在逻辑性阐释。其次,融入思政课的整体原则与融入各门思政课的特殊原则相结合。一方面,要根据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功能定位对融入的整体性进行界定;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思政课每门课讲授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对精神谱系中选择内容、展现主题、呈现形式有所选择。最后,精神谱系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与时俱进、永不闭合的,在将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同时,也要将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经历融入社会发展历史时代,融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进程之中。

第三,坚持史论结合原则。在史论结合前提下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8]。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要求一样,既要坚持以翔实的客观史实,支撑对精神谱系的阐释和宣传,又要以透彻的理论分析,深入阐释精神谱系中“每个精神”所处特定时空的历史性和必然性,并解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9]思政课其逻辑严密的学理性中彰显着政治性,其政治性必须以深刻透彻的学理性来展示。精神谱系的融入也要遵循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其要坚定政治立场、凸显政治智慧,培养广大学生的政治担当。而精神谱系往往以高大的人物形象、典型的英雄事迹等形式存在,要避免以灌输论和传统说教法融入,规避让学生具有生硬感和距离感,以代入的方式,生动、亲切、活泼地讲授,以其高度的政治性教育学生,以其缜密的学理性说服学生,以其生动的人文性感动学生。此外,精神谱系的融入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一方面,将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以丰富的知识体系、丰满的人物形象等教学生把握认识世界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可以充分彰显思政课作为引领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政治功能;另一方面,将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以精神谱系背后所呈现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影响学生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判断。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凝结着中华民族共同的集体记忆,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高校学生通过精神展示更好地了解历史事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可以增进历史认同,使之知史爱国、知史爱党,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还可以“以史鉴今”,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培养历史担当。在融入过程中,以精神谱系为主体,因课程内容不同,可以采取人物融入、事件融入、地点融入、物象融入等方式将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中。融入过程中,要先阐明精神谱系科学内涵,寻找精神谱系与课程内容的内在一致性,将二者有机结合,以精神阐释理论,以理论深化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第一章阐释人生观、第二章阐释理想信念时,可以重点采用人物融入的方式,通过融入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王杰精神、科学家精神等;在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章阐释道德时,可以通过事件融入、地点融入、物象融入等综合方式,融入铁人精神、大寨精神、三线精神等;在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时,可以通过人物融入方式,融入改革开放精神中法治改革先锋的典型事例。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注重原理和实践的结合,可以采用事件融入、物象融入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唯物论部分,在讲述意识能动作用时,可以融入红船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阐释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在讲述唯物史观时可以融入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以人物融入的方式对雷锋精神、女排精神等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获得感和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进行对比,进一步阐释“两个必然”;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以事件融入方式,融入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彰显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的强大生机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在讲述毛泽东思想时,一是以时间顺序将中国革命精神融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中,如古田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二是以事件融入、人物融入的方式融入到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探索理论之中,如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主要以事件融入的方式进行,如小岗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洪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在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主要以人物融入和事件融入的方式分内容进行。如“五位一体”中阐释工匠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塞罕坝精神等;“四个全面”中阐释脱贫攻坚精神等;科技创新中阐释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等。

(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相比较其他几门课程,纲要课的融入则以时间为线索,可以采用事件融入、地点融入和物象融入的方式进行史论结合的阐释。中编内容,主要融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呈现的革命精神。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融入五四精神、红船精神,第五章中国革命道路新道路中融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第六章抗日战争融入红岩精神等,第七章解放战争融入新四军精神等。下编内容,主要融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中呈现的精神。第八章、第九章融入抗美援朝精神、工匠精神等。

(五)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

要根据每年具体内容安排适当选择融入内容和融入方式。此外,以高校思政课课程授课形式为主体,因课程授课形式不同,将精神谱系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因不同课程内容体系融入不同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现代化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中,亲身领悟精神实质;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将精神谱系以短视频方式推出并辅以简短文字介绍,让学生以翻转课堂方式对课程中要融入的精神谱系进行学习。

四、结语

随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学习和研究逐步深入,基于高校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和地位,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精神谱系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从理论研究视角看,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整体性研究较少。专家学者从人物、事件、时间、历史地点、物象等层面对精神谱系的内涵进行阐释,给人感觉是一个庞大丰富、纷繁复杂的体系,但对于精神谱系的整体性研究及核心内涵、精髓要义、历史脉络等研究相对不足。从实践研究视角看,精神谱系是学术界较新的研究话题,目前关于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个别思想的融入思考,缺乏整体性融入研究,且对于精神谱系整体性融入的必要性、原则、方法论、具体实施路径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原则和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具体融入还需要在思政课实际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猜你喜欢
谱系党史思政
神族谱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国美术评论话语多元谱系和当代重构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聆听习总书记七一讲话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陕西现当代文学的谱系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