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2-11-18 00:05林传伟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院校活动

○林传伟

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与传统课堂教育活动存在显著差异,指的是在传统课堂以外开展的与传统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就内容而言,其源自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就考核方式而言,其往往不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因此可以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就实施空间而言,其能够在包括教室在内的诸多场景下实施。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是挖掘高校学生特点的重要渠道,为学生创造了综合素养提升的广泛空间。因此,分析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困境的应对策略,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转型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高校学生面对较多的学习课程和有限的学习时间,知识和技能难以全部消化。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全新的知识和技能时,首先要理解教师所讲授的有关知识点,然后通过知识储存、思考认知、强化认知,最后经过复习巩固来掌握知识,进而实现行为的变化。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虽然能掌握一部分知识,带来了行为的改变,但难以把握全部,导致这种改变的可持续性较差。高校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弥补学习的漏洞和不足。在课外活动中,知识的应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高校的教学目前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所掌握的各类教学理论在实践应用中难以体现,理论和实际的巨大反差让师生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抱以偏见。高校的教育以大班集体化教学为主,学生在有限的课程中难以获得娴熟的实践技能。此时,院校增设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可以补充实践环节的短缺和学习行为方式的改变,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困境

(一)第二课堂教学管理受到忽视

首先,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安排不完善。当前,高校在教育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更看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缺乏设备场地、经费支持和教师人员配备,相关管理条例缺失。院校领导层和各部门负责人对第二课堂缺乏理解,对其思想内涵理解不足,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其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课程安排缺乏全局性。院校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上的时间分配和课程安排存在冲突,且第二课堂教学教师所获酬劳有限,难以调动相关部门和教师的积极性;现有的第二课堂由于场地短缺、设备陈旧,教务处在课程安排时难以协调各方利益;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部门制度、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其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再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尚不规范。院校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建设中存在误区,课程制定过分追求教学目的和计划,忽略了活动开展的本质;部分教师将第二课堂指导教学和活动内容割裂对待,院校未能将第二课堂教学统一于教学规划中,人才培养和活动教学的分离导致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明确。

(二)第二课堂教学师资建设缓慢

首先,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专业化建设不足。院校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缓慢,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授课教学能力要求高;现有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教师由党团委员、辅导员或者艺体教师担任,缺乏专业化知识和教育学背景,对课程的认识深度不足;专业性不强的指导教师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往往只关注活动的气氛和学生的外在表现,缺乏专业化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有限。

其次,师资队伍教学经验缺乏。当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教学经验短缺,对学生的交流协作和活动气氛投入了过多的关注,缺乏专业化的细节指导,导致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较低,未能在学生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

再次,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教育管理部门对指导教师的薪资待遇福利无明确规定,第二课堂教师的教师编制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相关教师的职业资格认证缺乏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教师的职业晋升渠道不明确;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展缓慢,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业专家和资深教师的指导;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属于新兴事物,相关领域的教学案例较少,指导教师缺乏相关资料,经验短缺。

(三)第二课堂教学资源难以共享

首先,教学资源整合不足。院校第二课堂建设设备场地、经费支持和指导人员短缺,相关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场地经费申请困难,手续办理耗时耗力;院校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未与社会组织团体、优秀毕业生和相关院校单位沟通与合作,校外资源整合不足;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较小,师生缺乏积极性,院校未能整合学生家长和校友资源。

其次,社会多元资源未整合。院校未整合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院校的资源成立实践基地,已有的实践基地管理规范性不足;实践基地的发展未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资金和人员短缺;院校与其他高校间的合作有待深化,现有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仅局限于校内,缺乏校际间的合作开展。

三、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第二课堂教学管理

首先,设计安排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其一,院校领导层要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学习国家人文教育建设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院校要在校园内部开展第二课堂主题活动,组织辅导员和学生社团向师生宣传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其二,院校要组织教育学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专家、知名教授学者和院校资深教育工作者召开第二课堂建设研讨会议,明确第二课堂教育的教学定位,重新拟定教学计划;对现有课程进行统筹设计,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加入教学体系并设立学分,待学生完成相应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考核后,给予相应的学分。其三,高校要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制定严密的教学任务和计划,完善相关的规章条例;相关课程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学生人格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院校要将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建设,获得的学分可用于教学考察。其四,院校要统筹全局,协调和安排各部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会和各班级干部协助管理。

其次,完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保障体制。其一,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规模、教学特色和地域特点,统筹规划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并相应建立项目管理指挥组,负责规划安排时间场地、活动内容以及联系各部门、社团和协会的负责人;院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指挥组要与第一课堂教研组积极沟通合作,立足于实践和教学理论结合的先进理念,开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相互承接和融合的教学活动;院校领导层和教育管理部门要整合院校内部各部门和校外多方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来支持第二课堂建设。其二,院校要基于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建设第二课堂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活动发展方针和保障机制;院校要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教学设施和活动场所,依据活动内容的不同配备相应的活动场地。此外,院校要不断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设施的建设。其三,院校要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当地教育部门要提供专项经费拨款用于活动经费和设施建设,院校内部财政部门也要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充足的经费预算;院校要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品牌冠名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活动,筹措企业资金支持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建设。

再次,完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其一,院校要设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要涵盖师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丰富性和科学合理性、校内外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程度和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学生学识知识的变化和学生就业率的影响等内容。其二,院校要建立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教学评估体系、教育质量考核体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及时了解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处理和改进手段;同时,院校要组织专家教学组调研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要,制定科学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其三,院校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加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扩大参与评价的学生人数规模;院校教务处要制定科学公平的学生成绩评价系统,将学生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完成度和得分如实反映到学生的成绩中。其四,院校要建立第二课堂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根据教师的教学活动安排、项目设计、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学生成绩以及学生的主观评价来确定教师的教学得分;院校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条例,将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业晋升与考察指标挂钩。

(二)加快第二课堂教学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其一,高校领导层和人事管理部门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深刻把握第二课堂教学内涵,明确“双师型”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结合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参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薪酬待遇体系。其二,院校要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制度,要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授课教师实行互聘试教活动,为专业教师安排部分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要为参与教师给予绩效补贴和减免部分教学工作量。其三,院校要完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人事制度,对教师的入职、岗位调动、辞职与辞退都要有相关规定;政府部门要出台补贴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并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指导教师解决编制问题;院校也要保证教师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其四,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制定生涯规划;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性格特质和学业水平进行专职授课,扩展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

其次,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其一,院校要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培训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沙龙,沟通与借鉴优秀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院校要基于大数据技术,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并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学专家为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传授教学方法。其二,当地政府的教育管理部门要督促教师联合院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优越的第二课堂实践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寓教于乐,共同进步。

再次,建立健全教师竞争机制。其一,院校要建立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职业晋升渠道和标准,依据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教师教学工作特点,单独创建第二课堂教师的绩效考核及晋升渠道;要降低科研工作的考核权重,实行“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其二,高校要积极吸引和留下人才,同时在人才培养、考核晋升、岗位薪资和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其三,院校应当针对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指导教师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对于季度考核排名较低的教师要扣掉绩效奖励,如其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仍排名较低则取消其教学资格。

(三)推进第二课堂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首先,整合与优化现有教学资源。其一,院校要为第二课堂配备活动场地、经费补贴和指导人员,院校要建立教学管理服务系统;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在系统中预约校内外场地、申请经费以及取得各部门的支持;操作流程要简短,审批手续要简洁、易操作,相关手续可以在线审批。其二,院校要扩展校外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人数和教学计划与社会组织团体达成合作共识,建立相应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其三,院校要组织优秀校友、成功企业家和往届毕业生向学生讲解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了解如何学习与工作;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实践,开展实践教育宣传工作,通过主题班会、调查问卷和约谈等手段,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其四,院校整合学生家长和校友资源,通过家长会和家长线上交流群等形式普及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发挥家长的指引作用;要争取校友的支持和帮助,获得社会资源的帮助,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积累经验。

其次,整合社会多元资源。其一,高校要联合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其他院校共同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以创业孵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科学研究所为载体,院校可创办创业平台和技术研发基地,构建产学研的一体化实践基地;要与爱国团体、历史博物馆和革命老区合作,构建爱国实践课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设相应的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平台,比如各类慈善机构、乡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委会等;在各实践基地中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教师要负责课程设计以及各项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质。其二,院校要对各实践基地进行分类和规范,划分为第二课堂理论教学、创业培训和公益实践等不同主题的实践基地;要实现各实践基地教学工作的交流互通,并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合作,拟定工作计划,促进实践基地稳定发展;要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规定学生参加假期实践、生产实习、勤工助学、社区公益和课题调研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并获得学分;要搭建实践平台、确定实践渠道,配备第二课堂指导教师,教师团队全流程跟进并制定安全预警机制,保障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学生的人身安全。其三,院校要联合其他院校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实现院校间的联合办学和资源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院校间可以开展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如假期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教学、游学访问和社会实践项目,并且确保不同院校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获得的学分能够通用,由双方指导教师负责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院校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01—02合刊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