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逢年过节,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朋友聚会,在家里热腾腾打上几圈麻将,似乎才有家庭氛围。而现在,麻将已经漂洋过海,成为不少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宅家的新娱乐方式。
纽约公园里的麻将社交
在纽约曼哈顿,搓麻将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一种热门社交活动。每周一的下午,纽约上东区的女人們就会来到公园大道南381号萨拉贝斯餐厅。这一天对她们来说,是“麻将日”。她们来这里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打麻将。
曼哈顿麻将俱乐部的创始人琳达·费恩斯坦说:“我的俱乐部会员大部分来自纽约曼哈顿上东区,还有一些来自比弗利山庄的会员,她们每年会有10天时间来这里,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将。麻将打得好,在上流社会自然混得开。”
据年过七旬的琳达介绍,她在9岁时的一次家庭旅行中学会了麻将,从此就爱上了。她教过4000多名学生,包括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高管梅尔·波斯特、伍迪·艾伦电影公司制片人莱迪·埃尔森,还有著名珠宝设计师朱迪斯·利卡。
后来,琳达在2005年成立了这家位于曼哈顿的麻将俱乐部。俱乐部从最初只有2桌的规模,到现在发展成超过30桌。会员须交纳45美元,才可以参加麻将活动。除了提供麻将外,琳达还给会员提供午餐和饮品,并且随时协助和回答问题。琳达说:“在布莱恩公园还有一个麻将角。因为公园是开放的,总有不同的人会来到这里,大家会一起沟通麻将技巧,然后认识新的朋友。”
在网上,有各种教外国人打麻将的文章,YouTube随便一搜也有很多麻将教程,观看量都是几十万到上百万次。林国伟是美籍华人,他在退休后建立了一个麻将培训班,叫“八条”。在林国伟的麻将培训班教室里,麻将的“东西南北”是用英文表示的。每个学生的面前还摆了一个麻将规则说明书。
在林国伟看来,麻将历经千年时光,上到八旬老人,下到十岁孩童都能玩,不仅是娱乐益智游戏,更承载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每当他看到老外在打麻将时说“pong”“hu le”的时候,他都会有种自豪感在内心油然而生。
国际麻将赛冠军是老外
参加世界麻将锦标赛的美国选手奥托·麦斯李维科表示,他很小就会打麻将了。中文不好也不妨碍他学习麻将的热情,他很快知道了用中文说“碰、吃、杠、胡”。
《麻将:游戏的艺术》作者桂格·斯温说:“美国的麻将规则和中国的很不一样。”
根据桂格的研究,1920年约瑟夫把麻将从中国带往国外的时候,认为中国麻将的规则对于美国人和欧洲人来说太难了,所以,他自行简化了游戏规则。后来,美国的一些麻将公司把麻将的规则又进行了简化。所以,当时美国和中国一样,不同地方的麻将有许多种游戏规则,没有一种统一的玩法。于是在1937年,5个女人在纽约创立了国际麻将规则。她们参考了一些中国麻将的规则,但又作了改良,因此,如今麻将在国外的玩法和规则,和中国的麻将很不一样。
欧洲麻将协会是世界麻将组织(WMO)的成员之一,致力于在欧洲推广麻将运动。在欧洲,每个国家都有好几个麻将俱乐部,所以加起来欧洲有上百个麻将俱乐部。世界麻将组织目前在欧洲一共有19个会员国,会定期举办欧盟麻将比赛、马德里麻将公开赛等麻将赛事。
自从麻将在国际社会流行开来,老外们的技术也越来越好了。在去年的欧洲麻将锦标赛中,前20名全部是欧洲人。中国队仅获得第37名,铩羽而归。
麻将能治情绪病吗?
在斯坦福大学读历史学博士的海因茨称麻将是“跨越时间和距离保持其核心趣味和美感的非凡游戏”。在他看来,美国麻将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如果说桥牌被视为男性的游戏,那么,麻将在美国还被认为是女性的游戏。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麻将这个活动非常容易激发人的心流体验,令人高度专注,忘记时间、忘记空间,沉浸其中。所以,打麻将是适应能力较强的表现,反映了人们主动寻求连接与快乐的能力。
麻将爱好者爱丽丝认为,麻将能够治愈她的精神创伤。爱丽丝说:“当年我的先生去世,幸亏我朋友跟我打了7天7夜的麻将,我赢了100多个庄,然后走出了悲伤。”
桂格·斯温写了两本关于麻将的书。她说:“我认为麻将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游戏,因为我们都在寻找摆脱烦恼的方法。当你坐在麻将桌前,你想的只有如何从这些牌里胜出。它能让你的大脑保持活跃的思考。这是一个严肃的游戏,同时又是一个让人感慨、愉悦的游戏。”
有一次,在奥斯卡影后朱莉娅·罗伯茨参加脱口秀节目的时候,主持人问她做了什么来放松自己。朱莉娅·罗伯茨说:“让我保持放松的方式之一,是我每个星期都会和好姐妹打一次麻将,这已经成为我们固定的每周活动。”
(摘自《新周刊》郑依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