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世界范围看,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10亿。虽然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现代化,但真正全面建成现代化的国家并不多。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进程、版图和态势,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14亿多中国人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将是21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背后既包含基本国情,又包含规范性的“规定”。
人口规模巨大是基本国情。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不了强大和振兴。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发展的国情和历史方位,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发展过程极为艰难。他们的老路,我们当然不会再走。
这也决定了,真正在我国全面建成现代化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坚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邓小平早就告诫过了:“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从长历史时段来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全民的一种“契约”,改革开放出发的時候,大家普遍不再愿意“共同贫穷”,于是接受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起来的激励、带动其他人、其它地区。“先富”加“共同富裕”,这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全面实现现代化,也意味着要完成这篇“文章”。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也很清晰:到“十四五”末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现代化除了物质富足,精神也要富有。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这里很重要的内容是传承中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彻底走出现代化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反传统“阴影”。
人与自然核心共生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要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人民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也日益增长,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来满足。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要向全世界郑重宣示,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困难。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也意味着,尽管我国的发展会继续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合作共赢的发展来化解,而不是像一些国家一样,依靠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转移矛盾、转嫁成本,给别国带来深重灾难。
通过以上5个“中国特色”,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人口规模、资源禀赋等基本国情,这些对现代化构成约束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价值追求,比如共同富裕、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不称霸和不扩张等。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时代这十年,是如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正是在解决一个个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被大大推进和拓展。
我们可以先回到十年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等问题,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
正是在解决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的问题的过程中,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日益成型。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回应时代声音的实践的产物,它的生命力首先是来自生动的实践。
比如,传统发展模式因为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单纯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偏向,导致结构扭曲、环境污染等问题,积累了风险隐患。“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而向绿色发展转型,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论英雄,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再比如,新时代这十年来,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日益上升。尤其是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成为广大青年的普遍心声。这背后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
正如新华社特稿《新征程领路人习近平》讲的:习近平正式把共同富裕列上施政日程,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曾任省委书记的浙江省目前正先行先试,为全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探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二十大上被写入党章。
当然,中国式现代化还将继续丰富完善,比如经过多年探索,我們对解决贫困问题有了完整的办法,但在如何致富问题上还要探索积累经验。中国式现代化前无古人,我们必须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是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强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世界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战略环境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具体来说,包括: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1年至202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1.15%上升到40.92%,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则由78.85%下降至59.08%。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对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等都产生深刻影响。
第二,通过疫情,各国都看到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纷纷把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放在了更加优先的位置,政策“内顾”,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本土化、区域化趋势。与此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严重阻碍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有序重构。
第三,美国调整对华战略,斗争、竞争、遏制的一面在增强,合作的一面在减弱。
综合起来看,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重大风险的充分准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比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妨碍国内大循环的各种障碍,作用之一就是针对极端情况下,要能实现中等水平可循环。
同时,历史发展是有其内在大逻辑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严重风险冲击和内部困难,最终都化险为夷,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前行道路上,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牢牢把握好几个重大原则。
第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第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第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些原则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善于化危为机。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只看到机遇、看不到风险挑战,就容易让国家陷入危险的境地;只看到风险挑战、看不到机遇,那就容易失去方向感,反而会压缩我国发展和回旋空间。只要我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一定会呈现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