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书写风格的变迁及其价值引领

2022-11-17 11:55:54王卓卓
三明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书写价值观

王卓卓

(杭州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1399)

中国网络文学在20余年中吸引了海内外大量读者。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占网民总量的48.6%[1]50。如今,网络文学已不单是一种娱乐消遣方式,随着创作互动化、粉丝化、网络文学“出海”等的强势推进,它已成为一个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青年价值引领的重要媒介。联系历史来看,“文脉同国脉相连”绝非主观臆想,20世纪80年代,苏联批判主义文学日益壮大,“暴露文学、‘回归文学’和‘黑色文学’等合在一起”[2]133-136,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否定和丑化现实的潮流,严重削弱了社会主义文学的主体地位,扰乱了群众的思想意识。著名学者林泰认为:“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文学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3]13苏联的教训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网络文学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才能作出应有的贡献。梳理网络文学不同时期的书写风格及其与主导价值观关系的变迁,有助于明晰主导价值观对网络文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学发展的进路,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的网络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和积极向上。

一、网络文学书写风格的变迁

书写风格是个涵义宽泛的概念,包括时代风格、作者风格、地域风格等,本文中的“书写风格”指时代风格。钱锺书说:“诗分唐宋。”[4]2网络文学在各发展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书写风格。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分期

网络文学包含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其中最受追捧、拥有读者量最多的是网络小说。自1998年第一部本土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诞生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学界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分期有2种不同的划分标准:一种是以网络文学自身的内容题材为标准,譬如,周洪立认为网络文学经历了言情、幻想和现实题材3个不同的时期[5]3。另一种以网络文学的发展模式为标准,如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发展历经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关键词是“草根生长、商业模式成型、数据为王”;第二阶段表现为“逐渐向主流文化形态转型的‘IP热’”;第三阶段体现在“跨界合作、定制化创作”[6]18-19。这两类标准均以网络文学自身为基础。为了更好地厘清主导价值观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变迁,本文认为,网络文学发展阶段的梳理既要考虑网络文学自身的发展,还应兼顾外部作用力的变化,由此,网络文学历经自由发展时期、商业操纵时期、官方引导初期和有序发展时期4个阶段。

在网络文学20余年的发展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2018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阅文集团联合主办了“中国网络文学20年发展专题探讨会”,经过专家提名、网络投票、专家终审,最终20部网络文学作品入选,见表1。由活动主办方、参与方身份可以看出,这20部作品是综合官方和民间喜好态度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文学不同时期流行的书写风格。

表1 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

(二)网络文学书写风格的变迁

传统小说理论认为,“小说包含3个基本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7]89,三者共同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也是影响读者喜好的主要因素。网络文学中人物形象、情节走向、环境设定的突出特点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流行的书写风格。

1.自由发展时期,个体化书写突显

自由发展时期指自1998年第一部本土网络小说诞生起至2002年,其特点是独立成长、自由书写、追求个性。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网络的虚拟性和去中心化为个人表达自我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也为个人主义的网络化打开了一扇大门。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第一代网络作家并非职业作家,而是由一些较早接触网络,渴望表达自己、展现才华的青年组成。因此,他们塑造出的多是热衷探索新事物、大胆表达个性、勇于挑战权威的人物形象。譬如,蔡智恒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塑造了“痞子蔡”这一“流里流气”、喜欢以貌取人、不符合主流期望的主人公形象,他将长相丑陋的女生称为“恐龙”,而面对美丽的女主人公时,却直言不讳地称赞其外表,展现出他毫不在意外界评价、强烈关注个人感受的性格特征;在《悟空传》中,主人公们一改求取真经的道德圣徒形象,而是留恋于世俗的爱情,甚至不惜为此与权威对抗。这两部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极具个性化和世俗化,高度强调对个体的尊重,反对权威及外部世界对个体的支配。这类非主流的、叛逆张扬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受到青年读者的热情追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台湾校园BBS上出现不久后,迅速在“水木清华”“华南木棉”等大陆高校BBS上连载,引起大陆青年的喜爱,许多青年在起网名时效仿“痞子蔡”:痞子×(将×换成自己的姓氏)、悲伤的痞子、痞子绅士……

2.商业操纵时期,幻想化书写盛行

商业操纵时期指自2003年“VIP付费阅读”模式启动至2005年,其特点是付费阅读、数据至上、跟风创作、追求“爽感”。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叉、快速更迭,导致部分青年“道德价值混乱、政治热情冷漠、公共关怀缺失”[8]9,他们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更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只想在网络世界里虚度时光,呈现出犬儒主义的特性。这一特性在幻想类小说中有所呈现。有两部2003年的幻想类小说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作品”,分别是萧潜的修真题材小说《飘邈之旅》和萧鼎的仙侠题材小说《诛仙》,这两部小说连载于当时国内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之一——幻剑书盟,后被其他公司开发为游戏,改编为电视剧。值得一提的是,由《诛仙》改编的古装仙侠剧《青云志》位居“2016年电视剧网络播放量年榜”榜首,足见其人气之高、传播方式之多、商业价值之大。此后,幻想类小说迅猛发展,时至今日,它仍是众多移动阅读Ap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题材。幻想类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异时空的环境设定,或在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或在想象出来的架空世界,或在过去的时代,或在未来的时代……在这样的环境设定下,现实世界与异时空价值并行,善恶黑白成为一团迷雾,不问是非、只求痛快的“爽文”被大量创造。《飘渺之旅》中的主人公李强在现实世界愤怒伤人、以暴治恶后,并未被现实世界追究责任,反而摇身一变,成为高大俊美的男子,在其他星球踏上修真之旅,达到“修真巅峰”。一面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一面却逃避现实问题,是此类幻想化书写的主要特征。

3.官方引导初期,多样化书写共存

官方引导初期指自2006年文明上网之风兴起至2013年,其特点是官方重视程度和引导程度加深、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融合、“全民创作”、小说类型化。“官方引导”指党政机构、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人民团体通过政策引导、法律规范、行政监管、作品评选、作家培养、活动交流等方式对网络文学发展施加影响。在网络文学自由发展和商业操纵时期,“官方引导”已然存在,但是引导主体以党政机构为主,引导手段以法律规范和行政监管为主,引导程度相对较低,譬如,国务院颁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0年),国家版权局联合多部门首次开展打击盗版的“剑网”行动(2005年),等等。2006年以后,随着优秀网文作品不断涌现及其社会影响力的增强,专业性人民团体逐渐重视并接纳网络文学,以“网络文学大事件”中中国作协的相关事件为例,1998年至2005年间,中国作协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仅有在其官网开设“网上发表”栏目这一项,而2006年至2013年间,中国作协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重大事件达到6件之多,包括促成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结对交友”、吸纳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协等,在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6]370-415。2005年,中国互联网进入“Web 2.0”,其特点是“一人一媒体”“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9]85。这一变化催生出“全民写作”机制,不同行业、年龄、阶层、性别的网民都可以借助网络文学表达自己的声音,极大拓宽了网络文学的内容题材。在网络文学的广度与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读者的分流,即小说的类型化。小说类型化体现了多样化书写共存的景象,除个体化书写、幻想化书写外,还有高扬女性主义的女性书写,代表作有穿越类小说《步步惊心》,以及透视世间百态的民间书写,代表作有悬疑探险类小说《鬼吹灯》,等等。各式各样的书写风格共存于网络文学之中。

4.有序发展时期,现实主义书写回归

有序发展时期指2014年《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其特点是官方重视程度和引导程度进一步加深、现实主义题材回归。2009年,阿耐的《大江东去》获得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展现了改革开放洪流中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和光明前景,许多网友将其与《平凡的世界》相媲美。不仅原著拥有极高的口碑,改编后的电视剧和有声书也广受好评,截至2022年8月2日,其有声书在喜马拉雅 (我国知名音频分享平台)中的播放量达到7583.8万,评分高达9.7分。《大江东去》是中国第一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的网络小说,一方面,体现了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也能够得到主流奖项的认可;另一方面,它传达出一个导向,即网络文学要承担时代使命,以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精神为己任。在“现实主义”的导向下,洋溢着生活和时代气息的作品不断涌现。尤其是2014年以来,“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出现了明显的回归迹象”[6]138,一度“玄幻独大”的面貌有所改变,读者不再只看幻想世界,也偏爱现实主义。不仅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以擅长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网络作家也不断增加,如财经类作家阿耐、悬疑类作家常书欣、都市类作家齐橙及因国企改革类小说被读者熟知的wanglong……此外,一些知名幻想类小说作家也转向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唐家三少就以自己和挚爱的妻子为原型,创作了 《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给读者带来了真实的温暖和力量。

短短20余年中,网络文学的书写风格不断发生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第一,既表现为个体化、幻想化、现实主义等的多样化书写趋势,也表现为由相对主义到理性回归的态势;第二,更迭速度快,从网络文学书写风格变迁的状况看,几乎每5年就发生一次重大变化;第三,网络文学书写风格仍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并随现实世界中官方引导、网络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网络主体成长而变化;第四,网络文学书写风格的发展与通俗文学思潮的流行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推动、相互演绎。

二、主导价值观与网络文学的关系变迁

结合网络文学书写风格的变迁与官方对网络文学引导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主导价值观与网络文学之间关系的变迁轨迹,即冲突、张力、整合、引领。

(一)自由发展时期的冲突状态

一般而言,社会转型易为价值冲突带来可乘之机,越是深刻的社会转型,越易引起严重的价值冲突。在中国历史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的19世纪中后期,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的众多变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最后的20年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中最主要的观念就是主体性。”[10]7在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出现分化,利益冲突加剧,集体主义的主导作用被削弱,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在文学领域,高度强调人的主体价值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就是这一变化的产物。个人主义、存在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盛行,并依托个人网页、电子论坛、聊天室等平台走向网络空间。许多青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建立起自己的天地,并在其中倾诉情感、表达观点、追寻人生的意义。网络中涌现出许多 “××的家”“××的小窝”“××天空”等以强调关注个体为特征的网页,有青年在个人网页中公开宣称:“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网上黑客,可以破译各种密码和软件(是不是很疯狂),希望各方高手多多指教,使我早日梦想成真。”[9]24处于匿名状态下的网民,对于所传播的信息无需承担责任,一如当时的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网名的遮挡下,个人更加毫无顾忌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在网络文学的自由发展时期,“网络写手”们创作的初衷并非求名求利,他们只想单纯地发表自己的文字,自由地抒发个人的情感,却无心插柳,成为了网络文学的第一代作家。他们通过网络文学表达自己的苦闷与迷茫,表达对集体、他人的怀疑与反抗。小说《悟空传》中有一句表露这一心态的话语:“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11]这里的“天”“地”“众生”“佛”隐含着主流、现实、集体和权威的意象,唐僧的这句质询代表了对个体需求的关注、对权威的反抗,也体现了面对集体与个体冲突时的迷茫。

(二)商业操纵时期的张力状态

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在产业发展初期,不得不在形式内容方面向西方学习,西方也想方设法借助互联网向中国网民灌输其价值观念,因此,我国网络世界中的新奇内容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国外舶来的,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有错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本的本性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随着资本全球化以及媒介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本的逐利冲动使其不甘于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网络虚拟空间”[12]82,试图掌握网络空间的支配权和话语权。相比于已经适应网络运作规律的商业资本,习惯于传统宣传方式的主导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政府控制舆论导向的难度加大,具体表现为网络信息内容在主导价值观与商业资本之间相互拉扯的张力状态: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被商业资本操控,部分网站奉行利字当先,让假新闻、网络色情、网上赌博、计算机病毒等充斥在网络环境中,对主导价值观产生了解构的作用;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内容也深受主导价值观吸引,2003年“非典”期间,部分商业门户网站及时、客观报道疫情相关情况,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网络文学的商业操纵时期,尽管不乏书写真善美的优秀作品,但与主导价值观异频的另类作品也并不少见。起初,“草根”出身的网络文学并没有得到主流文坛的广泛认可,而是紧紧抓住了商业资本的眼球,网络平台的搭建和“VIP付费阅读”模式的形成为网络文学盈利提供了可能。资本与网络文学一经结合,单纯抒发个人情感的写作目的受到挑战。在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为求取名利,部分网络写手刻意迎合市场,消解权威,追求另类,甚至疏离道德。2003年,木子美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性爱日记《遗情书》,引发激烈争议。一方面,这一行为体现了社会观念的开放和对女性权利的关注,有积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单方面公布性爱细节及对方真实姓名,侵害了对方的权利,同时也给社会信任机制和道德规范的构建带来不良影响。这一事件中,新浪网通过开设木子美专栏、连载其日记大大提高访问量,使得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商业资本的指引下,网络空间的道德尺度被丢在一边,这种只求痛快、不辨是非的非理性主义给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部分劣质作品“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败坏了创作环境,还劣币驱逐良币,使得真正优秀的网络作品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展示应有的价值,这无疑会耗散着中国网络文学前进的动力”[13]84。

(三)官方引导初期的整合关系

21世纪初期,我国GDP保持高速增长,并于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成绩的背后并非没有代价,贫富差距、环境资源问题、腐败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等深层矛盾日益显露,代表不同群体利益的社会思潮也纷纭激荡。一句话概括,黄金发展期的成就使人振奋,矛盾凸显期的问题也使人困惑。互联网Web 2.0时代,个人进行网络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人们不再是单纯的围观者,而是积极的传播者,无论是建设中的“成就”抑或“问题”,一经进入网络,就会迅速燃起部分群体的情绪,发展成影响广泛的极端化思想倾向。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14]“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不仅成为2006年中国网络弘扬的主旋律,而且成为今后的一项长期要求。面对各方声音,一方面,主导价值观主动进入网络,加强相关政策和新闻的网络宣传,正确引导舆论,譬如,通过网络宣传党的十七大、实施“数字奥运”等;另一方面,主导价值观也积极尝试驾驭网络这匹容易脱缰的“野马”,做好网络信息内容的把关工作,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主导价值观整合网络信息内容的春风也吹到了网络文学领域。在网络文学的官方引导初期,主流文坛逐渐认可和接纳网络文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流文坛被迫接受网络文学,反而是主流文坛主动尝试介入网络文学,表现在多方面:一是吸纳网络作家加入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增进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的交流;二是将网络文学纳入主流奖项参选范围,如茅盾文学奖;三是主流期刊与商业期刊展开合作,譬如,2008年,《长篇小说选刊》与17K网站联合承办“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激励了网络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多样化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涌现,网络文学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四)有序发展时期的引领态势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空间思想文化的引领工作。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15]11党中央还把网络建设提高到“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政治高度[16]3,并借助一系列举措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在党建引领方面,2012年,全国第一个互联网协会党委——中共首都互联网协会委员会成立,通过加强与网站党组织联系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商业网站领域的党建引领力;在网络管理方面,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重组,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逐渐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垂直高效的管理系统;在媒体发展方面,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17]。党和国家借助多种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文化的价值引领,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凝聚网民共识、促进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2014年是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拐点。2014年12月18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 《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官方专门针对网络文学发展制定的一部较为全面的指令性文件,提出“引导网络文学创作植根现实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18]。在官方引导、平台支持、作家自觉的共同作用下,现实主义题材呈现回归之势,“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头部平台的现实题材作品数量储备就已超过幻想题材作品,占平台内容的50%以上,其中,起点中文网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超过60%”[19]153。此外,针对有害于人们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平台与作品,国家也进行坚决抵制和打击,譬如,“2018年网络文学专项整治行动”就重点整治作品导向不正确及内容低俗、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侵权盗版三大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学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学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在网络文学发展中有效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干扰,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和发展方向的一种状态。从网络文学发展历程来看,主导价值观并非一开始就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中起引领作用,而是经历了冲突、张力、整合之后,才转向引领态势的。首先,主导价值观主动进入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是其占领网络文学阵地的前提;其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网络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现实支撑,这彰显了主导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力;再次,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对网络文学进行积极引导,这是发挥主导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关键;最后,读者鉴赏能力的提升、网络平台管理能力和责任感的提升、网络作家及网络文学工作者文艺修养的提升,是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向上发展的保障。

然而,由于网络本身的自由性和文化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网络文学也存在质量低、片面追求市场效益等问题。结合前文来看,网络文学在短短20余年中能够从野蛮生长步入有序发展,主导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不可没。因此,为了确保网络文学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高质量发展,自觉抵御不良风气,有必要在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方面下功夫。

(一)价值引领: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任何文艺都是有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的”[20]349,积极的价值取向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塑造美好心灵,消极的价值取向则会将读者引入歧途,进而污染社会风气。网络文学要承载积极的价值取向,就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18]。追求网络文学之真,就是要表达真情、反映真实、追求真理,尽管网络文学中的世界看似是想象、虚构出来的,但其中的善与恶、公与私、进步与保守等价值命题仍然来自现实世界,作者借助想象世界表达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发展进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等生活本质。追求网络文学之善,就是要求作品呈现的思想主题、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应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激励读者在社会生活中向上向善,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追求网络文学之美,就是要注重作品本身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传递正能量既是网络文学应当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其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网络文学中对公平正义的崇尚、为梦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和表达……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这也是其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此外,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不是一味歌颂美好、回避问题。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对正能量要敢写敢歌,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对丑恶事要敢怒敢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21]在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恶丑”往往相伴而生,网络文学应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探寻生活本真,在对“假恶丑”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

(二)过程引领:贯穿创作、审核、阅读全过程

网络文学的创作传播过程与传统文学有相同之处,它们均由作家创作、编辑审核、读者阅读等环节构成。但网络文学又有其特殊的创作和传播特点:一是创作以市场为导向,二是读者有较高的话语权,三是作家、编辑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四是传播速度更快。因此,应当结合网络文学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引领方式,突出引领重点。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论来看,文学创作是主观对客观世界形象的反映和表现,在网络文学创作环节,要重点关注主客体关系的处理问题,使客体“种的尺度”和作家“内在的尺度”相统一[22]57,既要避免片面强调客观世界对创作的绝对作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倾向,也要避免只强调作家表现主观世界的唯心主义倾向。前者在网络文学中表现为一种低等的吸引读者的方式——通过机械地描绘“假恶丑”、传递负能量,弥补作者个人才华的不足;后者在网络文学中表现为脱离现实、体验至上的“YY”叙事——过度依赖“金手指”“重生穿越”“打怪升级”等主观臆想的方式,创造出现实中无法获得的快感。编辑既是连接作者、作品与受众的桥梁,也是作品的把关人,在网络文学编辑环节,要坚持“内容为王”,严把质量关,推出真正集思想性、文学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在网络文学传播环节,要注重扩大优秀作品的传播范围,推动承载中国故事、中华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扬帆出海”。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封闭性被打破,“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2]404。这就更加需要增强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学的自觉意识,推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在坚持民族文学主体性的前提下走向世界。

(三)批评引领:建立科学的网络文学批评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无产阶级领导文学工作的方法之一,它在促进文学繁荣发展、推动文学工作者不断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批评态度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反对像阐释者格律恩一样主观地用 “被歪曲了的歌德的权威来支持自己的狭隘性”[23]275,狭隘偏私的态度容易忽视和践踏作品本身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特性。在批评方法上,恩格斯主张用历史的、美学的观点来要求和衡量作家作品,历史的观点侧重考察文学的社会本质,包括顺应历史潮流、植根现实生活、展现思想深度、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风貌等;美学的观点侧重考察文学的审美本质,包括作家发现美和创造美的精神、驾驭语言符号的技巧和才能、对审美心理和审美功能的掌握情况等。此外,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还具有网络性、市场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经验来评价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批评体系建立在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的同时,还应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精英批评与民间批评之间的关系,精英批评的优势是讲求正确的立场、科学的学理、深入的思考,其不足是精英批评距真正“入场”尚有距离;民间批评主要指读者对网络文学的及时评论,其突出特点是“在言者立场上以真话对抗虚假,话语表达上用犀利替代陈腐,批评方式上实现间性对话”[24]63,其不足是具有表面性、随意性和极端化倾向。因此,应推动精英批评“入场”,将两种批评有效结合,更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二是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之间的关系,网络文学批评应引导作品达到双赢状态,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前提下追求市场价值。当然,在二者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情况下,还是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四)创新引领:用好用活网文平台新手段新方法

“媒介即隐喻”深刻揭示了媒介对人类思考对象、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影响,它启发我们要研究媒介、了解媒介,利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对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就要发挥网文平台的积极作用。第一,运用互动式传播方式,建立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网文平台中有许多互动式的对话方式,包括配音、书友圈留言、打榜投票、订阅、分享……这些对话方式是“人人都是麦克风”的产物,它们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及时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应适当运用并创新这类方式,增强受众的参与感。第二,运用个性化传播方式,提升供给的吸引力。“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要关注受众的动机和需求,受众需求的满足度越高,越容易被再次吸引。根据《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95后”是网文读者的新增主力,他们的网文审美更加多元,“既爱读都市、仙侠、历史作品,也热追科幻、现实、轻小说”[25],因此,要提升供给的吸引力,就需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喜好和需求,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作品的个性化供给。第三,运用多样化传播方式,拓宽供给的传播面。网络中的传播媒介异常丰富,除网络文学外,还有动漫、游戏、短视频、直播、影视剧、音乐等,对于部分价值导向正确的高质量作品,可以借助IP改编,将其用其他适宜的、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达到扩大受众范围的目的。第四,运用隐性化传播方式,增强受众的黏性。如果只是粗暴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身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简单相加,势必无法实现入脑、入心,甚至产生反作用。要想潜移默化地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就要避免形式化的引领,而要切实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大作,浸润读者心灵,增强引领效果。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书写价值观
Unwritten 尚未书写
我的价值观
用什么书写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6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24
揭秘网络文学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16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网络文学的诞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