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通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2.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236)
陶怀仁1,2,马怡君1,朱红艳1,张婷婷1,任雅茹1,陆志伟1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将交通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而长三角一体化,又是整个交通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通过政策的导向,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出,道路建设更是紧锣密鼓地开展。城市道路作为连接城市各个功能区的媒介,其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道路名称是人们识别道路的依据,也是一个地方政治、历史文化、人文情怀、地理特征等多种社会、自然现象的反映,是出行定位、认识城市的重要信息,也是城市的一张闪亮名片[1-5]。如何给众多新建成的道路命名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长三角地区的水乡城市有个共同的特点——水网密布,一体化的道路命名体系可以以“水”展开,将道路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文情怀传承等相结合,形成长三角城市一体化的道路命名体系,使每条新建设道路的命名不仅具有水乡城市的人文情怀,也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更能呼应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发展要求。
江南水乡城市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一带,长江水系以各种支流分布在各个城市,形成道路网与水网交织密布的现象。南京市内部有长江穿过,在沿江附近道路多为自由式,充分考虑了地形因素,其道路走向多与河岸一致,其内部道路呈现一定的网格式,但历史上留下来的老城规划是斜路,导致网格又呈现一定的放射状。苏州属于太湖流域核心地带,境内湖泊众多。“水陆相邻,河路平行”的双棋盘式城市格局是苏州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意象,处于太湖流域,市区内部湖泊众多,纵横的河道密布全城,四通八达,城内形成直线的方格状,苏州作为吴文化中心,街道与水网相依相生,基本与河道平行,道路自身也随之形成了棋盘的格局。无锡自古以水运文明,运河更是四通八达。人们的观念和印象大体上就是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的古运河区域,通达的运河使道路在某些地方呈现棋盘状,但其市中心部分的道路存在一定的蜂腰结构,环形与树杈形交错,通达性好但秩序性差,地形的不规整,使得道路规划要充分考虑水系的影响。上海作为全球的经济中心,道路网密度高,黄浦江自下而上穿城而过,铸就了上海的混合式路网,主干路形成环形放射状,内部棋盘式路网为主,而邻近水域会出现一定的自由网络[6-7]。各城市路网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水乡城市道路网结构图
长三角区域内的水乡城市是依靠河流发展而来,因此桥梁也是水乡城市老城区中的一个标志,是不可缺少的交通组成要素。并且老城区的河流大多比较狭窄,因此桥梁也相对狭窄。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同的河流形态形成了“鱼骨型”、“网状型”、“不规则型”等路网结构,其城市路网密度也在发生变化,如上海从2018 年到2020 年城市道路网总密度由7.1km/km2增长到7.2km/km2,具体情况如图2 所示。在城市新城区的道路网发展中,以机动车为主的道路体系渐渐替代了之前相互依存的水陆交通格局,改变了水路和陆路相互依存的布局,路网结构逐渐与平原城市的特征相同,与河流的联系逐渐减少。同时新建道路考虑到道路与河流的冲突,新建的现代化建筑、道路尽量设置在了老城区的外围,协调路网规划。建有沿着河流岸线的道路,也建有垂直于河流方向的道路,来提高河流旁的道路可达性。综上所述,江南水乡的道路网结构较为复杂,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在道路命名是可以考虑从共性出发建立一套水乡城市命名体系。
图2 2018—2020 年上海市各区道路网密度
道路名称的编制最主要是给路赋予一定的标识,这个标识的最低要求是可理解、可传播,通常都是以汉语文字的字音和字形标识。总体上路名分为两部分——专名和通名,通名部分国家规定了统一的标准,一定的道路要按照一定的行政等级、使用任务、功能等选择诸如“快速路”、“路”、“巷”、“街”等通名,规范化是通名的基本特征。与通名一起组成路名的专名偏向于体现地方特色,比如以地理特征命名体现地理方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行政区域命名表达美好希冀、时代精神、纪念意义等,专名主要特征是实用性强。专名与通名字数之和以3~5 字为宜。水乡城市路名特点总结如下[8-10]:
(1) 水乡城市路名类型多使用“路”,其次是“街”。例如:上海市的真南路、中山路、人民路、国泰路等,苏州市的平江路、莫邪路、横山路、何山路、春义路、安元路等,南通市的文汇路、文亮路、崇川路、园林路等,南京市的太平南路、延安路、白下路、建康路等。苏州各区路名类型占比和苏州市路名类型统计,如图3、图4 所示。
图3 苏州各区路名类型占比统计
图4 苏州市路名类型统计
由图3、图4 可以看出,苏州市各区道路类型以“路”居多,其次为“街”。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姑苏区,该城区路名类型的“巷”要远远高于其他城区。这是因为姑苏区是苏州市历史最为悠久、人文沉淀最为深厚的城区,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
(2) 水乡城市的路名字数以三字居多,其次为四字。例如上海市的金湘路、打虎山路、云雾山路、鸭绿江路等;杭州市的凤起路、武林路、孩儿巷、体育场路、百井坊巷等;苏州的杨家院子巷、西麒麟弄、苏州名店街、桃花坞大街、园林路等;无锡市的吴都路、和风路、观山路、中南西路、运河西路等。苏州各区路名字数占比统计和苏州市路名字符数统计,如图5、图6 所示。
图5 苏州各区路名字数占比统计
图6 苏州市路名字符数统计
(3) 水乡城市道路名多使用“氵”偏旁部首。例如:苏州市的运河路、滨河路、长江路、小石湖路、汾湖路等,南京市的洪武路、淮海路、江宁路、清水塘路、平江府路等,杭州市的望江路、之江路、滨兴路、江陵路等。
(4) 水乡城市道路名多使用河流来命名。例如:南通市的通甲河沿路命名为通甲路,杭州市的钱塘江周边的路命名为钱江路,还有上海市的黄浦路、白渡路等。
(5) 水乡城市道路名多表达了美好的寓意。例如,南通市的通富北路,杭州市的民祥路、和睦路等,上海市的祥和路、吉安路等。
(6) 水乡城市道路名多依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命名。例如,在苏州,张士诚是元末江浙农民起义首领,小名叫九四,讹称九思。后为纪念他,将路名取为九四弄。上海市为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以他来命名的道路有逸仙路、中山东一路等。
(7) 水乡城市路名依据地理方位或标志性建筑物来命名。例如,南通市依据地理方位,崇川区老城区内体育馆东侧路命名为体育馆东街,杭州市位于市中心的路按方向分为市心北路、市心中路。上海市的一粟街是由一粟庵命名,徽宁路得名于徽宁会馆;春江路来源于春江别墅;方路取名于旁边的东方电视台;梅园路则取名于自然村梅园头;以工厂学校医院命名华盛路则是因为附近的华盛丝厂等。
(8) 水乡城市道路名会以花卉或树木来命名。上海市的茉莉路、石楠路、白桦路等,南京市的郁金香路、紫荆花路、松风路等。
(9) 水乡城市不少路名中含有十二生肖。例如南京市的云龙路、狗耳巷、新马路、老虎桥等,上海市的牛庄路、外马路、马园街等。
本文的水乡道路名称体系将按照道路在路网中的道路等级进行构建,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将从以下四个等级分别展开来规定:
(1) 快速路:是指双向行车道、中央设有分隔带、进出口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控制,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和快速交通服务。本文建议快速路以全国的大江大河来命名,不仅可以传达举国融融、四海一家的内涵,而且读起来磅礴大气、朗朗上口,与快速路在城市中所承担的功能也很呼应。如黄河路、泰山路、武当路、澜沧路等。对于路宽60 米以上、长度5 000米以上的快速路,可以以“大街”、“大道”为通名如长江大道、珠江大街等。
(2)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是城市内部的主要大动脉。主干路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所以本文建议将所有水乡城市的主干路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命名。主干路的专名命名要从文化层面去考虑,要将所有水乡城市共有的的文化底蕴表现出来,以此来进行统一,融入描写水乡城市的诗、词、曲、歌曲等。对于路宽60 米以上、长度5 000 米以上的主干路,其通名可以使用“大街”、“大道”。例如:宋代诗人柳永的《小镇西犯(水乡初禁火)》中“芳菲满,柳汀烟岛”,其中柳汀指长满垂柳的水边小洲,十分富有水乡城市的代表性。所以我们可以借用该诗为道路命名为“柳汀大道”。
(3) 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其路宽在15 米以上的道路,其通名一般使用“路”、“街”。次干路的专名命名要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相联系,本文建议将次干路多以各城市的建筑物或代表性地点来进行命名。以南通为例,位于南通大学周边的路可称“南通大学路”,濠河博物馆周边的路可以称“濠博路”。
(4)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交通问题,以服务功能为主,其路宽一般在15 米以下,建议将“巷”、“里”、“坊”作为其通名。支路是与市民生活最贴近的道路,所以在命名上,本文建议将每个城市当地的最具特色的文化融入进去,包括:独特的风俗、特色小吃、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以杭州为例,杭州有一种独特的传统舞蹈叫做淳安竹马,俗称“跳竹马”,借鉴该舞蹈,可将路命名为“竹马路”。杭州特色小吃有西湖藕粉,因此道路可以命名为“藕粉街”。再比如,杭州著名的诗人贺知章,他著名的《回乡偶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可以将道路命名为“知章路”。
长三角水乡城市的水系形态各具特色,苏州城壕和城河呈现为棋盘状,南通的城壕和城河呈现为葫芦形,无锡城河呈现为鱼骨状,城壕呈现为菱形[11]。水乡城市的路名需要有水的文化,也需要有地方的特色。城市通常以通名“街”作为南北走向的标志,以“路”作为东西走向的标志,但有些情况下这条规则并不适用,河流的存在使大多数路难以遵循南北东西这样的走向规则,更多的是沿着河网分布。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利用区名或者更小一级的镇名。比如说江宁区,取自“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很有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江”和“宁”这两个字,沿着河流不能成正南正北这样的正方向分布的路可以选择以“江”字开头作为与河流平行的路的名称,而与河流垂直的路可以选择以“宁”字开头。这样命名不仅体现地方特色,也体现了水域文化。
长三角的水系主要属于长江、淮河、太湖、黄浦江、钱塘江,可以利用这些“河”、“湖”、“江”组合成路名,“河”、“湖”、“江”这三个字也可以与水系特征结合起来,道路如果与水系平行可以将这三个字放在名字的首位,道路如果与水系垂直可以将这三个字放在名字的第二位。至于路名中的另外一个或多个字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地方特色。比如苏州虎丘婚纱,是中国二大婚纱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命名,例如:丘缎路、丘丝路、丘纱路、丘绸路等,这些都是与婚纱有关的材料。苏州的吴中区盛产碧螺春,可以从这个角度命名,比如吴香路、吴甘路、吴碧路等。另一方面是从水的角度考虑,一是结合天气现象,比如吴晴路、吴阴路、吴霜路、吴雨路、吴霞路、吴霭路等路名;二是与描写水的形状的词搭配,比如吴河路、吴流路、吴川路、吴泉路、吴湖路、吴海路、吴洋路等;三是与描写水的姿态的词组成吴波路、吴涟路、吴涌路、吴洪路、吴涛路、吴潮路、吴栩路等。在道路名称体系中,将“节点”、“标志”的特点在道路名称上体现,对人们视作区域的片区内的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命名,使道路名称体现区域属性,强化空间范围。这样的道路名称体系将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
查看一个地方的路名,就如同在翻看这个城市的日记本。同样身处水城的意大利人认为城市应该是标识与母体的结合体,而这二者中最易被忽视的就是母体,通常受瞩目的是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和节点[12]。道路名称体系规划也是一样,在人们识记道路名称时,容易记住的一样是那些标志性道路的名称,而对于那些作为肌理的母体道路的名称就没有那么深刻的印象。所以路名体系构建也不能忽视人文性,命名还要注重历史传承、突出文化特色,充分反映当地的人文特色。道路命名尽量与当地文化相联系,保持地域文脉的延续性,尊重当地市民的习惯。现阶段城市道路命名体系一般主要应用于开发区、卫星城和新区的道路名称。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区域的整体性,符合一方特色;其次要避免重复,同一片区域传承一致的文化,容易产生相同的路名;最后要注重协调性,不仅是新路名与老路名的协调,也包括新路名与长三角水乡城市道路命名体系的协调,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形成具有特色的群体效应。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城市道路的命名关系到城市运行的便捷和效率,更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必然引起更大的关注和重视,位于长三角区域内的水乡城市路名体系化建立更是迫在眉睫。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探讨道路命名的一些方法,但却没有就水乡城市命名体系化方向展开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总结水乡城市的路网结构和路名特点,之后对水乡城市道路命名体系提出构建方法,对同类型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