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健康视角下海口湾滨水公园慢行绿道使用后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2-11-17 07:49徐明慧陈展川
园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游者滨水绿道

徐明慧 王 昊 陈展川

XU Minghui WANG Hao CHEN Zhanchuan*

(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口 570228)

( College of Forestr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China, 570228 )

滨水慢行绿道作为沟通城市水陆空间的绿色长廊,是城市居民进行绿色慢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POE调查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从生态要素、设施要素、景观要素、公园管理要素4个层面下的19个评价指标,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构建评价体系,对海口湾滨水公园的慢行绿道使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结果提出使用性提升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游者对海口湾滨水公园的综合使用评价较为满意,结合游者特性和行为特性分析,其中生态要素对慢行系统使用的影响最大,景观要素和公园管理要素次之,游憩要素比重最小。

绿色健康;使用状况评价;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滨水慢行绿道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 - 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指出要优化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健身设施,完善健身步道、骑行道、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建设[1-2]。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防疫常态化政策的推进,公共健康问题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城镇居民户外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日常健身运动场所的选择也愈发重要。

城市滨水慢行绿道作为沟通城市与水空间的重要绿色廊道[3-4],拥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和游步道系统,承载着多样化的文体活动[5],其贴近社区、方便易达,是城市居民进行绿色健康活动的重要空间。相对较为狭小的室内空间,滨水慢行绿道拥有开敞的运动空间、优美的绿色景观,避免人群聚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开展步行、跑步、骑行的慢行活动[6],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慢行活动频率,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同时居民的低碳化出行方式以及滨水公园的低碳化建设工艺探索,为实现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7]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慢行系统研究的学科覆盖较广,其中在风景园林学科中对绿道的研究集中于社区、城市公园以及城市城镇绿道系统的构建[8],针对城市滨水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空间、植物等方向设计和优化研究[9],而以绿色健康为研究切入点,对城市滨水慢行绿道进行评价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从城市滨水公园中滨水慢行绿道的使用状况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入手,以绿色健康为出发点,从使用者需求和行为特征角度出发,评价城市滨水公园中滨水慢行系统使用状况[10],进而优化滨水公园环境功能和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更大的现实功能和环境价值,这对促进居民的绿色出行和提升健康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未来城市滨水慢行绿道的设计、管理以及优化都具有借鉴意义。

2 研究地概况

海口湾滨水公园地处海口市海甸岛西南沿海,是还海、还岸、还景于民的休闲生态长廊,是一座全开放性的滨水带状公园。一期工程位于碧海大道西南段,面朝海口湾,背靠海南大学与世纪大桥衔接,建成区拥有3.1 km海岸线,滨水慢行绿道悠长,吸引众多居民与游客来此休闲娱乐,其南与金融贸易区隔海相望,夜间可观灯光秀,眺望海景;邻高级商住区、华彩华邑酒店、华彩游艇协会、海口湾广场活动场所等(图1),满足居民和游客多样出行需求,可保证游者结构层次的丰富度,评价结果呈现更加客观。

图1 海口湾滨水公园区位Fig.1 Location of Haikou Bay Waterfront Park

3 滨水慢行绿道系统POE模型构建

3.1 评价体系构建

滨水慢行活动涉及空间种类众多,需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本文查阅相关领域资料[11-13],从客观表现与主观表达构建评价体系模型(图2)。

图2 滨水慢行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模型Fig.2 Evaluation model of slow-moving greenway system usage

3.2 评价指标筛选

评价指标的选择需考虑其互为独立性、可实施性、可比较性、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合理的评价指标才能构建科学、客观、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并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实施。

3.2.1 指标选取需原则

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其指标选取需遵循以下4条原则:(1)互为独立原则。评价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须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各个指标间又相互独立。即同层次的各指标为非矛盾关系,同时不能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可实施性原则。评价指标在量的选取上不宜过多和复杂,概念上清晰易懂,简单明了;功能上全面无重复,采集需便利可操作,旨在调研问卷的实操中方便收集和整理数据。(3)可比较性原则。在各个评价体系中,同级指标之间具有可比较性,数据之间的可比性有相同特征是前提和基础,不仅要适用于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相同属性的比较,还要适用于不同时间段同一对象自身的比较。(4)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评价体系中既包含客观数据采集的定量指标,也要包含由主观感受判断的定性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对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考虑。

3.2.2 指标筛选方法

(1)频度统计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慢行绿道系统和滨水公园评价的研究内容,参照法规、标准和文献资料选取指标,选择频度高的指标进行统计。

(2)归纳分析法。在分析滨水慢行绿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总结慢行绿道系统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归纳出具有针对性和相关性的指标,即为更系统和客观反映滨水慢行绿道的指标。

(3)专家咨询。在频度统计和归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将滨水慢行绿道评价体系指标咨询校内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风景园林植物设计的5位专家教授,及时调整与修正体系中的各项指标。

3.3 指标评价标准

模型以生态要素、设施要素、景观要素和公园管理要素作为准则层,初步梳理筛选出22个指标因子,在咨询专家后作出进一步调整,删减概念模糊以及联系性较差的因子,最终确定为19个密切相关的指标因子,构建出滨水慢行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指标(表1)。问卷调查引入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将其划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并分别对其进行1-5递减梯度赋值[14-16](表2),对回收问卷各项指标计算模糊综合得分,制定满意度评分标准。

表1 滨水慢行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指标Tab.1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use of the slow travel system

4 研究方法及数据获取

4.1 定量分析及数据获取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17-19]以向专家发起问卷的形式筛选出重要的指标层因子,并在相应标度的指标因子之间进行比较,使得评价结果在1-9权重矩阵的量化分析中以权重的方式呈现,作为POE体系的研究骨架。

为保证判断矩阵逻辑的合理性,需要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设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判断矩阵A的特征根,代入公式(1)进行CI(Consistency Index)一致性指数的计算。后按照公式(2)计算所发放每一份问卷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 Ratio),公式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通过计算当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CR<0.1时,则认为该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反之若CR>0.1,则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修正,直至其通过一致性检验。

根据滨水慢行绿道使用状况评价指标(表1),分别向20位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植物的校内专家及研究生进行咨询并发放专家问卷,构建1-9矩阵标度,对专家打分问卷进行赋值并确定其权重,每份问卷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对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问卷将重新发放给该专家,直至一致性检验通过,最后导入yaahp10.3软件,通过专家群决策中幂法计算专家矩阵结果的平均几何值,后运算得到准则层与指标层的权重值,其中数值越大则表明该指标在对标层中越重要。

同样,基于各指标综合满意度评价标准(表2)形成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对调研区域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分为上下午两个小组采取全天式问卷发放的方式,依据时间段在问卷右上角进行标记,以便整理。调研时间选取一周中一、三、五、六、日5天进行问卷发放(2021年9月6日至12日),对调研对象的选取为应发尽发原则,尊重被调查者的配合程度,尽可能地覆盖全部年龄段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累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7份,回收率96.75%。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将各项指标与五级量表相对性进行1-5递减梯度赋值,并将回收问卷数据输入yaahp10.3制成游客满意度测评表,并输入每份有效的问卷结果,最后计算模糊综合得分,得到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表。

表2 各指标综合满意度评价标准Tab.2 Comprehensive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each index

4.2 定性分析及数据获取

在调研过程中进行定点非参与性和行为痕迹观察,对绿道游者特性和游者行为特性进行统计分析[20],发放调研式问卷调查,基于问卷的有效信息,分别以游者在慢行绿道的使用时间段、人数为x、y轴,年龄段为统计色块,将上述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导入Excel2010,得到不同年龄段游者来园时段分析统计;同上,以游者在绿道的活动、活动人数为x、y轴,进行开展活动的形式以人数进行统计分析。

5 评价结果与分析

定量分析中,由表3可知,准则层中的权重B1>B4>B3>B2,其中B1所占权重高达0.5259,对慢行系统使用的影响最大,其提升和维持是滨水慢行绿道规划建设的重点方向。指标层中C1、C2相较其他指标因子所占权重明显偏高,维持和增加植被环境,进一步增加滨水慢行绿道的固碳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城市的重要生态作用。C5、C13、C14等次之,及时管理和维护对慢行系统质量提升有重大意义。C10所占权重最低,对慢行系统的使用影响最小,需满足居民的使用基本需求,追求高质量建设和必要的定时维护,降低反复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达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目的。

表3 海口湾滨水公园慢行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指标权重Tab.3 The weight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use of the slow travle system

通过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得分(表4)可以看出,使用者对海口湾滨水公园慢行绿道系统的使用评价得分3.52,对其总体使用后评价较为满意;对准则层各指标评价均高于2.50,基本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其中使用者对C11评价为非常满意,而对C7、C8、C15、C19评价分数低于2.50造成较差慢行的体验感,尤其是C7得分仅1.89,因此对于无障碍设施体系的构建是海口湾滨水公园绿道的建设重点。

表4 海口湾滨水公园慢行系统使用状况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得分Tab.4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 of user satisfaction

定性分析中,基于有效问卷信息统计可得不同时段游者人数及占比(表5),由此可知绿道内一天中使用者人数最多的时段是17:00-19:00,占总人数的29.46%,其次是19:00-23:00,占总人数的26.88%,11:00-14:00时间段使用人数最少,仅占1.23%。从使用者的特性(图3)可知,中、青年为主要使用者,青少年使用峰值在17:00-19:00,中青年使用除11:00-14:00时段人数明显偏少外,其余时段人数均较多,是慢行系统使用者的主体,老年人使用时段为集中分布在较为凉爽的早、晚时段。整合17:00-23:00时段是各年龄段使用者人数最集中的时段,该整合时段主要表现为下班或者晚餐后,携家人一同到滨水慢行绿道漫步和锻炼,以及晚间时段进行夜跑的年轻人为活动主体。从游者使用特性分析(图4),慢行绿道内开展散步和跑步活动的人数明显高于开展其他活动的人数,使用者行为偏向穿行经过行为。骑行、锻炼身体、亲水、亲子活动次之,骑行活动人数较少与上述无障碍交通体系欠缺有密切联系,无障碍交通体系欠缺导致骑行车辆困难或者无法进入骑行道,故而此类活动人数较少。垂钓人数最少,其原因受限于没有规范的垂钓场地,造成此类活动难以开展。但总体来看,绿道内开展活动类型丰富,使用者对慢行绿道系统使用感受较为满意。

表5 不同时间段游者人数及占比Tab.5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tourist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图3 不同年龄段游者使用时段统计Fig.3 Statistics on the time period of touris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图4 活动形式及人数统计Fig.4 Statistics on the activity form and number of people

6 提升策略

综上,在实现滨水绿道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同时[21],根据主要使用需求的满意度与判断矩阵权重指标进行从准则层的4个层面提出提升策略。

(1)在生态要素方面,游者的满意度分值较高,均在3.50以上,生态环境营造良好,同时需进一步活化绿道单一功能绿地,提升植物覆盖率,扩大固碳空间范围,提高固碳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22]。水体质量相对而言评分较低,海口湾滨水公园应利用原有良好生态环境基础,重点提升水体质量,其周边水深且旧码头较多,渔船游轮等船只的运行不可避免地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体的治理,一方面需定时对海中漂浮垃圾进行打捞,另一方面需对游轮出海进行合理调控,以减少对海水的二次污染,悠长的海岸线是海口湾公园不可或缺的水体景观,营造水滨绿林的户外体验至关重要。

(2)在景观要素方面,游者的满意度评价不一,其中对动植物景观营造比较满意,对水景观和建筑物、构筑物、小品基本满意,对人文景观较不满意。在动植物景观方面,需进一步体现地域性,丰富热带植物种植,优化配置植物生态群落,提升海南独有彩色植物与芳香植物的搭配,丰富季相变化。在人文景观方面需与水景观和建筑物、构筑物、小品相结合进行提升,水景、小品等应突出海口市和热带地区特色,结合海岸环境营造海口历史文化长廊,向游者科普海口的人文历史以丰富人文景观,适量增加茅草亭等构筑物或小品等重点突出滨海热带地域特色,塑造立体复合驳岸景观,并利用水面光影与植物空间关系变化,提高感知体验。

(3)在设施要素方面,游者满意度评分参差不齐,对标识设施、夜间照明以及水岸安全程度评分均在4.00以上,满意程度较高,鉴于海口居民的夜间长时丰富的活动特色,需继续保持其设施功能性和完整性。在游憩设施和环卫设施质量上,评价均为基本满意,需在园内适度增加,如垃圾桶、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数量,并对损毁的座椅、直饮水器等设施进行维护。而在无障碍设施与服务设施质量方面评价为较不满意,是该公园重点提升方向,园内健身步道与骑行道营造丰富,步行入口均为台阶基本上未设置无障碍通道,且可供骑行车辆进入的入口仅有一处,造成资源利用上的浪费,不利于骑行活动发展,故需结合增设无障碍通道与骑行入口,吸引游客的同时充分发挥骑行的优势,并与漫步真正纳入健康健身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减少自驾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4)在管理要素方面,对日常服务管理、治安管理的评价属于基本满意,而对自然、设施维护管理则为较不满意。海口湾滨水公园在日常服务管理与治安管理方面,体系完善程度较高,能满足游客基本的使用需求。但在自然、设施维护管理方面,完成度较差,公园内直饮水器破损十之八九,座椅、路灯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故对园内设施的维护迫在眉睫,及时修缮维护,补齐损坏缺失的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服务设施建设质量,对提升使用好感度发挥重要作用。

7 结语

滨水慢行绿道作为连接城市水陆空间的桥梁,其独特的性质以及多样的空间承载着城市慢行活动系统,是居民游客休闲锻炼的重要场所,挖掘其空间资源潜力,对提升城市活动品质极为重要。本文从对滨水公园中慢行绿道的使用状况出发,以使用者使用感受为导向,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从生态、设施、景观、公园管理4个维度出发,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构建评价体系,以海口湾滨水公园的滨水慢行绿道为例进行综合测评,较直观地反映滨水慢行绿道存在的问题,为打造低碳环保、贴近社区、方便可达、功能合理、立体复合型滨水绿道公园,及其品质的优化提升提供参考。由于目前国内外将POE体系融入滨水绿道慢行系统研究较少,指标因子的选取不够全面,对数据的处理虽作量化但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数据显示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在数据处理和评价因子选择上更加规范和科学化,以构建更加完整的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游者滨水绿道
王新开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林泉幽致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