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壬梅 刘 飞 夏甜甜*
ZHANG Renmei1 LIU Fei2 XIA Tiantian1*
(1.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济南 250101;2.济南园林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02)
(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China, 250101; 2.Jinan Garde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Jinan, Shandong, China, 250002 )
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及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老旧社区微更新成为城市发展更新的重要举措。“城市针灸”理念视角下的社区微更新作为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改造的一种新方式,具备成本较低、把脉精准的介入特点。以济南市舜玉花园社区为例,基于“城市针灸”理念,结合现状调研进行分析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把脉,运用行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了解居民行为活动频率及功能满意度,最终确定社区微更新的针灸点。并从微小型的点式嵌入、空间多功能重构及多元化智慧社区三方面提出微更新优化策略,为当前老旧社区微更新提供一定借鉴。
针灸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城市针灸;微更新
城市发展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及存量优化背景之下,老旧社区的更新发展已经从传统大拆大建的第4阶段转向小规模的微更新时期[1]。从以往对老旧社区建筑的修葺演变成对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现如今,大量老旧社区基本都面临着人口密度过大、公共空间过于局促或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2]。加之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人们开始居家式隔离,老旧社区未能紧跟时代的变化,居民的现代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加快老旧社区高质量的更新成为城市更新的关键内容。老旧社区更新常采用“拆迁式”的改造方式,通常会在空间环境上发生巨大的改变。而老旧社区因各方面限制,并不能满足在人力、物力上花费巨大且改造时间长等条件。相比之下,老旧社区更适用于通过局部的修补来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微更新”。
社区微更新是指在社区小微尺度的建成空间中组织范围尺度较小、实施灵活、周期较短且投入成本较低的建筑修缮、环境提升、事件重塑等活动,以小中见大的综合导向设计,营造出有归属感和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及空间形态[3]。社区微更新在空间上不是一次完成,是持续发展更新,这与“城市针灸”理论相契合。
“城市针灸”理论(Urban Acupuncture Theory)于1982年由西班牙建筑师和都市研究专家莫拉莱斯(Manuel de Sola Morales)[4]提出。其核心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具有整体性和自愈能力的生物,而不是各种现象拼凑的集合。针灸师是通过对人体穴位的穿刺、按压和注射来释放能量,而在庞大的城市系统中,选择关键的“穴位”(如公共空间)小规模精准介入,让陷入衰退的区域及其周边恢复活力,使城市原有肌理得以延续而又与城市整体发展并行不悖[4]。
“城市针灸”作为一种社区微更新策略,是利用医学理念,在不改变整体社区结构的同时,以点的方式进行小规模的更新改造。这一策略不仅灵活多变而且可以对功能使用频率较低的空间以及未被充分利用的零散空间进行重新归置与整合,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社区微更新与“城市针灸”理论都是在特定范围内针对小区域以点的方式切入进行小规模更新,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来带动周边区域渐进式发展[5]。
“城市针灸”理论在国外的实践运用已较为成熟。美国纽约的佩里公园、中央公园、高线公园都将“城市针灸”理论应用于公共空间的更新,以点状形式实现对场地的激活[6]。法国的图卢兹、鲁贝市,日本东京都等城市相继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微更新改造。其中,以日本东京花田社区的更新为典型案例,在更新过程中,运用集约更新、用途转换、资源再生、盘活存量、让渡返还等具有针灸式特点的方式,实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7]。目前,中国自2016年在上海掀起了老旧社区针灸式改造的浪潮后,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更加侧重从居民的需求出发,将微更新成本较为低廉的特点与“城市针灸”理论下精准把脉的优势紧密结合,以解决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及缺失的功能,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性,提高居民的归属感。
舜玉花园社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经二路,场地南邻济大路、北邻南郊宾馆、东邻山东地税局,位于6大示范区中的老城区中,规划总面积3.8 hm2(图1),受城市发展现状的制约,短期内无法对社区进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近年来,舜玉花园社区空间环境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日常生活环境的需求,加之新冠肺炎的反复和延续,居家隔离及社区封闭管理的不确定性加重了社区环境的问题,因此亟需对舜玉花园空间环境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
图1 区位分析Fig.1 Location analysis
舜玉花园社区绿化面积约1 hm2,绿化率较高,约占社区总面积的31.3%。社区骨干树种以大叶女贞(Ligustrum compactum)、雪松(Cedrus deodara)、法桐(Platanus)、冬青(Ilex chinensis)为主,乔灌木长势良好。地被退化严重,土层裸露,绿地整体高于周边道路。社区环境整体呈现封闭状态,空间环境尺度较小。社区的建筑类型主要包括街巷型楼房及少部分的独栋楼房。社区建筑布局呈现行列式,层高以6层为主,部分建筑质量较差。
综上所述,舜玉花园社区现状条件为:尺度较小,空间可实施性较强,经济条件有限,在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方式上更加适合采用针灸式微更新手法。
引入“城市针灸”原理与思路,将中医学的针灸疗法与老旧社区的更新相融合。利用“望闻问切”找出场地的问题关键所在,选取针灸穴位。(1)利用行动观察法对场地进行初步调研,寻找出场地中空间活力度较高的点。(2)针对空间活力度较高的点进行问卷调研,询问和听取当地居民意见,最终可精准化得到改造价值最佳、功能性不足的潜力点,即针灸点。利用针灸点对场地进行精准化的切入。
2.2.1 空间活力度调查
行动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课题需要,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观察工具,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测和获取数据的方法[8]。此次主要是对舜玉花园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基础性实地勘察调研。(1)对社区内公共空间场地按照空间形态进行点、线、面分类编号(图2)。(2)通过对舜玉花园社区居民人群结构特征及作息规律进行时间段的选择。例如,儿童外出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六日以及放学后,可选择周一至周五15:00~21:00以及周六日的8:00~21:00。青少年的活动时间通常在周一至周五的下班期间以及周六日的休息日。可选择在周一至周五的18:00~22:00及周六日的9:00~22:00。老年人群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日的7:00~21:00。调研时间可分为多次,根据不同时间段对整个社区公共空间进行为期21 d的观察记录(图3)。对场地内每一区域进行空间形态的编号,并进行调研记录,最后进行整合,从而筛选出社区居民行为活动频率较高的点(图4)。
图2 场地空间编号图Fig.2 Site space number diagram
图3 调研统计图Fig.3 Research statistics
图4 社区民居行为活动频率点Fig.4 Frequency point of community residential housebehavior and activity
2.2.2 功能满意度调查
在居民行为活动调查中分析得到社区居民在空间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点,并针对这些点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9]。问卷设计将分为两部分:专家问卷与群众问卷。
(1)专家问卷是基于对近年来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相关文献的归纳(表1),同时结合现场调研进行深入分析,对各个元素梳理整合得到老旧社区景观评价指标的初选。运用SPSS软件对初选指标进行科学的筛选归纳,最终利用DeIphi专家咨询方式确定老旧社区景观评价的各项指标。
表1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相关参考文献归纳[10]Tab.1 Summary of related references in the old community public space10]
邀请具有老旧社区景观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5位专家,对各项指标因子进行两两重要性比较,根据量化赋值标准填写问卷。
具体计算步骤基本如下:
将判断矩阵中的元素进行归一化计算后再求积和,见式(1):
其中,对得到的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得到目标层的权重向量,见式(2):
其中,计算特征向量W的最大特征值,见式(3):
其中,进行一致性检验,见式(4):
通过上述过程对各个指标层进行赋值计算,输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所有判断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因此,计算所得各自的相对权重向量有效,最终输出权重计算结果,运用Yaahp软件对专家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老旧社区评价体系及权重因子结果(表2)。
(2)群众问卷主要是对舜玉花园社区居民活动频率较高点进行问卷发放[11]。问卷填写是基于专家问卷的各项指标层,居民根据实际情况与感受进行主观上的合理评价,并且对问卷中调研对象的年龄段、性别以及对社区空间使用频率与感受等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来了解居民需求。问卷发放分别选择在休息日与工作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
将研究结果划分为“非常合理、比较合理、一般、不合理、非常不合理”5个等级,赋值分别为“5、4、3、2、1”。分别在舜玉花园社区各个公共空间点中随机发放问卷20份,共计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对各个评价因子取加权平均值,若Wi∈(0, 1],则Wi=1;若Wi∈(1, 2],则Wi=2;若Wi∈(2, 3],则Wi=3;若Wi∈(3, 4],则Wi=4;若Wi∈(4, 5],则Wi=5,通过确定的指标体系和各个层析的权重结合舜玉花园社区的实际情况应用Yaahp软件进行赋值计算。
最终得出各个点的准则层权重矩阵如图2中的H点:
再次对其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目标层矩阵:A1=(4.8042,3.5584,3.0000,2.7155,5.0000)。结果表明目标层的综合得分为3.2638,属于比较合理。运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舜玉花园社区各点的分值(表3)
表3 舜玉花园社区各点分值表Tab.3 Table of The Points of Shunyu Garden Community
通过对舜玉花园社区各个点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不难发现,道路交通与附属设施这两项各个点的分值在比较合理与非常合理的范围内。因研究结果与现状情况基本保持一致且无需进行微更新改造。而植物绿化、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空间基本在一般与非常不合理的范围内。评价的最终结果与现实较为符合一致。结合前期对舜玉花园社区实地调研结果,总结出以下问题(图5):
图5 现状问题Fig.5 Current situation
(1)公共空间问题。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居民在社区内的主要活动与功能空间的不平衡,次要矛盾是社区内围绕居民楼之间所产生的废弃空间导致功能性单一或缺乏,大量的废弃空间满足不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开展多样活动的需求。除此之外,建筑的转角与入口空间处理不当往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问题,通常是边缘化、碎片化造成大量封闭感的消极空间,这类消极空间缺乏吸引力且居民使用频率较低。
(2)公共设施问题。社区内多数健身器材、娱乐设施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化且并未真正意义上实现设施共享。封闭式的舜玉花园社区在两处游园和广场处的公共设施配置上尚不完备且缺乏完整性设计,存在种类过于单一等问题。
(3)绿化问题。社区内地被退化以及土层裸露严重。植被类型较为单一,在视觉景观上过度雷同。
社区内各点的综合平均分为2.8122,其中A、B、F、G点的综合分都在平均分之下,表明其是居民对空间使用频率较高而功能性不足的具有代表性的针灸点。根据前期权重计算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在老旧社区准则层各要素的排序结果为:公共活动空间、植物绿化、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附属设施。说明对A、B、F、G各个点应按照公共活动空间、植物绿化、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附属设施的顺序重要性来进行微更新改造。由于舜玉花园社区A、B、F、G各点的模糊评价结果中表明需要在公共活动空间、植物绿化、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进行整改提升。社区内公共空间具体整改措施可以从舜玉花园社区景观评价指标层入手。
舜玉花园社区中F点在空间特征上代表社区交通道路型线性空间。与“针灸理论”中的经络具有相似的特征,纵横交错的结构是社区道路交通的重要保证空间。
绿化植入法是使用植物元素来塑造城市绿色公共空间,是一种重要的针灸式设计方法[12]。通过对绿色公共空间的建设,来提高空间的社会活动性,激活公共空间的生命力,给城市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效益[12]。F点设计更新的整体空间面积过于狭长,可在主要过道型的线性空间上设置一些瘦且高的长条型种植箱,种植容易成活的植物,便于后期养护管理。同时在过道的边界处设置可折叠式座椅,使过道型的线性空间兼具观赏和使用功能(图6)。
图6 线性空间改造示意图[13]Fig.6 Linear space transformation[13]
考虑到绿化植入法在时间、空间上没有较高的限制,因此也更适合场地面积较小及功能缺失,围绕在居民楼宇之间的宅前中小型边缘化、碎片化的点状空间。以场地中的B点为例,绿色植物以“点”状形式切入到消极空间中,既可以弥补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需求,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成本进行社区空间的微更新。例如,通过组建临时性的种植池,或是利用各类废弃材料充当绿植器皿与构筑物相结合[14]。在宅前中小型的消极空间如临时组建的种植池,可以根据场地空间任意组合,空间功能也可以根据居民的需求随时进行场地特点及需求的整改[15]。将静态型的消极空间转变成动态型公共空间,力求植物种类与形式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利用针灸点激发人们开展多样活动、提高社区活力度及弥补场地功能性质的不足(图7)。
图7 边缘化、碎片化空间改造示意图Fig.7 Edged and fragmented space transformation
在新冠疫情的警示下,公共空间健康问题成为影响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功能的首要内容。场地中A、G点作为广场是居民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活动空间,所以广场空间应该满足社区居民对各类娱乐性活动的新型需求。国内的老旧社区在疫情防控问题上可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防疫生活圈建设模式,以中小学为中心,基于邻里生活圈构建基层防疫减灾功能单元[16]。在公共空间内划分不同级别的区域,使公共设施具备防疫与避难功能,以便居民熟悉环境与路线以应对不同级别的疫情。
高度重视社区公共空间的合理性与健康性,让公共设施兼具防疫避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功能。例如,在广场空间中设置TULIP装置(图8)。TULIP装置是由ADHOC Architects主导为蒙特利尔公园及街道设计添加的社交元素。该装置可以解决疫情所造成的居民社交安全距离问题,并为场地提供带有辨识度的多功能娱乐空间,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使之不单一乏味。由于受场地空间大小限制,TULIP装置的大小及形态可随着场地空间的大小进行一定的调整。在场地内部安装滑行轨道,并将原本静态的TULIP装置底部也安装滑轮成为动态化装置,目的是利用装置可移动式的特殊性对场地功能进行动静结合,使居民自主划分不同级别的区域以便应对不同级别的疫情(图9)。同时作为激发场地活力的催化剂,可以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置换与叠加的多功能重构,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性[17](图10)。
图8 TULIP装置示意图Fig.8 Schematic of TULIP device
图9 日常与防疫不同状态下空间的运转模式Fig.9 Daily life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are under different states of spatial operation mode
图10 空间多功能重构Fig.10 Space multi-function reconstruction
老旧社区的服务及管理体系因疫情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完善老旧社区智慧管理体系成为疫情防控的首要内容。打造高科技的智慧社区就要从社区的硬件设施着手。应以设施设备、智慧系统作为切实可行的针灸点对老旧社区进行公共空间微更新,共同打造符合时代特色的高科技智慧社区。
舜玉花园围绕社区居民需求作为出发点,引入各类新型科技手段,依托新型服务设施,利用互联网+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号,设置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各类公共服务精准落实到社区居民,打破以往“僵尸化”的服务形式。在公共生活服务方面,构建社区网络购物、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等基础性功能。在应急防控服务方面,从防控疫情前、防控疫情中、防控疫情后三个时间维度上把控疫情(图11),提前做好应急性公共空间,增加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以减少细菌病毒的传播速度;保障社区医疗储备配合5G云诊室实现远程问诊,防治人群流动出现交叉感染;精准落实社区居民服务,增强社区自我应对能力及虚拟场所空间的更新。
图11 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流程图Fig.11 Flow chart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smart communities
为减少病毒传播途径,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箱和智能外卖存放系统(图12)。在帮助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好习惯的同时节约时间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图12 智能回收站、储物区(意向图,改绘自雕楼公众号)Fig.12 Intelligent recycling station, storage area (intention diagram)
城市针灸作为社区改造手段,更加精确地针对老旧社区的问题。舜玉花园社区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通过详尽调研并与居民沟通,创新传统老旧社区改造方式。从传统型社区转变为智慧型社区,从打造空间转变为再造场景,从整改建筑转变为调改生活,为未来社区及居民自发使用空间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老旧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对象,结合实际情况,推进智慧基础化建设,加快对社区微脑的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