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防治药剂大田筛选试验

2022-11-17 02:11:08李小虎伍强强房欢欢许彦蓉杨景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乳熟期基腐病苯醚

李小虎 伍强强* 房欢欢 张 明 许彦蓉 杨景丽

(1蒲城县植保植检站,陕西蒲城 715500;2蒲城县种子工作站,陕西蒲城 715500)

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蒲城县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中等偏重[1]。为探究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方法,2017—2019年持续3年开展小麦茎基腐病防治药剂大田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出最佳防治药剂,同时掌握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蒲城县陈庄镇内府村。地块平整、排灌方便、地力均匀,2016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减产80%。整个生长期除试验药剂外不使用其他杀菌剂,栽培管理条件同一般大田。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小偃22。

供试药剂有3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咯菌腈·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青岛奥蒂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灭菌唑悬浮种衣剂(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悬浮剂(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提供)等。

1.3 试验设计

1.3.1 2017年试验设计。试验设9种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药剂除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设推荐浓度1个处理外,其余8种药剂均设置推荐浓度和1.5倍推荐浓度2个处理。对照(CK1)以清水拌种。试验各处理设计见表1。3次重复,共54个小区,试验小区面积133 m2。

1.3.2 2018—2019年试验设计。2018年选取2017年初筛防效较好的几种药剂开展验证试验,并以喷清水为对照(CK2)。2019年继续开展验证试验,同时加入新拌种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 mL、27%苯醚·咯·噻虫嗪40 mL处理,并以喷清水为对照(CK3),试验设单一浓度,拌种方法、药效调查方法及数据处理办法同2017年。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出苗情况调查。播种后10 d调查出苗情况。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点,每个点调查1 m单行的出苗数,测量株高 (地面以上至每株最高叶尖的平均高度)、根长,记录叶数和根数,观察分析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安全性。

1.4.2 药效调查。在小麦灌浆—乳熟期调查,作为病害最终发生情况统计。每个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点取25株苗。将植株连根挖出,保持根系完整。将取回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分级调查,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2-3]。灌浆期及乳熟期分级标准:0级,整株无变褐;1级,根部变褐;3级,地上部分第一茎节变褐腐烂;5级,地上部分第二茎节变褐腐烂;7级,病斑超过第二茎节,但无白穗;9级,病斑超过第二茎节,有白穗。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D=Nd/N×100;

X=Σ(Ni×i)/(N×发病最高级数值)×100;

P=(X1-X2)/X1×100。

式中:D为病株率,单位为百分数(%);Nd为病株数;N为调查总株数;X为病情指数;Ni为各级病株数;i为相对级数值;P为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X1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X2为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

1.5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0和DPS数据处理系统统计分析数据[4],并用邓肯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7年不同处理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

2.1.1 苗期安全性。由表2可知,苗期观察,各种拌种药剂对小麦苗期均安全,无药害症状出现。不同处理小麦的株高、叶数、根数、根长均有差异,但差异不大。

表2 2017年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安全性

2.1.2 不同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由表3可知,在小麦乳熟期调查,不同处理间病指防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数药剂推荐浓度的病指防效优于1.5倍推荐浓度,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0.0 g(推荐浓度)拌15 kg种子处理病指防效最好,其次为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0 mL(推荐浓度)和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30.0 mL(推荐浓度)。

表3 2017年不同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

多数药剂推荐浓度对白穗的防效优于1.5倍推荐浓度,其中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0 mL(推荐浓度)、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30.0 mL(推荐浓度)、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L(推荐浓度)、2.5%灭菌唑悬浮种衣剂22.5 mL(1.5倍推荐浓度)拌15 kg种子处理白穗防效均为100.00%,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0.0 g(推荐浓度)拌15 kg种子处理白穗防效为80.98%。

综合分析各处理试验结果认为,在不同供试药剂和浓度中,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推荐浓度、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较好;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2.5%灭菌唑悬浮种衣剂1.5倍推荐浓度对白穗的防效显著,均为100.00%。

2.2 2018年不同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

2018年选择2017年试验防效较好的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推荐浓度、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4种药剂继续开展验证试验。

由表4可知,2018年不同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 其中,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200 g、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 mL、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30 mL拌15 kg种子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指防效均在65%以上。

表4 2018年不同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

2.3 2019年不同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

2018年试验各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因而2019年继续开展验证试验。选取2018年防效均在65%以上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推荐浓度,2017年白穗防效为100%的2.5%灭菌唑悬浮种衣剂1.5倍浓度,同时加入新的试验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0 mL、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0 mL开展拌种试验。

由表5可知,2019年不同处理间防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均在70%以上。其中: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0 mL拌15 kg种子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防效最好,达85.89%;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0 mL拌15 kg种子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次之,为84.22%。

表5 2019年不同处理对乳熟期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药剂对小麦苗期安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株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1.33%。有研究发现,在干旱年份土壤墒情处于临界值时,三唑类拌种剂会导致出苗较晚,造成小麦出苗率下降[5],故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虽对白穗的防效较为突出,但不推荐使用。

综合分析2017—2019年试验结果,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防效显著且稳定,2017—2019年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6.79%、65.29%、85.89%,2017年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白穗防效为100.00%;2017—2018年12%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推荐浓度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9.78%、68.89%,2017年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白穗防效为80.98%;2017—2019年50%甲基托布津悬浮剂推荐浓度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5.09%、66.58%、71.95%,2017年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白穗防效为100.00%。

2019年试验结果显示,27%苯醚·咯·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0 mL拌15 kg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指防效达到84.22%,但其防效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的病指防效,最高可达85.89%;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白穗防效可达100.00%,即使是2018年小麦茎基腐病重发年份,药剂拌种的防效也在60%以上。小麦茎基腐病为土传病害[2-3,6-7],病原菌主要存活在土壤及病残体的菌丝体上,侵染小麦根部或茎基部,引起茎秆变褐腐烂,严重时出现枯白穗。因此,药剂拌种是防治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

普查发现,2018年小麦茎基腐病属于重发生年份,2018年试验药剂整体防效均相对偏低,防效最高仅为68.89%。由此可见,药剂拌种是小麦整个生育期防治茎基腐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有限。研究发现,小麦拔节期至齐穗期为茎基腐病侵染高峰期,此时药剂拌种药效下降,病原菌开始大量侵染小麦根茎基部,引起小麦发病,造成危害甚至减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仅靠单一药剂拌种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6-7],需要结合优选抗病品种、土壤改良、叶面喷雾等综合防控措施,更好地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

猜你喜欢
乳熟期基腐病苯醚
苯醚甲环唑复配型杀虫剂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中国种业(2021年2期)2021-03-01 05:01:4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浙江化工(2019年6期)2019-06-28 01:05:46
攀西地区冬闲田种植晚熟型燕麦的最佳刈割期研究
中国奶牛(2019年1期)2019-02-15 07:19:42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