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铁芬,秦方洲,黄爱仁,谢红玲,卢翠美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儿科,广西 南宁 530000)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特点为见效快、效果明显[1]。由于小儿自身血管管强小,缺乏皮下脂肪保护,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静脉药物外渗等现象,若输注药物速度较快会导致血管压力上升、血管扩张,而甘露醇等高渗性药物会刺激血管造成痉挛、收缩,进而增加输液外渗发生率[2]。药物外渗是指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所致药物自血管中漏出进入到血管周围组织,当药物外渗后,会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炎症等,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组织溃疡及坏死,患者即使经有效治疗后也会留下疤痕[3]。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中药外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皮肤损伤、疾病治疗中,并取得显著成效[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及分院住院的静脉输液渗漏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运用自拟黄五醇溶液局部热敷治疗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埌东医院及其分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的静脉输液渗漏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个月~8岁,平均年龄(4.56±1.36)岁;体重3~26 kg,平均体重(14.53±1.65)kg;病程2~10 d,平均病程(6.01±1.24)d;严重程度:Ⅱ级28例、Ⅲ级12例;渗漏面积4~16 cm2,平均渗漏面积(9.98±1.25)cm2。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年龄(4.69±1.45)岁;体重3~27 kg,平均体重(14.89±1.72)kg;病程2~10 d,平均病程(5.97±1.26)d;严重程度:Ⅱ级27例、Ⅲ级13例;渗漏面积4~16 cm2,平均渗漏面积(9.93±1.28)cm2。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严重程度、渗漏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出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0~14岁;渗漏发生时间为2 h内;外渗局部红肿面积2 cm×2 cm~6 cm×6 cm;渗漏和肿胀部位皮肤均为手背或足背。排除标准:家属言语表达能力较差;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对酒精和黄连及五倍子过敏者;外渗的部位皮肤有溃烂者;外渗局部红肿面积<2 cm×2 cm或>6 cm×6 cm;不在规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范围者。
1.3 方法 两组患儿在发现输液渗漏后,均需要快速进行湿敷处理。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热敷患处皮肤进行治疗,具体见下:选用我院采购的硫酸镁注射液(裕松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5692,规格:10 ml:2.5 g)配置药液,控制浓度为50%,并进行预热,温度控制在37 ℃~40 ℃;将2块无菌脱脂纱布块浸泡在药液中,以不滴药液为宜,之后敷贴在输液渗漏局部红肿区域。每次敷贴时长30 min,2次/d,持续3 d。观察组采用黄五醇溶液局部湿热敷患处皮肤进行治疗,具体见下:选取中药黄连50 g、五倍子100 g,将其放入研钵中粉碎为小颗粒,并加入500 ml 75%的乙醇溶液浸泡7 d,去渣留药汁待用;使用前预热药汁,温度控制在37 ℃~40 ℃;将2块无菌脱脂纱布块浸泡在药汁中,以不滴药液为宜,之后敷贴在输液渗漏局部红肿区域。每次敷贴时长30 min,2次/d,持续3 d。治疗期间,注意关注患儿面色,检查皮肤肿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上报处理,确保患儿生命安全;做好家属安抚工作,介绍出现药物渗漏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获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利于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患儿病情恢复。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愈[5]:患儿在进行相关治疗后,局部软组织红肿消退,疼痛消失且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显效:患儿在进行相关治疗后,局部软组织肿胀范围最大直径≤2 cm,偶有轻微疼痛,皮肤颜色恢复正常;好转:患儿在进行相关治疗后,局部软组织肿胀范围最大直径2~3 cm,皮肤瘀红有消退,疼痛缓解;无效:患儿在进行相关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②患儿家属满意度: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30分)、专业水平(40分)、心理护理(3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③依从性评分:采取自制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儿依从性,包括治疗依从性评分(50分)、护理依从性评分(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儿的依从性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48),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服务态度27.26±5.26 21.85±5.69 4.416 0.001专业水平37.26±6.26 31.48±6.26 4.129 0.001心理护理25.96±5.65 21.15±4.26 4.299 0.001 n 40 40总分90.48±6.59 74.48±6.87 10.630 0.001
2.3 两组患儿依从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治疗依从性评分45.79±3.88 39.87±5.24 5.742 0.000护理依从性评分43.27±3.92 39.93±5.31 3.200 0.002 n 40 40
静脉输液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或血液由静脉输入到体内的方式,以此纠正机体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发挥治疗效果[6]。静脉输液为患儿临床治疗的常用给药途径,静脉输液外渗是常见的不良事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于患儿的关节处进行穿刺,会受患儿频繁活动引起针头移位,从而发生渗漏情况[7];②固定不牢:穿刺后,选择的胶布粘性较低,或敷料松动未及时发现和更换,穿刺部位固定方法错误,从而形成输液渗漏;③血管使用不合理:穿刺时选取的血管较细,输入高渗液体、刺激性大的液体或输注速度较快,从而出现渗漏情况[8];④感染因素:患儿年龄较小,机体抗病能力较弱,穿刺部位消毒不合理,易发生感染情况,从而增大药物渗漏风险[9]。患儿常表现为局部皮肤颜色苍白、肿胀等,如未及时处理,随着输液时间延长,可引起血管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形成皮下坏死,甚至留下永久性瘢痕,影响皮肤美观性[10,11]。当发生药物外渗后,应当积极予以措施干预,立即停止输液,尽量回抽外渗液体,及时对症处理,局部制动并抬高患儿患肢,快速消散渗液,减轻患儿痛苦,如需继续输液要更换穿刺部位,并加强输液期间巡视工作,防止再次出现此类情况[12]。传统硫酸镁湿敷会加重高渗性液体渗漏引起局部组织脱水,刺激血管与周围组织,引起炎性改变,造成局部皮肤坏死[13-16]。自拟黄五醇溶液中含有黄连和五倍子,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五倍子性味酸涩寒,有敛肺降火,涩肠敛汗止血等功效[17-20]。两者合用并配合75%乙醇融合混合后浸泡外用发挥消肿、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黄五醇溶液湿敷的治疗效果较好,可能与药汁有效成分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渗血、渗液快速被组织吸收,从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脉散结的效果有关[21,2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拟黄五醇溶液湿敷已经获得患儿家属的普遍认可,这可能与用药后可帮助患儿快速缓解肿胀及疼痛现象,患儿哭闹减少,患儿耐受性较好有关。另外,在治疗期间实时与家属沟通交流,随时解答家属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属满意度。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与传统硫酸镁湿敷相比,自拟黄五醇溶液使用过程中患儿的依从性更强。其产生原因可能与用药湿敷后患儿疼痛症状减轻,舒适度提高有关,更利于患儿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自拟黄五醇溶液局部热敷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治疗中,能进一步改善局部肿胀症状,缩短患儿治疗时间,提高疗效,且家属满意度和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