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春环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关子镇中心小学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效课堂的构建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更是广大教师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从以往的“被动倾听”转变为“积极思考”,从以往的“鸦雀无声”转变为“热烈讨论”,从以往的“纹丝不动”转变为“自主探索”。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和讲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和内化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全面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这时候,折射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如何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具有吸引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呢?
一是未能改革理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更加看重数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进而忽视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导致了数学知识未能与学习能力紧密结合。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只要求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盲目地去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缺乏主动思考。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等到了学生以后遇到相似的内容,学生仍旧不知道如何探究,影响了他们的数学素养成长。
二是未能创新形式。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数学教学形式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忽视了形式的创新,口头讲述法仍旧是他们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虽然说这种形式可以快速将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但是过于枯燥、无趣,整个数学课堂的氛围也比较沉闷,难以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缺乏了数学学习兴趣的支撑,学生难以产生较强烈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将会变得十分低效,甚至是无效,进而阻碍到学生的数学进步。
三是未能完善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师看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他们开展数学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这样的错误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自觉地会发生一些偏倚,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数学教学评价也较高。这样的数学教学评价是不公平也不全面的。
一是响应新课程改革。现如今,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积极响应。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与以往的传统数学教学不同,除了关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以外,还看重学生各方面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锻炼和培养,这与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刚好相符。因此,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构建是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表现。二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丰富多彩且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必备素质。要想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那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和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而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刚好满足这一要求,即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下而有所提升。
创设数学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学习能力较弱,若是新学的数学知识超出他们的认知和理解,那么他们将难以快速接受和内化。对于他们来说,最熟悉的就是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抓住这点,从现实生活的情景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和学习其中的数学知识,以此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这样不仅可以让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变得“接地气”,更容易推动学生亲近数学课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价值,进而端正他们的数学学习态度。比如,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有几口人呢?”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十分亲近且熟悉,他们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再向学生展示班级里面的人数和学校的人数,并且让学生一起大声读出这些数字。接下来,再继续向学生展示城市的人口数乃至整个国家的人口数,以此让学生意识到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当看到城市和国家的人口数据时,学生纷纷表示很熟悉,但并不认识。这时候,教师再自然引入本节数学内容的学习。此外,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大数,看学生是否可以正确认出并读出。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大数,学生也自然地进入良好的数学学习状态。
组织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开展合作、探究型数学课堂,意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落实,组织小组合作,以此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这也就要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实际基础,做到合理分组,并且设计出难度适中的数学探究任务。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有效且充分地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成就感,最终切实提升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比如,在学习“可能性”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做好分组,并且让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三个黄色乒乓球和两个白色乒乓球,为本次的小组活动做好准备。接着,让小组开展摸乒乓球的活动,并且做好记录,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随机事件的发生。在本次小组活动中,有的成员负责摸球,有的成员负责记录摸出球的颜色,有的成员则负责总结,等等,每一个学生都十分积极,整个数学课堂的氛围十分融洽。之后,再留出时间让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进而引入本节数学内容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组织这样的小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且亲身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更容易加深他们对本节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利用信息技术 小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主学习性比较差,导致了他们常常难以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上,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数学进步。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却是非常强,若是把握得好,可以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变成数学学习的催化剂。而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往往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知识的讲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教师需要巧妙地将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联合起来,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比如,在学习“位置”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第一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师视角中教室里面的座位照片,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出学生的座位。经过思考之后,学生说自己的座位在第3 排第2 个等。第二步,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运用列和行进行描述,并且让学生按照这个样式描述自己的位置。等到学生练习得差不多之后,再引入数对的方式进行描述。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再次展示图片,随机指出图片上的一个位置,看哪一个学生可以快速描述。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而不是直接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成长。
开展分层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千差万别,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也处于不同的层面。若是教师仍旧选择采用统一的数学教学内容,那么有的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有的学生则认为过于简单,只会进一步加大他们之间的数学差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分层数学教学的开展,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那么,教师需要留心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和进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数学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出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比如,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满足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及时开展分层数学教学。第一步,可以从学过的整数加法开始。“爸爸吃了两块饼,妈妈吃了一块饼,那么他们一共吃了几块饼呢?”由于是学生学过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可以挑选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既能帮助他们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树立学好这门课程的自信心。第二步,引入本节内容。“一张饼可以分为四块,那么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几张饼呢?”这时候,再让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数学课堂的一分子,那么学生最终的数学学习质量自然会得到一定提升。
设计趣味游戏 某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课堂的活跃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保持课堂的活跃度,也就是保证学生最终的学习效率。而最能调动课堂活跃度的途径就是趣味游戏的设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目标,围绕实际的数学知识积极设计趣味的数学游戏,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这样不仅仅可以给学生提供较为活跃的数学课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在游戏中积极地探究和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活跃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设计趣味的数学游戏——“知识大比拼”,教师说出名称,学生则需要抢答说出用字母表示的简称,看哪一个学生回答得又快又好。接下来,开始游戏,教师说:“中央电视台。”比较细心的学生可能就会知道是CCTV。之后,教师还可以再说世界杯篮球赛、车牌等等,不仅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可以用字母代表很多东西,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等到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扑克中的字母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以此引入本节数学内容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引入趣味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
引导学生操作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但若单单只让学生接受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那么学有所用很难实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根据实际的数学知识,教师设计出相应的操作活动,指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和理解数学知识。如此既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比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数学操作活动: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拼成12 个完全相等的正方形,并且观察这些正方形,思考如何把这几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时候,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之后,再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操作过程。有的学生说自己一排摆六个正方形,一共摆两排;有的学生则说自己一排摆了三个,一共摆了四排等等。学生可能以为只是简单的摆图形,而教师则需要结合这些图形引入因数和倍数的学习,并且以其中一个摆法为例,列出相应的式子,使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操作,而不是直接讲解数学理论知识,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更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完善教学评价 高效课堂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完善数学教学评价,以此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一方面,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学习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优点,教师也应该大方表扬,以此形成激励,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口头评价和物质奖励进行结合,即当某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比较突出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物质奖励,以此表示对他们的肯定。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且加以表扬。某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在本节课堂上一直都积极回答问题,并且了解到圆的各部分,也能正确指出圆的特征,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点进行正向评价,形成激励。同时,教师还可以再附加上物质奖励,像铅笔、橡皮等等,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若是学生在数学课堂的表现不是很好,教师也需要及时指出。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这样完善数学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容易推动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高效课堂的内涵,并且积极探索有效的构建策略,营造出愉悦且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效数学课堂中,最终在高效数学课堂中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