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建 陈 雷 冯 俊 包立英
(1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洪泽 223100;2 中种集团江苏分公司,南京 220014)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地种业管理部门(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安全性种植测试示范展示评价活动,在参试品种植株生长关键时期组织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者田间现场观摩评价,看禾选种,一个又一个新品种脱颖而出,在较短时间内得以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垦稻88 水稻新品种是山东省郯城县种苗研究所和郯城县精华种业有限公司用H301(镇稻88 选系)与连嘉粳1 号(秀水405 选系)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粳稻品种,2019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稻20190005。江苏省于2020 年通过该品种引种备案,引种备案号为(苏)引种(2020)第024 号(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2020]第1 号),是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稻品种。
1.1 生物学特性垦稻88 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色浓绿,叶姿挺直,抗倒性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株高95.2cm,全生育期150.1d,比对照徐稻3 号迟1.1d;亩有效穗数21.7万穗,每穗总粒数140.8 粒,每穗实粒数128.0 粒,结实率90.9%,千粒重27.7g。
1.2 品质分析2016 年、2017 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试,稻谷出糙率84.2%、整精米率72.6%、长宽比1.8、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7%、胶稠度73.5mm、直链淀粉含量16.2%。
1.3 抗性表现2019 年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抗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高感黑条矮缩病。
2016-2017 年参加山东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 年平均产量675.4kg/667m2,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6.1%;2018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5.4kg/667m2,比对照临稻10 号增产8.2%。2019年引种单位郯城县精华种业有限公司自行组织开展江苏省引种试验,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676.5kg/667m2,比对照徐稻3 号增产1.8%。
2019-2021 年,淮安市洪泽区种子管理站连续3 年对该品种进行安全性种植测试,每年每个品种试验展示面积3335m2,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为776kg、763kg、687kg,分列参试品种第2、1、2 名。由于高产稳产,抗病性好,抗倒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适口性好,综合表现比较突出,观摩评价受众度较高,推广应用潜力较大,淮安市洪泽区种子管理站于2020-2021 年对该品种丰产高效关键技术进行了示范展示集成,以期为该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3.1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选用60cm×30cm 硬质塑盘、水稻育秧专用基质,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根据麦收腾茬进度及秧苗适龄移栽期精确计算适宜播种期,5 月下旬播种,综合基本苗、千粒重、发芽率等因素精确计算播种量,原则上大田用种量4kg/667m2左右;壮秧标准为适龄(叶龄3.5 叶左右、秧龄18~20d)、健壮(苗高20cm 左右、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株矮壮)、适机(盘根带土、厚薄一致、形如毯状、提起不散、尺码规范)。
药剂浸种,暗化催芽 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0~3000 倍液于日均温20℃左右时浸种60h,或者用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苗期蓟马等。药剂浸(拌)种后以干种子130g/盘为标准置换浸种后种子重量(约200g)机械播种置盘,基质底层厚度2cm 左右、覆盖厚度0.5cm 左右,叠盘30 层左右暗化高温高湿促齐苗,胚芽顶盘后摆盘于苗床,摆平、摆齐、摆正、摆紧,无纺布覆盖,封严封实,保温保湿,防止漏气干枯影响秧苗生长盘根,确保健壮毯苗成品率。
精细管理,培育壮苗 出苗至2 叶1 心期调温控湿,保持日均温28℃左右,促根控旺防徒长;2 叶1 心期后视苗情温控管理,保持日均温25℃左右;苗期保持基质含水量≥70%;当覆盖层基质被秧苗大片顶起及时揭膜炼苗,晾干表面基质,喷洒揭膜水并保持秧苗叶清面洁健康生长。栽前3~5d 控水炼苗,减少苗体自由水含量,提高碳素水平,增强秧苗抗逆能力。
用好送嫁药,预防病虫草 采用全营养专用基质塑盘育秧,苗期无杂草发生。秧苗1 叶1 心期用枯草芽孢杆菌1g/m2+海岛素适量喷雾预防立枯病、青枯病等;秧苗移栽前2~3d,苗床施用“送嫁药”,用三环唑、烯啶虫胺等预防稻瘟病、稻飞虱、螟虫和稻蓟马等。苗床喷药,集约防控,带药移栽,省工节本,减药增效,绿色环保。
3.2 精整大田,规范栽插秸秆还(离)田,精(平)整大田 机插大田的整田质量直接关系到秧苗栽插质量、栽后生育进程、适时群体素质、高产要素构建、稻米品质孕育等。对于小麦秸秆还田的田块,在小麦收获时,需将秸秆粉碎成5~10cm 长度,均匀喷撒于田间;对于小麦秸秆离田的田块,在小麦收获时,关闭秸秆粉碎装置,收割后及时选用秸秆打捆机械将秸秆打捆离田;无论是秸秆还田或是离田,留茬高度均以不高于15cm 为宜;旋整前结合基肥撒施使用秸秆腐熟剂1kg/667m2匀拌匀撒,加速秸秆腐烂速度,集中快速释放毒素,预防栽后秧苗中毒僵苗[1];选用大功率旋耕灭茬机,耕翻土壤深度15~18cm;旋耕后灌水沤田,浅水耙整,不重不漏,田面高低差度≤3cm,表土软硬适中,泥脚深≤30cm,泥浆深5~8cm,水深1~3cm,精整沉实2~3d 后移栽,达到田平、水浅、肥足、泥熟、无残茬,栽后高不露墩,低不淹苗。
合理起运,规范操作 栽前1d 浇一次透水,起苗当天不浇水,随起、随运、随栽,起运秧卷堆放层数不超过5 层。
薄水均匀栽插,合理群体结构 通过近3 年来对该品种安全性种植测试示范展示试验研究,垦稻88 分蘖力较强,实现750kg/667m2以上机插高产目标,预期亩成穗数22 万穗左右,适宜群体基数为5.5万苗/667m2左右,即株行距12cm×30cm、3 苗/穴左右、1.8 万穴/667m2左右,浅水匀插防僵苗,因种制宜定群体。
3.3 合理肥水,精准运筹减肥控量环保,增产提质增效 根据垦稻88 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减肥控量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以控肥减量绿色环保为宗旨,以增产提质增效省工安全为目标。中上等肥力田块使用富含锌、镁、硼等微量元素的51%绿洲缓释掺混配方肥(N-P2O5-K2O:26-11-14)25kg/667m2作基肥,分2 次追施尿素25kg/667m2(返青分蘖肥15kg/667m2、拔节孕穗肥10kg/667m2),抽穗扬花期结合病虫统防统治分2 次喷施98%磷酸二氢钾200g/667m2,满足水稻灌浆期对钾元素的需求,源足库盈,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升米品质。
间歇定量灌溉,水肥耦合高效 根据水稻生长需水特性,推广定量灌溉、间歇灌溉技术,实现水分管理与肥料吸收的水肥藕合高效运筹目标。做到栽后露田透气、3cm 定量浅水分蘖、80%够苗断水搁田沉实、分次轻搁促根,群体转化迅速;拔节孕穗期浅水层间歇灌溉,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增强植株抗性,改善受光姿态;扬花结实期湿润灌溉,收获前一周灌跑马水,保持植株活熟到老。
3.4 封杀除草,防治病虫封杀杂草 本地区大田杂草主要有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李氏禾等禾本科杂草;异型莎草、水三棱、扁秆藨草、野荸荠、牛毛毡等莎草科杂草;鳢肠、水花生、鸭舌草、水苋菜、陌上菜、节节菜、矮慈姑、丁香蓼等阔叶杂草。大田杂草防除做到“一封二杀三补”,除早除小除巧。移栽前3d 结合泥浆沉实喷施60%丁草胺乳油100mL/667m2进行“一封”;移栽后结合追施返青活棵肥匀拌匀施40%苄嘧·丙草胺(丙草胺36%+苄嘧磺隆4%)可湿性粉剂30g/667m2实施“二杀”;移栽后30d 左右采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配方或氰氟草酯+精噁唑禾草灵”等配方对未除净的恶性抗性杂草或者后发生的杂草进行“三补”点杀。
防治病虫 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等本地区近年来水稻主要病虫害,紧抓水稻生长中后期3 个月关键时期(7-9月),以1 个时期和1~2 种主要病虫为重点,兼治其他病虫,进行病虫综合防治,注重合理用药,减少农药用量。具体防治时期、防治对象及药剂选用,必须以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信息为依据,进行适期、适量、配方用药防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