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爵卫 邓荣烈 吴定刚 李 新 黄煅隆
(1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宾阳 530400;2 广西宾阳县宾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宾阳 530400)
宾阳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荣获首批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广西粮源基地县、广西优质米生产和加工基地县、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和全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示范县称号,两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7 年古辣香米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020 年6 月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宾阳县古辣香米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三年(2020-2022)行动方案》(宾政办发〔2020〕18 号),将实现优质香稻的产业化、无公害绿色生产作为未来宾阳县香稻高效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宾阳县良好的生态和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市场对高档优质香稻米的需求,为香稻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香稻产业已成为宾阳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古辣香米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青睐,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古辣香米最开始是种植在宾阳县古辣镇,古辣镇生产出了广西四大名酒之一——古辣泉酒。宋代周去非著《岭外代答》卷六《食用门》中介绍了古辣酒的具体性状。古辣酒在清人的记载中是“古有之,今绝无”之酒品。正因为古辣有众多优质的稻米品种,为古辣泉酒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谷物来源,古辣泉酒才得以在广西的中国酒文化中争得一席之地。清光绪25 年(1899 年)出版的《横州志》中记载了一种特殊的贡米,明朝时便送入应天寺,专供明建文帝食用。可见,古辣香米在当时就被御定为“贡米”,也由此可知,古辣香米从宋朝至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作为贡米的古辣香米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浓香,在上风口时五里飘香。古辣香米不仅米香,而且禾草亦香。
2.1 自然及生态条件优良宾阳县处在北回归线南缘,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22.7mm,年平均气温21.0℃,年日照时数1566.6h,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坐拥广西第三大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以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为主,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5g/kg,有效锌平均含量1.53mg/kg;境内溪涧密布,流量丰富,有中小型水库127 座、地下水42 处,有富水地段6 个、地下河11 条。优越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香稻的生长,能有效促进叶绿素的形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使得种植出来的古辣香米通体洁白无杂质,煮出来的米饭软硬适中有黏性,味更香浓,品质更佳。
2.2 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2017 年创建了以香稻产业为主的“五星级”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宾阳古辣香米产业核心示范区,总面积为9751.6hm2,其中核心区635hm2、拓展区1023.3hm2、辐射区8093.3hm2。据统计,近几年古辣香米产业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拓展区高10.53%,比辐射区高15.32%,比全县平均高20.80%;核心示范区单位面积平均产量比拓展区高4.5%,比辐射区高8.3%,比全县平均高10.2%。
2.3 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得到提升制定的广西地方性标准《宾阳香稻生产技术规程》于2017年12月5日发布实施;制定的广西地方性标准DB45/T 1887—2018《地理标志产品 古辣香米》于2018 年12 月25日发布实施。同时抓好增施有机肥的配方施肥技术、稻草还田技术的推广,优化水田生态,冬种油菜和绿肥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保障了香米品质;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从工厂化育秧、机耙、机插、统防统治、机收、烘干实施一条龙机械化服务,截至2021 年底,已建设水稻育秧中心7 家,播种成套设备19 套,单茬育秧覆盖面积1 万hm2。水稻插秧机拥有量2811 台,年水稻机插面积达3.84 万hm2;高效植保机械300 多台,无人机拥有量53 台,年植保能力3.33 万多hm2;水稻联合收割机1541 台,粮食烘干机拥有量116 台,粮食日烘干能力2800 多t。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91%。
2.4 培育生产主体加大培育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经销组织等新型生产主体的工作力度,放宽政策,引导流转,鼓励其扩大种植规模,增加香稻生产。鼓励、支持农机和优质稻种植,以及机防专业合作社等参与香稻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目前,全县水稻规模化种植面积达5640hm2,种植1.33hm2以上的种植户1600 户,种植6.67hm2以上的种植户111 户,种植33.3hm2以上的种植户5 户。
2.5 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香稻产业纵深发展2018 年1 月宾阳县人民政府与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宾阳工作站;2021 年4 月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古辣香米研究院,共同推进双方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全面合作。建立香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引进科研院所最新审定的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2018-2021 年通过展示,筛选出适应宾阳县生态环境、种植习惯、市场需求的优质高产香稻品种广粮香2 号、粮发香丝、桂野香占、野香优莉丝、昱香两优馥香占、19 香、南晶香占等7 个品种,这些香稻品种目前已成为全县主推品种,覆盖面积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9%以上。示范推广香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和香稻增香富硒栽培技术,为扩大种植优质香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6 香稻特色品牌创建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公司+合作社+科技+良种”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助力古辣香米产业不断发展。全县大米生产加工企业32 家、注册商标152 个,古辣香米加工转化率达到98%,加工总产值22.59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03∶1,获得“广西好粮油”称号的产品11 个,可以使用“古辣香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13 家,年产值2000 万元以上企业16 家,仓储能力达30 万t。2017 年11 月5 日在广东云浮·罗定稻米节暨名优农产品展销博览会上,古辣香米“帝之享”获得“好味稻”优质大米金奖;古辣香米于2021年获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广西好嘢”)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富润财”大米获第四批广西农业品牌(“广西好嘢”)目录农产品品牌[2],“帝之享”大米荣获广西著名商标,“富健”牌优质大米系列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米”称号。
2.7 香米产业驱动,促进农旅有较大发展围绕古辣香米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休闲农旅产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成功打造大陆村稻田艺术、稻花香里休闲农业示范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带动全县发展4A 级景区1 家、3A 级景区1 家、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2 处、四星级农家乐1 家、三星级农家乐6 家。2020 年休闲农业带动的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年内接待游客41.2 万人次,总收入达900.6 万元。
3.1 优质常规稻品种提纯复壮滞后宾阳县种植品种以优质常规香稻品种为主,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93.6%,杂交优质香稻占4.3%,其他优质品种占2.1%。种植户为节约购种成本,常规香稻品种自留多代种植,因品种机械混杂和生物混杂及品种遗传性变异,导致种源杂而不纯、品质逐年下降的问题较为突出。
3.2 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不到位古辣香米虽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品牌宣传投入不足,知名度还不高,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3 优质优价还不明显宾阳县年产香稻33.4万t,由于受粮食“三量”齐增和“两板”挤压的影响,粮食去库存的压力大,香稻加价比例不大。
4.1 组建古辣香米产业联盟以打造古辣香米区域公共品牌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品牌共享、规范自律”的原则,组建具备基地化种植、规模化加工,且有较强品牌策划、营销团队和一定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全产业链关联企业为主体的古辣香米产业联盟,建立统一的“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价值链体系,延长产业链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古辣香米终端零售价格突破全国香米平均价格,全面增强加工企业持续盈利及带动产业发展能力。
4.2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一是与区内外种子生产企业合作创建产、供、销一体化的古辣香米优良品种繁育生产基地,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研与种子选育平台,促进香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二是以宾阳境内种植规模较大的香稻优良品种为切入点,重点抓好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原种繁育,实现古辣香米良种供应和生产种植品种的统一,解决水稻种植种源杂而不纯、品质逐年下降的问题。
4.3 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香米品质一是严格按照DB45/T 1618-2017《宾阳香稻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宾阳香稻种植,以种植大户为单元在种植过程、生产环节实行全记录;二是推广农用地(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推广绿肥、有机肥种植,推进秸秆肥料化还田,实施配方施肥,提升耕地质量;三是加快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技术的推广。
4.4 扶持和壮大香稻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是严格执行DB45/T 1887—2018《地理标志产品 古辣香米》,规范古辣香米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管理,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对大米加工重点企业进行财政扶持;二是鼓励和支持大米加工企业向中高端、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引进和培育集古辣香米种子研发、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和品牌创建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4.5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稳步发展充分利用重庆科技要素交易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互动、覆盖全域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技术供给与需求对接,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要面向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加快培育和发展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的科技经纪人队伍,深入开展项目合作、科技评估、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等专业化服务。高校可设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集成创新创业资源,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加强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积极培养有关服务后备人才。
4.6 培育生产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采取政策优待、物资补助、资金补贴、贷款贴息、技术支撑、信息推送、评价奖励等多种方式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二是鼓励农业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组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稳固的香米产销关系,让农民分享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收益,促进经营主体和联合体的发展壮大,提升香米生产经营能力。在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粮食生产者(稻谷生产者)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规模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
4.7 抓好香米品牌创建,把好质量关在把好香米质量源头关,推行香稻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建设高质量香稻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香稻生产、加工全程质量监控,加大生产设备、加工技术改造力度,改进香米加工工艺,培育香米知名品牌。注重单品种、单加工、单贮存,提高商品大米加工量和品质[3]。一是以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认证为抓手,培育壮大古辣香米区域公用品牌。鼓励支持引导全县大米加工企业使用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每年新增3~5 家企业使用专用标志;二是推进古辣香米加工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及香港优质“正”印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打造高品质香米品牌。鼓励、支持使用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和获得质量认证的古辣香米生产企业积极参加广西和全国性的品牌价值评价活动;三是按照《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对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产品的管理和保护。
4.8 建立古辣香米品牌文化体系一是找准品牌文化亮点,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展文化研究,创新微电影、短视频、品牌故事、功能与营养著作等多样文艺作品,推动古辣香米文化研究与品牌建设深度融合;二是开发设计古辣香米小包装和以古辣香米为元素的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利用宾阳县举办的农民丰收节、炮龙节、乡村田园体验等多种形式宣传古辣香米,探索举办香米赏味节、品鉴会等主题节会,积极参加全国各类知名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多途径宣传宾阳县古辣香米,丰富文化内涵,形成成熟的品牌文化,让“米香知故乡”家喻户晓,厚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