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暖, 徐瑞邑, 任洪涛, 齐 茜, 高世阳
(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实质就是回答为谁育人,最终把课程教学回归到育人的问题。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政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生物学领军人才[1]。 2019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到: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在《纲要》中提出“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农科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 “三农”情怀,引导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3]。 因此,高校教师要加强研究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和实施策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是指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借助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 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我国水产业发展中存在人才流失严重、 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作为培养水产业人才的必要课程,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工作的建设。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及主观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坚定的科学信仰与信念意义重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回报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的使命担当。
十八大以来各类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研讨与分析课程思政的方式和方法, 但是目前高校课程思政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意识,重视程度不够。专业课教师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 对思政没有充分的认识,课程思政过于形式化。甚至有的专业课教师认为专业课教师只要讲授专业课知识即可, 思政应该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事情,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他们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成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成才,缺乏育德意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不足。
(2)专业课教师的整体思想政治素养不高,对意识形态和政治了解过少, 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出现停留在表面的现象,讲解无法深入人心。 部分专业教师育人能力不到位:思政和课程两张皮,思政内容假大空。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育人元素,提升育人能力;同时在价值引领上春风化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目前, 大部分课程思政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 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思想教育课,无聊、枯燥,学生对思政内容不求理解,只求考试过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把智育和德育有机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依存关系生活化、 通俗化, 让学生在学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包括绪论、营养学原理、饲料学、课程实验实训等部分,在每一部分都设置对应的思政元素。 学生不仅能掌握各种层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因此,教师在该课程教学当中,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适当的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绪论部分, 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水产饲料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我国水产饲料业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的较大差距, 从而鼓励青年大学生一定要树立信心、 踏踏实实地为我国水产动物饲料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使学生充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意识到作为青年学生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 在讲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发展历程时,联系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李爱杰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是如何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 对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进行开创性的探究, 为开创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发展奠定基础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了解。 让当代大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为祖国的快速发展感到自豪, 这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重要意义, 同时适当的引导学生未来愿意投身我国水产饲料业的发展,贡献自我力量。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产业虽已取得巨大突破, 涌现了以王道尊教授和麦康森院士等为代表的领军人物,但由于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之间有较大差距。 比如大多数情况下饲料配制和营养需求参数仍参考NRC标准,缺乏新型、专一水产饲料行业标准的制定。 因此,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拥有着广阔的就业发展前景, 鼓励同学树立专业自信,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我国水饲料行业发展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了解国际发展现状,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为未来我给行业发展做足功课。
在水产动物营养与健康章节, 当讲到营养性疾病时,可以有机地联系到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营养元素的缺乏症是动物长期缺乏某种营养元素而导致的疾病。 发病后再补充相应的营养元素该疾病就会消失。 因此, 这种营养元素缺乏症是量变到质变的现象,培养学生量变和质变之间的思维关系
广大科研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不同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这些营养需要结果具有科学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些数据一般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的,养殖动物的大小、养殖环境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只能作为参考数据,不同环境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应用所有数据时都不能盲目的完全相信已有的数据,运用辩证的态度看待科学结果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我国地大物博,饲料资源丰富,在讲授饲料原料部分,不仅要介绍常规的饲料原料,还要适当的介绍一些当地的饲料资源, 提出饲料资源过度开发存在的隐患弊端, 并适当地引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另外,教师有机地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应用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中。 例如: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量变到质变等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饲料原理中有害物质的生成、控制和预防措施等,培养学生开发、绿色、创新、共享、协调的新发展理念,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相吻合。
饲料添加剂部分, 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饲料安全和诚信教育。 以“瘦肉精”“三聚氰胺”为例的反面教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饲料添加剂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使用。部分原料供应商或者饲料企业看重自身利润和经济效益, 忽视了消费者的利益, 出现了饲料添加剂过度使用甚至违规使用的情况;另有些饲料原料价格比较昂贵,原料掺假就成为有些不法商人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还有一些企业不注重饲料管理和卫生安全, 导致产生霉毒菌等饲料污染问题, 直接危害水产动物以及人类的安全。 诚信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和发展方向,教师教导学生诚信做人做事,共同维护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食品安全建设工作。
讲到饲料配方的配制部分。 这部分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或者学科技能竞赛, 饲料配制要求学生有精湛的专业知识, 且对各种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和价格非常熟悉,这样才能保证配制的饲料不仅能满足水产动物营养需求,还能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配制质高价低的饲料,控制生产成本。能合理利用本地区自然资源是控制成本的最好办法,例如在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阳,在饲料中科学地添加牡丹花粉不仅满足了水产动物对一些微量元素的营养需求, 还对增加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此项学习可培养同学们饲料配制的创新能力, 为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是该课程的实验的主要部分, 这部分实验内容主要是对饲料中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这与饲料厂的化验室工作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分析结果和饲料的营养价值息息相关,也是消费者获得饲料营养价值的直接数据, 关乎饲料的品质。 因此做饲料分析要有认真的态度, 严谨的操作,不能马虎,更不能弄虚作假,这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引出诚信及科研道德的重要性。
该课程的实验部分还包括消化率实验, 涉及到养殖实验。在养殖饲喂期间,要求同学们观察鱼类的状态和吃食情况,定点、定时地给鱼类投喂饲料,收集粪便。 这些实验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耐心意义重大,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个人的远大抱负。
通过在高校《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中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提高其对专业课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严谨求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明显得到加强,近3年,成功申报了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生发之地, 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思政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6]。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课程思政在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力求课程思政有意愿、有意蕴、有意思。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 形成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培养出大量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具有“一懂两爱”情怀的三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