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芹 吕梅媛 杨 峰 于海天 杨 新 王玉宝 王丽萍 郑爱清 代正明 唐永生 何玉华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2 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曲靖 655000)
豌豆(Pisum sativumL.)又名麦豌豆、寒豆、毕豆、麻累、荷兰豆(软荚豌豆),英文名为Pea 或Gardenpea[1],在中国已有2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2]。按照株型可分为普通型、半无叶型(羽状复叶突变成卷须)、全须型(托叶柳叶状,羽状复叶成卷须状)、无须型和簇生小叶型[3]。根据FAO 最新统计数据,2020 年中国豌豆种植面积约972.2 万hm2(干豌豆和鲜食豌豆之和),中国豌豆主产省区有云南、四川、甘肃、贵州、内蒙古、青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等,其中又以云南、四川、甘肃、河北、贵州种植面积较大。
豌豆是云南省主要的小春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7.3 万hm2左右,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的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者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导致近10 年我国干豌豆进口量平均以23 万t/年的量增加,2020 年干豌豆进口量达293.2万t。导致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干豌豆生产效益低、品种混杂、栽培技术不规范、产量低、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广适优质品种少、种植户积极性不高[4]。半无叶型豌豆具有抗倒伏、节水、高产、抗病性和透光性好、易于机械化收获等特点[5],对改善豌豆品种单一、产量偏低、品质较差的现状具有重要作用[6],是豌豆规模化生产发展的重要类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结合豌豆发展情况,以高产、抗病和适宜机械化生产为育种目标,利用从西班牙引进的优异种质材料L2340,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优质、高产、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半无叶型豌豆品种云豌35 号。L2340 于2008-2009 年参加资源评价试验;2009 年4 月在资源评价试验中通过集团选择,得到性状优异的株系,选号为L2340选;2009-2013 年依次参加豌豆选种圃株行筛选试验、株系筛选试验、株系评价试验和品比试验,获得了性状稳定、一致的群体,形成品系L2340 选,正式定名为云豌35 号。该品种于2021 年7 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豌豆(2021)530029。
2.1 农艺性状云豌35 号属中熟品种,播种后90d现蕾,110d 开花,全生育期185d 左右。株型为全卷须(半无叶),花色粉红色,叶腋花青苷有显色,双花花序,荚质为半软荚,荚型直,鲜荚绿色,成熟荚浅黄色。籽粒种皮浅褐色,子叶橙黄色,粒型为球形,种子表面光滑。株高68.2cm 左右,单株茎枝数为2.9枝,有效枝数为2.2 枝,单株荚数14.6 荚,单荚粒数4.7 粒,荚长6.48cm、荚宽1.17cm。百粒重20.8g。云豌35 号是适宜生产干籽粒和菜用鲜籽粒的兼用型豌豆新品种。
2.2 品质特性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蛋白质含量19.9%、淀粉含量47.62%、糖分含量6.13%、单宁含量0.799%。
2.3 抗病性2013-2014 年在云南的昆明、丽江、玉溪、保山对云豌35 号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进行试验设计和鉴定评价。鉴定结果为云豌35 号抗(R)白粉病,中抗(MR)锈病;对照品种中豌6 号高感白粉病(HS),感(S)锈病。
3.1 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 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嵩明小街试验基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L1416(中豌6 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3.33m2,3 次重复。10 月10-15 日播种,按株距13cm、行距33cm 条播,次年4 月20-30 日采收。每667m2干籽粒产量在87.5~140.5kg 之间,平均产量为119.1kg,产量居12 个参试品种中的第1 位,对照品种中豌6 号产量在54.5~71.8kg 之间,平均产量为63.3kg,云豌35 号平均增产55.8kg,增产率为88.2%,增产效果显著。
3.2 区域试验2013-2014 年在云南省的昆明、丽江、玉溪、保山、曲靖、昭通、文山7 地进行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云豌35 号、云豌36 号、昊豌7 号、苏豌3号、青豌29 号、中豌6 号(对照),共6 个,试点海拔在1250~2368m 之间。试验结果显示,除在文山因试验失败没有产量外,云豌35 号在其他6 个试点每667m2平均产量为198.1kg,居6 个参试品种第1 位,较对照品种中豌6 号增产93.9kg,增产率为90.1%,增产效果显著;除在曲靖(114.5kg)产量略少于对照品种(118.7kg)外,在其他5 个试验点均高于对照品种,在昭通、保山、昆明表现较好,产量均在240kg 以上。籽粒性状上其干籽粒百粒重平均为20.8g,与对照品种中豌6 号的20.6g 基本持平。株高为68.2cm,对照品种为32.0cm。单株荚数为14.6 荚,比对照品种多6.6荚。单荚粒数与对照品种基本持平,分别为4.70 粒和4.66 粒。云豌35 号作为半无叶品种,干籽粒产量高,单株荚数多,抗白粉病和中抗锈病,是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兼用型品种。
4.1 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按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2t 和硫酸钾10kg +普通过磷酸钙30kg 作为基肥撒入田里后再进行翻犁。按墒宽3m,沟宽0.5m 进行理墒。
4.2 播种开播种行进行条播、穴播或直接机器播种。条播的行距33cm,株距每15cm 播种2 粒。若为穴播,每距离6~8cm 播种2~3 粒。每667m2播种量6kg,保证基本苗3 万株左右。若为壤土或沙壤土的平整地块,可用市场上的豌豆播种机播种以节省成本。
4.3 播期若选择收鲜荚,可在7-8 月播种,11 月下旬采收鲜荚,开花结荚期可避开霜期。若选择收干籽粒,最佳播种时期为9 月中下旬至10 月中旬,次年1 月下旬至2 月采收鲜荚,4 月下旬收干籽粒。
4.4 施肥、锄草结合苗期施肥进行中耕锄草,锄草需在植株封行前进行。在苗期每667m2施尿素5~8kg,促进幼苗生长,利于早生分枝、开花结荚。
4.5 灌水在开花结荚期对水的需求量较高,遇旱应及时灌溉,以满足灌浆鼓粒的需要,促进百粒重的增加,利于提高产量。灌水要速灌速排,以不漫过墒面为宜。
4.6 植保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播种前和生产中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病源和虫源植物[7]。用多菌灵、代森锰锌、戊唑醇等防治黑斑病。针对蚜虫,用黄色粘虫板诱杀,用辟蚜威、抗蚜威、灭蚜松等药剂防治。针对潜叶蝇,在成虫盛发期可用3%红糖液或甘薯、胡萝卜汁煮出液加0.5%敌百虫制成毒糖液,在田间点喷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功夫乳油4000 倍液或25%斑潜净乳油1500 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