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将极限配合和零件测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能执行有关的极限配合标准,具有选用极限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为今后的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与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笔者就中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作了一些思考。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以后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良好基础。(1)知识目标:能掌握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维护方法;能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公差、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能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能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能了解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含义;能掌握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能掌握了解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理解螺纹标注的组成及其含义。(2)技能目标:会使用游标卡尺;会使用外径千分尺;会使用百分表;会使用万能角度尺;会判别配合的类别并计算配合公差值;会按图纸要求进行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会按图纸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会按图纸要求对螺纹的检测;会制作填写产品质量检测表。(3)情感目标:能遵守规章制度、文明生产;具有良好的道德、身心素质、职业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产品质量意识、安全生产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形成有知识、有技能、有素质的德、智、体、美的中、高级技能人才。
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具有多概念、多术语、多公式、多符号代号、多标准规定等特点,这样一门课程教师如果只是平铺直叙地讲,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难以激起学习兴趣,教學效果很难保证。如果教师把教材吃准吃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从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生活场景、身边熟知的事例作为突破口,把这些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和熟悉化,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 改善教学效果。如讲模块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常识》中的任务一《认识互换性》时,一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次教学活动。首先拿一支圆珠笔到教室,然后对同学们说:”笔芯没了 , 现在征集笔芯。”经过多次尝试后,有很多的笔芯被淘汰,也有很多的笔芯入选。然后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笔芯会被淘汰,而有些却入选?自然地引出互换性的概念,然后慢慢加以引申,讲解互换性的作用、种类。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觉得学得轻松,更贴近学生们的学习心理。
二、精心选取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备课,开阔思路,针对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和难度不同,选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次课。(1)分组教学法。如讲模块二《尺寸精度的检测》中的任务二《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时,课前首先做好教具准备,一是教师备好从实训室借来的4~6个轴套类零件和游标卡尺教具模型;二是要求学生带好游标卡尺。上课安排前半时结合游标卡尺教具模型及学生手中的实际游标卡尺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后半时将学生分成4~6个小组,每组配发一个轴套零件,选出组长写出小组成员名单上交教师。先由组长组织全组学生练习测量轴套的外径和内径尺寸,至少每人动手测算一遍,共同对读数。之后收回各组轴套交教师,打乱后重新配发到各组并每人发一纸条,要求写好个人姓名。然后每位学生独自测量新发轴套的内外径尺寸,并记录在纸条上交教师,其规则是小组成员间相互不得商量。测量结果可作为本次课的成绩考核。(2)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观摩机械零件加工、零部件组装等实际场面,或者传看加工零件图纸,请专人简要介绍加工好的成品与半成品及检测方法等。意在弥补学生对机械加工与安装及相应检测感性认识的不足,为学生能顺畅接受系统知识做铺垫。讲模块三《几何精度的检测》时,组织学生进行车间现场教学,请专业技术人员概括讲解量块、塞尺、千分表、杠杆千分表、正弦规及其配用检具的使用测量方法,重点演示直线度、圆度、垂直度、圆跳动的检测过程。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初步认识相关检测方式方法非常必要。适时安排现场教学,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3)多媒体教学法。讲模块三《几何精度的检测》时,涉及各种形位公差带图形,内容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感。如果用板画一一画出再讲解,一则浪费时间,二则不够形象。为此我们制作了具有立体效果的课件,将被测要素与其公差带区域做成不同颜色用来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采用多媒体方法辅助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抓住学生注意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四、改革考核评定方式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设计中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以及典型零件公差的正确标注,由于在标注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表格,因而学会如何使用、查阅相关表格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闭卷,只着眼于考核基本概念、公式以及各种公差的标注方法,这就会使学生以应试为目的,教师也围着考试转,过分强调学生对概念及公式的熟练程度,而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需对其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进行实质性改革,应建立体现职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每个课程模块既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习态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