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然教育,让幼儿自然成长

2022-11-16 00:26喻丹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户外运动

喻丹

摘要:自然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任务。作为幼儿园,要积极开发自然课程,让幼儿认识自然;要引导幼儿参加户外活动,让他们融入自然;要在活动区域投放自然材料,让幼儿向大自然学习。只有扎扎实实做好自然教育,才能让幼儿自然成长,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然教育;自然课程;户外运动;区域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每个儿童自出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的探索和认识。自然教育是幼兒的首要教育,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能引起幼儿无限的好奇,让他们充满探索的兴趣。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能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幼儿园要积极开发自然课程,创设户外活动环境,并在活动区域内投放自然教育的相关材料,让幼儿认识自然,融入自然,向大自然学习。

1   开发自然课程,让幼儿认识自然

自然是最大的教科书,是鲜活的教材。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知识和学问:草木枯荣、候鸟来回告诉我们四季的更替;杏花、桃花渐次开放,提醒我们耕地、播种;燕子低飞、鲤鱼打挺为我们预报天气……在大自然中,幼儿随时随地都有新奇的发现,一片落叶、一只瓢虫能够让幼儿观察、研究很久。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点出发,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形成系列自然课程,并进行自然教育,培养幼儿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幼儿的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1.1开发园本自然课程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背景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其最根本的教育价值是保持和倡导幼儿教育的本真和捍卫幼儿的生命自由,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本性及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造一个自然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很多幼儿园内就有植物园、开心农场、休闲小树林等,这样的幼儿园可以尝试开展种植课程,让幼儿亲自参与农耕劳作,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生长日记;有的幼儿园开辟了养殖场,幼儿在园内就能见到小仓鼠、小黄鸭,还有小鸡,甚至还能看到花奶牛,这样的幼儿园可以开设养殖课,让幼儿亲近小动物,饲养小动物,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记录小动物的成长。

例如,某幼儿园内有一个开心农场,那里有绿油油的青菜,有红通通的番茄,也有青绿的细长辣椒,还有穿着紫袍的茄子,在农场的角落还养着几只雪白的小兔子。这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他们每次都是兴冲冲地来,收获满满地回,经常流连其间,乐而忘返。该园的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和探究欲望,开发了“亲亲我的开心农场”园本课程。该课程下面又包含四个子课程,分别为:感官课程——“美味的蔬菜宝宝”,游戏课程——“我是蔬菜宝宝***”,交际课程——“我和小兔交朋友”,行为课程——“蔬菜宝宝成长记”。在感官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小手摸一摸,在厨师的帮助下,尝一尝各种蔬菜的味道,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跟小朋友分享。

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就会比较全面、系统,而且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2利用本土特色资源

本土特色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自然资源。如吐鲁番的葡萄、新疆的哈密瓜、四川的猕猴桃、云南的石榴、内蒙古的牛肉干、湖南的老腊肉等等,对于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使之形成特色课程,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使他们不仅热爱科学,也热爱劳动。

例如,某地盛产风筝,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风筝节,近两年还出了个风筝大王,他制作的风筝多次在风筝节中获奖。该地的幼儿园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特色资源,以“风筝”为主题,开设了系列课程。首先,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采访了风筝大王,观赏了在风筝节上获奖的巨大型蜈蚣风筝,形成了“风筝大王采访录”;回到幼儿园,教师又邀请扎风筝的师傅来教幼儿动手制作风筝,积淀了《风筝制作手册》 ;然后,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风筝,到大自然中去放飞,在活动中探究“如何让风筝飞起来”,于是“纸鸢飞翔的秘密”探究课程就这样诞生了。幼儿园里还布置了一面“风筝墙”,将幼儿制作的风筝展示在墙上,以此鼓励幼儿传承风筝文化,争做风筝代言人。

开发自然课程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幼儿在认知自然、技能操作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能得到有效发展。随着本土特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幼儿园的自然主题课程也越来越丰富。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微观世界,水沟里的一条小鱼、草叶上的一只小虫、路边的一根枯树枝都能吸引幼儿的目光,让他们驻足观察、研究很久。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这些兴趣爱好,站在他们的角度生成一个又一个自然主题课程。大自然是个巨大的宝库,也是教师开发自然课程的源头活水。在自然主题课程的引领下,幼儿成了自然的探究者,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培养与发展。

2   参加户外活动,让幼儿融入自然

没有亲吻过土地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大自然是幼儿最大的游乐场,在大自然中发现和自由自在地玩乐,能够让幼儿的艺术心灵得到感化,这是最基础的艺术培养;能够让幼儿拥有强壮的体魄,这是最根本的体质要求;能够启蒙幼儿的探究精神,这是从事科学探索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将幼儿带出教室,让幼儿去爬高爬低,去玩水玩沙,去小沟里观察大脑袋的小蝌蚪,去树林里观察纪律严明的小蚂蚁。去追逐,去奔跑,让他们的体能得到全面锻炼,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1用好园内小型活动场所

一所优质的幼儿园,园内一定建有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场所。为了让幼儿可以尽情地捉迷藏、躲猫猫,园内可以增设小木屋,开辟植物迷宫;为了让沙池进一步发挥育人的价值,可以增加攀岩,鼓励幼儿挑战极限运动,可以往沙池中投放更多的玩沙工具,如铲子、玩具铲车和各种适合埋在沙下的玩具;如果场地允许,彩虹跑道、奔腾球场、开心农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都能给幼儿带来无尽的乐趣。

幼儿园要积极开发园内的户外活动空间,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各种功能区,如休闲观察区、平衡区、野餐区、阅读区等。就拿平衡区来说,可以利用园内的大树,在两棵大树之间绑上两条粗绳子,上面一条,下面一条。下面的绳子离开地面20厘米左右,是给幼儿脚踩用的;上面的绳子距离下面的绳子大概有幼儿伸长手臂的高度,是给幼儿手抓用的。这样的平衡区创设就充分利用了园内两棵大树这一现有资源,简单易行,既节省了幼儿园的投入,又深深吸引了幼儿。

幼儿园要对园内的户外场地进行合理规划,让活动空间尽可能最大化,在创设各大功能区后,要积极开展各类户外活动,让各功能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可以利用户外环境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创新体育运动项目和混龄幼儿体能大循环活动等,让幼儿体验到运动的快乐,锻炼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幼儿的体质,使他们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

2.2创设园外大型活动项目

幼儿园内活动场地毕竟有限,幼儿的活动项目、运动量等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幼儿园要积极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更加广阔的大自然。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幼儿去踏青,去看雪水融化,去听溪水潺潺,去跟小松鼠捉迷藏,去跟小竹笋比身高;夏日的夜晚,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露营,去呼吸荷叶的缕缕清香,去听青蛙呱呱歌唱,去跟打着“灯笼”的萤火虫嬉戏;秋天,去山上采蘑菇,去果园里摘果子,捡起落叶做贴画;冬日里,去远足,去踏雪,去草地上打个滚、晒个太阳……大型户外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野趣横生”,能还原幼儿的真实模样,在踏青、远足、露营中,幼儿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会越来越喜欢户外活动。

例如,在金秋十月可以组织以“你好,秋姑娘”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该主题下面分三个小主題,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场地进行:小班的主题是“遇见秋姑娘,遇见你和我”,中班的主题是“与秋姑娘同行,与绿色同行”,大班的主题是“与秋姑娘比智慧”。活动前,做好研学攻略,绘制研学路线;研学时,唱歌、画画、游戏,活动丰富多彩;活动结束后,收拾垃圾,进行分类,与秋姑娘告别。这样的户外活动不仅让幼儿开阔了眼界,更全面地认识了秋天,还锻炼了幼儿的意志,增进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幼儿更爱秋天,更爱大自然了。

3   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学习自然

区域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所需要的知识,学会主动学习。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学习到更多大自然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教师要在区域内投放更多的自然材料,并定期更换。自然材料大部分来自大自然,材料的成本低,且贴近幼儿生活,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区域材料。

区域自然材料的投放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材料的投放要把握数量,指向要明确。如果数量不够,容易引发幼儿哄抢,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数量过多,又会造成浪费,幼儿不会懂得珍惜。材料的指向要明确,让幼儿一看就知道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比如,在一堆各式各样的树叶旁边,教师可以放一幅树叶画,这样,幼儿一看就知道可以用树叶来贴画,完成一幅贴画作品。二是材料要及时更换。因为自然材料往往比较容易腐烂、干枯,不适合长时间放置。三是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一定的创造空间。如,有的幼儿园在区域里投放大大的冬瓜、南瓜,幼儿个子小,搬不动,不适合他们进行再创造,这样的自然材料就只能起到装饰、摆设的作用。不同的自然材料,其作用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的自然材料会受到幼儿的喜欢,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向大自然学习呢?

3.1操作性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操作性的材料往往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将知识探索和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例如,某幼儿园的周边有一片小竹林,竹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就可以将竹叶投放到美术区,让幼儿用竹叶作画;在科学区投放竹竿,让幼儿去探索如何用竹筒做传声筒,用竹子来运水、做水车;在制作区投放削好的竹片,让幼儿学习编织篮子、席子、筏子等。

操作性材料可以由教师提供,有时候也可以动员幼儿自己去寻找,比如,幼儿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绳子、瓶子、盒子之类的材料放进相应的区域,这些材料幼儿比较熟悉,能够带动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游戏、玩耍。操作性的材料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幼儿可以随时随地任意玩耍,既可以独自玩,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对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要在各活动区域内积极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让幼儿玩得尽兴,玩出智慧。

3.2可塑性材料拓展探索空间

可塑性材料指的是具有发展性和持久性特点的材料,跟其他自然材料相比,它的使用率更高,可探索的空间更大。如经过处理的干树叶、玉米壳,干稻草、麦秆,还有干燥的树皮、棕榈叶等。这样的材料柔韧性好,幼儿很容易进行撕扯、裁剪,能够任意组合、拼装,幼儿探索、创造的空间较大。

就拿晒干的玉米苞叶来说,单张的玉米苞叶,幼儿可以在上面涂鸦、绘画,可以用来做娃娃的裙子,还可以用来做花朵;玉米苞叶撕成一条一条后,可以用来做游戏中的面条,还可以用来练习编辫子、做发卡;完整的玉米苞叶(多个玉米苞叶由玉米蒂连在一起),撕成一缕一缕后,可以用来当毽子踢。当然,如果将玉米苞叶跟其他自然材料进行组合造型的话,那它的用途就更广泛了。

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可塑性材料具有变化多端的特点,教师在区域内投放可塑性强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3.3挑战性材料满足班本需求

区域材料的投放并非越多越好,并不是要什么材料都一股脑儿地往各活动区域投放,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投放,同样的自然材料,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区域中,其作用和意义是不一样的。

还是以上文“你好,秋姑娘”主题研学活动为例。这次研学活动,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都不约而同地带回了各式各样的干树叶。小班的教师将这些树叶投放到了美术区,幼儿用树叶拼贴各种各样的树叶画;中班的教师将树叶投放到了益智区,让幼儿将它们进行分类、统计;大班的教师则将树叶投放到了科学区,让幼儿根据树叶判断树的名称,探究该种树木的生长习性等,为接下来“认养树朋友”的活动打下基础。可见,教师在投放自然材料的时候,要结合班级自然教育的课程目标,考虑班级幼儿的学情,使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发挥其挑战性的功能。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的运用几乎随处可见,教师要根据材料特点、把握幼儿的学情及班本需求,对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投放,并做到材料的及时更新、循环利用等,使自然材料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

总而言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呵护他们自然、纯真的本性,让幼儿在自然教育中享受童年、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汪可沁.浅议基于自然教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J].求知导刊,2022(9):125-127.

[2]周竞竞.创自然教育课程,做幼儿“生命的牧者”[J].人民教育,2017(26):90-92.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户外运动
“动物都是科学家”系列十五 户外运动对大脑很重要
冬季户外运动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无忧踏青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