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师德”的有效路径

2022-11-16 20:54黄云霏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师德师风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位子渌小学为例,以“绿色”为主题,论述构建“生态师德”的有效路径,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关键词】生态师德 教育生态 师德师风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5-0016-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赋予“生态文明”丰富、深刻、博大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这些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探索构建“生态师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根本遵循。

构建“生态师德”是建设生态特色学校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具有道德情操和生态价值观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文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时代人民教师,其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基于此,南宁市位子渌小学着眼于学校内涵发展、教师生命成长,明确了“让每一名教师热爱生命、热爱阅读、热爱运动、热爱艺术、热爱实践”的发展目标,通过探索构建“生态师德”的有效路径,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学校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生态师德”的实践

(一)在文化积淀中提炼发展理念

当代诗人冯唐在一首题为《春》的诗中写道:“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可以内化为学校的发展理念,即在重视硬件配备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涵养教师的高尚情怀,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和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我校地处美丽的心圩江湿地公园旁,依水而生,顺势而为,2015年获原国家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颁发的“国际生态学校”称号,我校也成为南宁市首所获此殊荣的小学,且在2020年复核中继续保持这一称号。学校特色建设的历程,也是学校不断提炼办学理念的历程,在尝试参与环保项目、开展环境教育、培育生态文化的过程中,我校提炼出了“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关注鲜活的个性生命,发掘学校可持续发展空间”的办学理念,从四个方面推进特色办学:生态校园——教师快乐教育的精神家园;生态课程——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源头活水;生态德育——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长城;生命自觉——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不断的探索中,我校形成了“让我们与美好未来紧紧拥抱”的核心理念,践行“文行并美”的校训和“关爱每个人,用心每件事,微笑每一天”的校风,以及“静心、用心、齐心”的教风。

至此,由“绿色”孕育的学校特色生态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我校办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学校构建“生态师德”提供了基础保障,激励全校教师扎根一线、用心付出、守望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践行高尚师德。

(二)在和諧融合中塑造师德师风

教师发展,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决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结合“生态师德”理念,从职业认同、制度建设、师德教育等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环境。

1.将“生态”理念与培养教师职业认同相结合。“生态”之“生”,其必有根,于教师发展而言,“根”即职业本身,即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为此,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例如:为教师营造和谐、高雅、绿色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幸福指数;开展年终评优评先活动,提高教师的收获感、成就感;开展“我眼中的最美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撰写评语、绘制手抄报等,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2.将“生态”理念与师德制度建设相结合。“生态”之“态”,指生长态势,于教师发展而言,精神成长与职业发展都应该追求蓬勃的态势,但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为约束,避免“无序生长”和“不良发展”。为此,我校建立师德承诺、考核、监督等有关制度,把师德师风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与评价监督体系。全体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廉洁从教承诺书”等,主动正己、敬业、爱生、奉献,践行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新风正气,自觉接受监督,树立良好形象。学校制定本校“师德师风考核细则”“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细化考核,与学校评优评先紧密结合,助力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

3.将“生态”理念与师德教育相结合。万物生长,须有养分,于师德建设而言,“养分”来自各种优质的教育培训活动。在这方面,我校经常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通过集中学习、集体讨论、主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南宁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教育法律法规,让教师从中汲取职业、品德、精神等方面的养分,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与职业素养。

(三)在“五大生活”中提升教师品位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与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给我校的“生态师德”建设注入了灵魂。实践中,我们以“享受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实现的教育”为指引,提出了“五大生活”理念,致力于让每一名教师热爱职业、热爱阅读、热爱运动、热爱艺术、热爱实践,努力提升教师品位,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知识渊博、爱生奉献的“生态型”教师队伍。

1.共享“职业生活”,让热爱本职工作成为教师的生活态度。我校通过举办“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教师节系列活动、寻找“最美的你”系列活动以及南宁市优秀教师评比、“学党史、听党话、践初心”班主任技能比赛等评优和赛事活动,引导教师勤思考、多交流、善实践,重新认识教师职业、热爱教师岗位,人人争当有爱、专业、温暖,让家长与学生信赖的好老师。

2.共享“阅读生活”,让热爱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我校依托“校园读书节”,开展了一系列教师阅读活动,如:“教师晨读”活动,每天清晨在校园里的图书馆阅读分享;“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好书推介活动,每月在学校公众号进行好书推介和交流;策划阅读比赛、参加全民诵读大赛等活动,让教师碰撞思想、升华智慧,在阅读中遇见最美的自己,提升人文素养。

3.共享“艺术生活”,让热爱艺术成为教师的生活追求。我校每周定期开展本校教师新生活艺术教育,主题涵盖音乐欣赏、美术体验、舞蹈实践等,不断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定期开展校园特色艺术活动,如“教师校园艺术节”“教师艺术嘉年华”等,发掘教师的艺术潜能,激励教师成为多才多艺的新时代教师。

4.共享“运动生活”,让热爱运动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每学期全校运动会,我校特别设置教师出场展示环节和教师比赛项目,为学生热爱体育树立榜样;每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动起来;定期举办教职工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種球赛,让教师一展身手。上述一系列由教师参与的体育活动,让教师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压力,提高了生命质量。

5.共享“实践生活”,让热爱实践成为教师的生活特质。按照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我校注重教师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美育能力。例如,通过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垃圾分类、旧物改造DIY、创客教育等活动,教师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教学楼走廊、本班教室、环保宣传基地等校园场所的设计,学校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

(四)在生命自觉中成为优秀教师

我校提出的“生态师德”,不仅包含教师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还包含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生态”理念,我校将其与榜样引领、校本教研、业务培训相结合,把“发展好每一名教师”摆在突出位置,引导教师自觉追求“生命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生命力的优质师资队伍。

1.创先争优树典型。塑造美好的师德需要榜样的力量,我校通过“争创典型”“学习典型”“宣传典型”,做到理念引领人、事迹感染人、典型教育人、实干成就人,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向黄大年、黄文秀、梁小霞、张桂梅等具有高尚品格的先进人物学习,做到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在我校,时常看到老师们默默奉献的身影:雨后操场上的积水,老师们自发打扫;学生晕倒,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二话不说背起赶往校医室;乡村振兴、送教下乡等工作,老师们义不容辞……全校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2.生态教研作引领。我校提出“生态教研”的理念,倡导教研“四讲”(讲效能、讲特点、讲实效、讲合作),搭建“三型”(学习型、教学型、研究型)教研平台,构筑人人奋发有为的生态舞台,让全体教师时刻保持“让我们再起步”的心态,形成团队和谐向上的成长氛围。目前,我校共研发了12门校本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申报立项了12个校本课题,绝大多数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让“追求进步、奋发有为”成为教师成长的生命自觉。

3.业务培训促提升。如前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都必须有“养分”。于我校而言,教师专业发展的“养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种业务培训:“请进来”,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名师等进校指导,面对面与本校教师交流,为教师答疑解惑;“走出去”,选派教师到区内外的名校观摩学习,或者参加由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级各类培训;校本研修,由本校学科组定期开展本学科小型研讨活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覆盖学校的每一名教师,有效落实了“发展好每一名教师”的目标要求,促使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二、办学成绩彰显学校特色

我校提出的生态教育,以“绿色”为主题,寓意生命长青、蓬勃生长,借此理念开展的“生态师德”建设,提高了全校教师的生命力、发展力、凝聚力,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学校实现华丽转身,办学水平获得认可

作为一所城中村学校,在办学起点、生源、师资等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校依托“生态”理念明确发展思路,推动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生态学校、科创学校。近年来,我校成为南宁市第一所国际生态学校(原环保部评选)、联合国“绿色学校垃圾减量项目”优秀合作学校,同时获评为广西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实验校、广西中小学发明创造示范单位、广西十佳科技创新学校、广西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校和引领性项目(创客教育)示范校、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南宁市首届文明校园及南宁市科普示范学校、首届南宁市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等。2020年,学校创客教育成果荣获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生态教育成果荣获南宁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生态”理念愈发明晰,师生素质不断提升

通过融合“生态”理念,构建“生态师德”,推进生态教育不断走向纵深,我校师生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办学近十年,全校共有20名师生荣获“国际生态优秀师生”称号,师生在各级各类生态活动、创客竞赛、美术创意评比中获奖近500人次。

(三)生态教育蓬勃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通过实施生态教育,我校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办学工作成绩突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学校获省(区)部级奖励30多项;2016—2018年组织学生参加“美在广西”公益大赛连续三年荣获优秀组织单位;自治区、南宁市多家媒体对我校的生态教育、创客教育报道200多次;以我校为原型的垃圾分类和科技教育宣传片在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长期播放。

综上所述,我校将“生态”理念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理论系统,构建起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态师德”,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技能突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岳春峰.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杜大贵,杨勇.以师德建设营造幸福教育生态[J].湖北教育,2017(9):65.

[3]高利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与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7):10-11.

注:本文系2020年“师德教育巡回大讲堂”师德主题研修坊研究成果及南宁市师德专项课题“南宁市中小学教师‘道德情操’教育课程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云霏(1985— ),广西柳州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生德育、教师发展等。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师德师风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浅析自由意志对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