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逻辑旨趣、逻辑境遇与逻辑建构三个维度,论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逻辑旨趣层面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逻辑实践层面要准确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几个问题,逻辑建构层面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思政课 逻辑旨趣 逻辑境遇 逻辑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35-04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进历程,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教育和激励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逻辑旨趣、逻辑境遇与逻辑建构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考察,提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逻辑旨趣层面: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建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設和践行探索,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四个阶段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归结起来,百年党史实质为一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奋进史,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影响深远,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功能。从逻辑旨趣层面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利于坚定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在中国道路层面的政治认同
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做出的历史选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向富强;也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百年党史充分表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者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彰显着优越性和先进性,始终代表着中国前进的方向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在新形势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期望通过思政课这一媒介,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改革和深化结合起来,与新时代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工作结合起来,与青年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结合起来,讲清楚、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好”这一深刻道理,从而使青年大学生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增进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二)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在爱党爱国层面的情感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就是要准确把握百年党史中所蕴含的一切优良基因和积极因素,重点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方面面,教育引导大学生始终坚持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姿态,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支持党的组织领导,积极地践行党“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自觉把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以勇于牺牲、不懈斗争的钢铁意志,敢于直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切复杂问题和艰苦斗争,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底气骨气,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赤诚,阐释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民生情怀和赤子之心,自觉把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征程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三)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在历史自信层面的价值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并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这一意见深刻阐述了具备历史自信的重要意义。将党史学习教育有关内容和素材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将建党百年来党的奋斗历程、光辉成就、历史经验和重要启示等融入思政教材和内容体系中,切实把历史作为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和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最佳“引路人”,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领会和深入掌握“我们党过去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未来又如何取得成功”的深刻道理,教育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来之不易、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来之不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来之不易。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课中学习党史,在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从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定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心,以充分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全力以赴新的“赶考之路”,为党、国家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二、逻辑实践层面:准确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几个问题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深入、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之中,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全国各高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与职业教育规律、专业特点和教师优势等结合起来,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融入渠道、融入内容、融入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深化和巩固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效。但是,对标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深化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要取得理想的实践成效,前提是要准确把握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学校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顶层设计不够充分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孤立地存在特定的学科或领域之中,其与“三全育人”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以及各社团组织等之间相互协同、整体推进,需要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和教育教学总体规划,作为青年大学生总体培养目标和职业人才培养规划一项重大工程进行组织实施。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该校积极挖掘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拓展融入渠道和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熏陶、涵养爱党爱国情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党性修养及政治素养。但从总体上看,该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工作,尚缺乏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各部门、各单位上下齐抓、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不够通畅,体现在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间的良性互动、院系之间的相互协作不足,“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整体推进不够科学合理,甚至在条块管理上出现割裂和盲区,导致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实际成效大打折扣,育人空间难以拓宽,育人合力和育人格局难以形成,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的价值引领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挖掘和要素保障不够系统
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教学资源和要素保障是关键性前提和基础性保障。首先,体现在红色艺术资源挖掘力度不够。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选择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习惯依赖网络信息技术及信息搜索功能,将检索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教学素材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和整合后就呈给学生群体,缺少针对广西实际的本土化红色资源、党史文化和革命故事等的深入挖掘、深度打造和系统提升,造成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够、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其次,体现在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运用和把握上不够系统深入。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将党史知识、党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经典等素材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体系向思政课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转化不够充分、完整、系统。最后,专职教师队伍不够规范、专业。不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是由原行政管理部门人员、专职辅导员转岗而来,并非科班出身,且上岗前缺乏系统性、专业化、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对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的融入方式、党史教育理论深度、教学内涵外延等把握不够精准,导致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缺乏相应的理论深度和现实维度。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仍然沿用理论灌输方式,虽然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但因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未能形成平台之间的教学互动与合力,各载体之间孤立、脱节、片段化现象突显,直接导致教学供给与教学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难以实现自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目标,导致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自媒体课堂等多轨联通呼应缺失。从当前广西高职院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建设的实操层面上看,其普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科技利用不充分,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教学的渠道不够宽,教学手段现代化不够明显。二是创新应用新媒体不够灵活。在充分依托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方面,推出的党史学习教育网络课堂、微课堂、微党课等仍显不足,难以满足青年大学生多样化的学習需求。三是社会实践平台有待拓宽。学校与社会沟通对接和结对共建基地明显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组织校地、校企、校社间交流与合作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尤其是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革命遗迹遗址、纪念场馆展馆、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等开展党史实践学习的教学尚未常态化,在多渠道、多举措、多元化促进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考察,在引导青年大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体验党史文化、升华思想情感、激发爱国爱党热情等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深入扎实。
三、逻辑建构层面: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新时代深化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建构逻辑。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发展,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迫切要求高校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做好顶层设计,从要素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切实打好“组合拳”、守好“责任田”。
(一)坚持“以生为本”,优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顶层设计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这表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坚持“以生为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关注现实的人,认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上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因此,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新时代思政课,应坚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需求和认知水平等为基点,依托不同专业学生积极推行“差异化”培养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突出形式多样、舒展个性和因材施教的方式特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其有自身特长和优势,思政课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理念,立足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和心理特性以及现代化职业人才培养规律,逐步明确学生个性发展、差异性发展和就业理想目标等,从而选择适宜的教学素材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课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二)坚持“教学并重”,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要素保障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做出这样的科学界定:“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说明学生的成长不仅有赖于个人的能动性,也需要依靠教师的受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教学需求强化教学资源和要素保障,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向赋能。一要切实强化教学资源保障。百年党史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志和文化符号,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价值追求、勇担时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充分整合党史学习教育中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思想体系,切实为党史知识元素有机融入思政课提供物质支撑。二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全面融入。要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融入教学设计、教学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中,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教学环节的优化配置。通过将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全面融入思政课,突显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保障育人过程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三要强化要素聚集。在聚集盘活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等要素基础上,还应通过教育培训、交流访学、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及水平,重点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职院校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
(三)坚持“注重实效”,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平台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价值和目标在于更科学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平台,综合发挥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堂等教学载体的优势互补作用,以此实现思政课教学平台的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化和教学优势的互补化,着力绘好教学目标的“同心圓”、打好人才培养的“组合拳”,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产出目标。一要用活课堂教学,着力发挥好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在理论武装中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要拓展实践教学,采取沉浸式和体验式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带领学生深入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实地考察、实景体验、实案教育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培育革命情怀,进而推动革命精神内化于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文化信仰,外化为爱党、爱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的自觉行动。三要借力网络课堂,结合学生对新媒体独具的天然亲近感及认同感,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区块链等新媒体新技术优势,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加大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建设和开发的力度,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并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库,以教学资源共享的方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四要实施课程思政,加强对思政课程中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融入各专业课程建设之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优势互补与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方力.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1).
[4]曲青山.深入领会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J].求是,2022(1).
[5]文平.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J].求是,2022(2).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注:本文系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四史’教育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MJG2021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金娟(1987— ),广西隆安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