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域下高职《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2-11-16 08:45邓黎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药事实务育人

邓黎黎

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工作,要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和专业课、通识课教学在育人目标和过程中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就必须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设。如何整合资源,协同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解决高职人才输出和企业用人需求相脱节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合力作用,形成“大思政”教育体系,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同频共振,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深入思考、仔细设计、积极实践。

一、课程思政建设设计原则

(一)政治上要有高度,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树立宏大视野观看专业,不要局限于专业和课程本身。拓展开课程教学的空间和学生学习的视野,理清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对国家、对民族和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各类课程。

(二)思想上要有深度,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明确立德树人内涵,结合思政育人目标要求,把握好立德树人工作任务对课程育人在人文素养、价值取向、伦理规范等方面的专业要求,在体现课程丰富理论视野、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表现隐藏课程深处的价值性和思想性,积极回应学生对职业道德、思想文化、政治素养、价值判断的关切,让思政育人和谐地融入专业教学。同时,结合专业要求层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中来,又到专业中去,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更有深度。

(三)内容上要有热度,要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提升学生获得感。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学习能力强、接受事物快,可塑性好,但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难免在文化、价值、理想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容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出现价值异化、道德滑坡或思想走偏的问题。因此,在思政元素的选择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性,第一时间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内外热点时事,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应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强调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在资源建设上的互联互通,推动二者间转换转化,引导他们自觉堪当时代重任,践行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的光荣使命。

(四)传授上要有温度,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思想的火花、引起心灵的共鸣。关注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多样化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构建课程思政话语体系,结合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与发展趋势,减少独白式教学方式使用,增加小组研学、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项目合作、课堂辩论等多种方式,探索对话式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促使学生在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感悟思政课的思想深邃、理论深刻、知识广博和文化魅力。

(五)实践上要有强度,构建协同创新团队,博采众长,守正创新。课程思政既需要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言传身教,也需要第二、第三课堂建设,学生的身体力行,所以,课程思政积极利用各种实践资源,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开设校地合作思政实践课程,开发设计多种类型实践活动,让田间地头调研、社区公益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研学活动等实际活动充斥课程思政之中。

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设计

(一)凝聚教育合力,实现团队联通,教师联动。依托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委员会,合理配置校内校外师资,选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业劳模和技能大师等校外专家组建课程思政的兼职教师队伍,开展模块化分工协作教学,形成育人共同体,把政治认同、主流价值观、职业精神、传统文化等思政要素融入课堂教学,把价值引领融入行动导向的课程标准,形成校内、校外全员育人的新模式。通过教材建设、集中培训、集中研讨、集中备课等方式,教学团队实现职能互补、优势叠加,打造“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生态系统。

(二)拓宽育人渠道,实现课堂贯通,课程联动。教师团队共同进行梳理,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针对性,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构建集历史与现实、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贯通,把价值塑造融入专业教学,将课程理念由教学转换为育人,重视并发挥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

(三)优化运行机制,实现过程直通,评价联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以三全育人为导向,让课程思政贯穿课前课中课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过程,具体落实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育、环境营造等环节,聚焦资源推送导学—学习轨迹记录—成果评价反馈学习循环,记录学生学习状态、学业水平数据,及时评估教学效果,依据大数据平台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价值观传导给学生,实现协同育人效果最大化。

三、《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

(一)深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讲好专业类课程提供鲜活事例。《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思政素材库分为时事热点、时代楷模与身边榜样、中国药事、药学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药学人的光荣使命5个板块,搜集整理了30多名药学领域突出人物、18项药学相关前沿科技与20余种中医药药品应用相关背景资料,共计78篇文稿,近10万字。以人物故事涵养家国情怀,以生动实践强化职业精神,以科技成就浸润科学文化,为教师讲授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了解专业提供资料。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药事管理实务》课程具有显著的社会学属性,涉及药学事业的原材料种植、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生命周期,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需直面和解决药事领域内可能出现的种种违法、违规现象甚至恶性药害事件,因此,这门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药事管理基本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与实践技能,更需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充分考虑药学工作的特殊性,根据药事管理实务的内容和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辐射其他适用的育人元素,拓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与资源,设计更新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共进,实现润物无声。实践路径,如表1所示。

表1 《药事管理实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施

(三)实施课程思政全面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计划。将推进课程思政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实现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持续加强和改进课程育人功能,持续通过教学建设、教学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育人理念落到实处。引入OBE理念,以课程产出为目标,以学生获得感为检验标准,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坚持需求、能力与目标三重导向,结合《药事管理实务》课程内容资源提炼和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具有思政特色的《药事管理实务》课程内容新体系,协同优化质量监控体系。

四、结论与讨论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高职院校要在教育理念层面凝聚共识,在教师队伍层面加强交流,在教育内容层面同向同行,在教学评价层面将育人评价内容与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教学方法手段等考核评价指标有效结合,共同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药事实务育人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依托案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药事管理教学改革实践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