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佩雯 郁沈娇 刘妍真 叶沈艳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上海 201199)
益农信息社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用信息技术武装农业、畅通农村信息渠道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是目前我国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上海市于2017年开展了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试点建设,于2018年进行了为农综合服务站向标准型益农信息社的转型,并于2021年新建及升级了部分益农信息社。其中,闵行区作为上海市发展中心城区的拓展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闵行区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体量也相对较小),截至2021年底,共建成了46个益农信息社。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对闵行区益农信息社的建设运营情况进行梳理,并对其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闵行区益农信息社的服务成效,为闵行区进一步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工作积累经验,进而为上海市更好地做好益农信息社工作提供“闵行样板”。
闵行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服务特色,制定了《闵行区益农信息社指导意见》,明确了闵行区益农信息社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并分别制定了标准型益农信息社、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考评标准和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目前,闵行区共建成标准型益农信息社41个、专业型益农信息社5个,分布在浦江镇、马桥镇、华漕镇、吴泾镇和浦锦街道。全区共有信息员52名,其中,区级信息员1名、镇级信息员5名、村级信息员46名。
1.1.1 标准型益农信息社
闵行区于2018年启动标准型益农信息社建设,该类型的益农信息社是在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原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配备“五个一”,即一处场所、一套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办法、一个长效机制,向农民群众开展农技咨询、便民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扩容而成的。标准型益农信息社的建成,提升了当地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其具体服务内容为:(1)线上依托益农服务网,为农民、新型经营主体推送农业政策,为市民推荐郊区热门活动、精品旅游路线、特色农产品,介绍各益农信息社的概况、服务内容及信息员联系方式等。(2)线下配备“农民一点通”综合服务信息查询系统,为村民提供本村领导班子、集体三资、土地流转、涉农补贴、村务信息、基层党建动态等信息,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激发了村民的参与感。
1.1.2 专业型益农信息社
闵行区的专业型益农信息社是依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的“六有”标准(即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可持续运营能力)建设而成的,同时,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农业带头人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为农民、市民提供农业专业服务。其具体服务内容为:(1)向周边农民、农户及时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2)在大型种植基地内,定期举办农技推广培训,通过讲解、实际操作等形式,展示各种现代农业技术成果,提供农事科普教育服务。(3)带头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生产作业信息的线上直报、农事档案管理,通过上海市数字农业云平台自动生成并打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溯源码,为消费者购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提供保障。(4)通过指导和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农民的数字化管理能力。
具体成效为:(1)搭乘信息化快车,拓宽了信息推广渠道。截至目前,闵行区益农信息社借助益农信息平台、益农服务网发布村务公开信息约2 280篇,发布闵行区相关农业政策解读、农业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信息约95篇,使农民能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及时掌握第一手农业农村信息。(2)试点“合格证+追溯码”制度,提升了农业数字化管理水平。以部分专业型益农信息社(如丰伟、浦蔬、浦义等专业型益农信息社)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通过上海市数字农业云平台自动生成并打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与溯源码,实现了“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构建了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体系。(3)拓展了特色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渠道。以浦义专业型益农信息社为例,2021年浦义专业型益农信息社通过“田头超市”电商平台,销售“天寿”农产品近千万件,交易品种包括蓝莓、番茄、甜瓜、葡萄等,网上交易额达1 411万元,成为了闵行区品牌创新和电商运营方面的学习典型;同时,浦义专业型益农信息社还帮助周边农户、合作社销售大米120 t、蔬菜150 t、水果60 t,不仅拓宽了地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2020年闵行区部分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积极参与疫情期间的社区农产品配送工作,推出了“居家菜篮子”项目,提供安全、平价的农产品,截至目前,总计配送1.5万余份。(5)拓宽了服务对象范围。闵行区专业型益农信息社针对闵行区农业体量较小、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发展特点,将服务人群从农民拓展到都市居民和青少年,开展了农产品安全知识讲座、常规蔬菜种植技术讲座等。其中,浦蔬专业型益农信息社荣获了“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和“科普宣传站”称号,浦义专业型益农信息社荣获了“闵行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经笔者调研发现,闵行区益农信息社中的村级信息员年龄较大(年龄在40岁以上的信息员数量占比约70%)、文化程度大多为大专,其中既具备农业生产技能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同时,村级信息员一般为兼职,在信息服务工作上投入的时间有限,再加上人员调动频繁,且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每月仅完成2篇益农信息平台的信息报送任务。
随着闵行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资本等加快转移,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农业规模和体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萎缩,导致农民对农业种植技术及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涉农信息的需求较以往有所下降。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大部分村民可自行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涉农信息,再加上益农服务网的信息内容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例如,大部分地产农产品、景点的推介信息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缺乏特色亮点信息,这些因素均导致农民对益农信息社内信息化设施的使用需求降低。因此,尽管闵行区各益农信息社均具备了较完善的信息化设施,但这些信息化设施的实际使用率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专业型益农信息社是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及提供公益服务和科普教育培训等社会服务的场所。尽管闵行区多数农业经营主体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设施,符合创建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遴选标准,但是这些农业经营主体的创建意愿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创建周期较长,流程较为繁琐,且创建需投入的成本与创建后能获得的效益并不匹配。例如,2021年闵行区虽然对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创建流程进行了简化,但创建专业型益农信息社不再享受资金补助,在缺少农业政策支持和社会大众知晓的大环境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意愿进一步降低。
具体对策为:(1)优先从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35岁以下村委会成员、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年轻人中甄选信息员,确保信息员都是能长期从事农村信息服务的“精兵强将”,从而构建一支稳定的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2)对信息员开展特色培训,可按照不同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分布和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需求,开设特色课程进行培训。例如,在有特色农产品的浦江片区为信息员开设短视频营销、电商技能培训,培育“网红带货”信息员,引导信息员借助“鱼米之乡”平台等资源进行特色农产品销售,拓宽闵行区地产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区域公共品牌“闵田悦禾”“闵鲜青蔬”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制定信息员评优激励机制,对年度优秀信息员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以激发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首先,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对线上资源的整合,充实益农服务网的信息内容。同时,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例如,增加闵行区稻米和蔬菜产业联盟的介绍与入盟信息、最新农业政策的公示与解读、农业种植技术的相关线上培训课程,整合发布闵行区的农产品销售信息、农业旅游资源介绍、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此外,不定期走访农业经营主体,收集其对益农服务网信息服务的需求与反馈。
要对益农信息社开展不定期巡查,建立动态退出机制,以提高益农信息社的资源利用率,强化益农信息社的运营管理能力。例如,若标准型益农信息社的信息化设施的使用率不达标,则收回配备的信息化设施,由镇级农业农村部门重新进行统筹安排,选取基础条件好、信息需求大的点位重新配置;若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的服务和经营不善,则收回配备的电脑、打印机、合格证等设备,拆除门牌标识,由镇级农业农村部门重新选址建设。
为使广大农民进一步了解和应用益农信息社的相关服务,区级农业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益农信息社的宣传推介。例如,可组织相关线下活动,通过现场演示、功能介绍,让农民参与体验,亲身感受益农信息社的便捷服务。同时,也可开展相关线上宣传,利用政务新媒体的舆论阵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益农信息社在便民服务、农技推广等工作中的好典型、好做法。